陳光文
193了年7月7日,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自從華北和華東的眾多大城市淪陷后,武漢已經成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尚未淪陷的大型城市。隨著國民政府首都南京的淪陷,國民政府不得不遷都重慶,但政府的軍政機關卻并沒有立即西遷,而是先轉移到武漢。武漢地區實際成為當時中國臨時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是當時中國第二大城市,人口超過200萬,武漢被長江及漢水分成三部分:武昌、漢口及漢陽,武昌是政治中心,漢口是商業的集中地,漢陽是工業重鎮。在粵漢鐵路和京漢鐵路建成后,武漢成為長江中下游門戶和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而且,武漢的戰略意義在于,它不僅是長江中游的最后防線,也是國民政府西遷途中許多重要物資的轉運點,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為了堅持抗戰,中國共產黨對抗戰前途和戰略方針做出了深入思考和科學判斷,明確提出保衛武漢的任務。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在1938年5月著名的《論持久戰》中科學預見戰爭的發展進程,正確指出了中國持久抗戰的戰略方針。這一方針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隊及各界群眾的抗日熱情,促進了全國的又一個抗日高潮,對國民政府積極組織武漢保衛戰起了重要作用。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是中國南北交通的重要樞紐
毛澤東軍事思想重要的代表作《論持久戰》。它鼓舞了中國軍隊及各界群的抗日熱情
中國守軍正在進行巷戰
“保衛大武漢”的戰斗首先在武漢天空打響。1938年2月18日中午,日軍26架驅逐機掩護12架轟炸機向武漢飛來。駐防漢口王家墩機場的中國空軍第4大隊代大隊長李桂丹率29架蘇制E-15、E-16戰機升空迎擊,在武漢上空與敵機英勇激戰,擊落敵機14架。中國空軍損失飛機4架,其余日機狼狽逃竄,未能進入武漢市區投彈。大隊長李桂丹、分隊長呂基淳、飛行員李鵬翔等5位勇士血灑長空,英勇殉國。“2·18空戰”是武漢抗戰時期的首次空中大捷。戰后,武漢市數萬民眾舉行空前大游行,慶祝空戰大捷,并沉痛追祭5位為國捐軀的忠勇“飛將軍”。
之后,中國空軍勇往直前,先后在多次空戰中取得輝煌戰果,讓日軍戰機不敢再肆無忌憚轟炸武漢。在整個武漢保衛戰中,中國空軍在蘇聯志愿航空隊的配合下,共擊落日機62架,炸毀擊毀日機18架,炸沉日軍艦艇23艘,有力地支援了地面部隊作戰。同時,中國海軍在長江上也進行了激烈戰斗,在沿江要塞布置水雷,設置海岸炮,并擊沉日艦多艘,有力遲滯了日艦的沿江進攻。
1938年6月12日,武漢會戰正式打響。日軍先后投入作戰兵力35萬余人,包括9個師團、1個旅團、2個支隊(相當于旅團)和2個野戰重炮旅團以及海軍的第3船隊、航空兵團。共有各型艦艇120艘,各型飛機約300架,配合陸軍沿長江南北兩岸和大別山北麓分兩路向武漢進攻。
中國方面,參加保衛武漢作戰的兵力共有14個兵團、47個軍、120個師,作戰飛機200余架、艦艇30余艘,總兵力約100余萬人。整個戰線從長江沿岸展開,擴及大別山麓、鄱陽湖以及武漢近郊,縱橫數千千米,涉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個省份。
武漢會戰進行時,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率第11軍團挾長江兩岸向西攻擊直取武漢。他以精銳的106師團為前鋒,一路上勢如破竹,未逢敵手。但此時他沒有意識到,向西推進將是一條令他們魂飛魄散之路。
萬家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市西南,距縣城僅2了千米。而這里注定將以一場空前的惡戰被載入中日雙方的戰史。此時,抗日名將薛岳就在此地等候著日軍106師團,他率領的部隊以作戰風格兇狠著稱。在作戰中,薛岳借鑒古代兵書中一字長蛇陣的戰術,研發了“倒八字口袋戰法”。和一字長蛇類似,無論敵方攻擊隊首還是隊尾,另一頭都能相救,而與一字長蛇不同的是,口袋戰法的“一”字在中間斷開一個缺口,示敵以弱,不斷地誘敵深入,形成一個倒著的八字,最終八字突然演變成一個巨大的口袋,將敵軍包圍在內。最終使用天爐戰法,將敵軍完全消滅。
抗日名將薛岳
什么是天爐戰法?
所謂的天爐戰法,其實就是在作戰區構成“縱深網形據點式陣地”,用伏擊、誘擊、側擊、截擊等方式逐漸消耗敵軍的戰力和戰意,將敵人引誘到決戰區域之后,再憑借兵力的優勢反擊包圍,殲滅敵軍。天爐戰法和口袋戰術的最大不同,在于其軍隊的分布更加有層次,更加合理,有組織有次序地逐步削弱敵人的士氣和兵力,而不單單只限于誘敵深入這么簡單。
在萬家嶺大捷具體作戰中,日軍包圍薛岳部隊左翼,而薛岳立即命令國民革命軍第4軍向日軍實施反包圍。于是中國軍隊再反包圍,雙方你來我往連續拉鋸戰,但始終貫徹薛岳將軍戰術命令的中國軍隊,最終把日軍第106師團第三次包圍起來——“倒八字口袋戰法”終于扎緊了口袋,日軍已成甕中之鱉。在薛岳下達總攻令后,中國軍隊各部隊主力在敢死隊沖殺之后持續跟進,前赴后繼,奮勇沖殺——天爐戰法發揮了無窮魅力。經過奮戰,日軍第106師團在萬家嶺周邊的防御體系完全被打亂,工事被摧毀。
萬家嶺大捷,中國軍隊奮勇擊殺,殲滅日軍萬余人
萬家嶺大捷是抗戰時期唯一全殲日本整師團的殲滅戰。中國軍隊殲敵萬余人,繳獲火炮50門、輕重機槍200多挺、步槍數千支,生俘日軍官兵100多人,106師團遭到毀滅性打擊。萬家嶺大捷為武漢會戰爭取了時間,極大地振奮了國人的土氣,遏制了日軍向武漢急進的兇猛攻勢。全國人民抗日的熱情和信心被這一針強心劑給穩住了很多,可以說,此戰意義非比尋常。
武漢抗戰紀念園為紀念“武漢保衛戰”中犧牲的抗日先烈而修建
武漢保衛戰歷時四個半月,共斃傷十余萬日軍。正是因為這次會戰,日本企圖“速戰速決”一舉摧毀中國抵抗力量的目的不僅沒有實現,自身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也達到空前程度。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游擊戰爭的猛烈發展,鉗制了大量日軍,拖住了日軍對正面戰場的戰略進攻。以武漢會戰結束為標志,日軍的兵力出現明顯不足,因為有生力量被消滅很多,戰線拉得太長,抗日戰爭也開始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盡管武漢保衛戰打得十分慘烈,但結果證明戰士們盡力了,他們無愧于中國軍人這個光榮稱號!
(責任編輯/陳天昊 美術編輯/李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