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文 李立 王豁
夏季,有野鴨、鸻鷸、秧雞、鷺鳥等幾十種水鳥在藕田生境里生活。有些水鳥是利用藕田作為遷徙驛站的過客,它們在這里緩解長途遷徙帶來的疲乏、覓食補充能量,到了繁殖期就遷徙離開。還有許多水鳥選擇留下以藕田為家,在藕田繁殖幼鳥、撫育后代。黑水雞、小鸊鷉是藕田最常見的繁殖水鳥,它們的繁殖生態十分有趣。由于武漢周邊地區的藕田夏季氣候適宜,食物充足,有些水鳥一年不止繁殖一窩小鳥。近年來的連續觀察發現,一些鸻鷸類水鳥,如黑翅長腳鷸、反嘴鷸等也選擇在藕田生境進行繁殖并獲得成功。這種現象,顛覆了人們對鸻鷸類水鳥遷徙到遙遠北方繁殖后代的傳統認知。令人驚訝的是,鳥類專家發現,全球極度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青頭潛鴨,也選擇在某些藕田荒野田埂上的特殊生境進行繁殖。白眼潛鴨的夏季藕田繁殖也是一個新的紀錄。
夏季的藕田不乏珍稀瀕危物種光顧,當藕田的田埂保持一種隱秘而荒野的狀態時,青頭潛鴨這種全球極度瀕危的珍稀水鳥,會選擇在那里做窩下蛋繁殖小鳥
一對“了解”長江中游夏天雨季規律的黑翅長腳鷸夫婦早早產卵,趕在雨季前孵化幼鳥,避免了藕田漲水對鳥巢和幼鳥形成的威脅。黑翅長腳鷸的幼鳥是早成鳥,出生就可以自己活動和覓食
即將進入繁殖期的鶴鷸,就像穿上婚紗禮服一樣,有了與非繁殖期截然不同的羽毛顏色。所以,鳥類專業術語稱之為“繁殖羽”或者“婚羽”
對鸻鷸類水鳥來說,藕田里充滿著美味佳肴,魚類、貝類、昆蟲,以及其他無脊椎動物都是它們的食物。眼前這只長趾濱鷸在藕田的泥灘里找到了肉肥味美的水蚯蚓
夏日的藕田里也時常上演精彩的舞劇。鳥類的舞姿是自然流露出來的,不需刻意練習,便別具一格
聚焦藕田,植物多樣性也十分豐富,諸如莎草科植物牛毛氈、雨久花科植物鴨舌草、漂浮植物浮萍以及水生蕨類植物田字蘋等,構成了水生植物豐富度很高的植物群落。隨著農業生產現代化不斷推進,這類物種豐富度很高的藕田濕地已經十分稀少。
藕田不僅僅是一個農業生產單元,同時是具有鮮為人知的豐富生物多樣性濕地類型,是自然濕地之外生物多樣性保存的另一個重要空間,是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一個平臺。人們沒有理由,也不應該忽視藕田生物多樣性這一新的科學問題,不應忽視保護藕田生物多樣性這一生態問題的社會責任。
(責任編輯/黃盈盈 美術編輯/周游)
本文攝影均出于科研目的,恪守《自然攝影倫理規范》團體標準(T OGDF 00007-2020)
小型漂浮植物滿江紅(紅浮萍),與荷葉搭配的藕田濕地景觀,令人賞心悅目。滿江紅葉片含有豐富的花青素,隨著溫度等因素的變化,花青素使葉片出現神奇的色彩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