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華

《風犬少年的天空》是2020年9月24日于歡喜首映和嗶哩嗶哩聯合獨播的網絡電視劇,該劇講述了在千禧年重慶解放碑中學的一群高中學生的跌宕青春。回溯國產青春劇發展歷史,這部劇與之前大熱的如《親愛的,熱愛的》《冰糖燉雪梨》《最好的我們》《想見你》等劇相比,從播放平臺、內容設定以及人物塑造的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動。《風犬少年的天空》(以下稱為《風犬》)播出之后收到了如潮好評,縱觀2020年的國產青春劇大環境,國產青春劇的質量也在隨著經濟水平的發展中獲得了較大的提升。
《風犬》講述了六個家庭出身各異的高中生在青春懵懂的時期,面對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而成長的故事。調皮搗蛋的涂俊、白富美李安然、熱衷鉆研追女孩指南的丁榮亮等六個少年在接連遭受好友父親突然離世、愛情遭到家長反對等生活經歷之后在這場青春陣痛中逐漸成長的故事。現實主義的內核使得觀眾被劇中的人物深深打動,劇中極具地域特色的方言營造了一種喜劇氛圍,情節設定有條有理。該劇一經上線便廣受好評,收獲了一大批粉絲。
國產青春劇在中國電視劇發展歷史上已經走過三十多年的歷史。1989年,《十六歲的花季》作為中國第一部青春劇橫空出世。在影視創作方面,“通俗化、類型化”逐漸占據主流市場,這一點極大地促進了影視行業向通俗美學的方向進行了全面轉型。逐漸地,通俗美學深刻影響了主流價值觀。自此開始,具有通俗美學意味的國產青春劇走向了快速發展道路,大量的青春劇出現在了各家各戶的電視機屏幕上,引起了年輕觀眾的共鳴。
播放平臺的精準選擇
《風犬》作為高質量國產電視劇,沒有像傳統電視劇選擇在電視臺播放,而是選擇了網絡播放,盡管網絡播放和網絡電視劇、網絡大電影、網絡綜藝對于觀眾而言早已司空見慣,但是該劇并沒有使用國內流媒體平臺的“三大巨頭”騰訊、優酷、愛奇藝,而是選擇了嗶哩嗶哩和歡喜首映。
選擇歡喜首映實際上并不難理解,《風犬》的出品方是歡喜傳媒,而歡喜首映是歡喜傳媒旗下的點播制會員制流媒體播放平臺。而選擇嗶哩嗶哩的原因則是因為,2020年8月歡喜傳媒與嗶哩嗶哩達成合作,嗶哩嗶哩戰略入股歡喜傳媒,因此《風犬》將嗶哩嗶哩也作為了首發陣容進入播放序列。嘩哩嗶哩作為國內年輕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臺,擁有大量的青年擁躉,嗶哩嗶哩里的后浪們已經在這個發展較為完備的平臺擁有了自己的文化情懷。《風犬》作為青春劇,主要的目標觀眾及受眾人群和嘩哩嗶哩的受眾層次高度相符,《風犬》單從收益這一個方面來看,這一決策就可以為出品方獲得大量資本。與此同時,在宣傳的過程當中,也可以為歡喜首映進行引流。
文藝性作品大獲成功的原因往往是高度契合觀眾心理預期,能夠與觀眾引起共鳴。青春劇的觀眾大部分是正在經歷青春或者是剛走過青春時光的人群,這群人可以引起高度的共鳴,觀看青春劇能夠喚起觀眾們的青春記憶和青春感悟。“懷舊必定是一種選擇的、意向性很強的、構造性的回憶。”青春劇的主要賣點就是“懷舊”,因而《風犬》把握住這一重點,選擇嗶哩嗶哩作為首發平臺精準投送。
人物塑造的與眾不同
《風犬》一共塑造了七個人物,其中六個是主要人物,但是作為主要故事發展線索的人物只有兩男兩女四個人物。傳統的國產青春劇受到日韓青春偶像劇的影響,大量使用俊男美女組合,人物設定往往集中于“高富帥、白富美”。同時受到中國近現代通俗小說張恨水《金粉世家》等著作的影響,“揮金如土的富家少爺”和“聰明堅強的平凡少女”也是主要的人物設定。角色們往往都有著出色的外形條件和過人的優勢長處,例如《旋風少女》中的戚百草雖然家庭貧困,但是跆拳道水準高、天賦過人,外形條件極好;《親愛的,熱愛的》中韓商言和佟年,一個是電競行業的傳奇人物,一個是天才學霸少女,二人的形象都屬于傳統國產青春劇的基本設定。
反觀《風犬》六個人物中,雖然馬田和李安然屬于家庭條件良好、外形條件過人、學習成績優異的傳統青春劇人物形象,但是二人反套路的一點就是人物設定的真實化。馬田雖然是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是性格單純,喜歡上了“不為黑惡勢力低頭”的大力嬌,在和大興村孩子們相處的時候完全沒有距離感;而李安然作為標準的白富美,打破了傳統的“嬌滴滴”和跋扈形象善良聰明,和家庭貧困的劉聞欽談起了戀愛,為了一個青春年少之時喜歡的少年奮不顧身。大興村孩子們的形象則更顯生活化和現實主義質感,男孩子氣的短發女生、幽默搞笑的學渣、調皮搗蛋的體特生、偷偷學習的學霸似乎都在觀眾的青春里出現過,就在在觀眾的身邊生活著,他們的形象鮮明,做事邏輯性強,符合人物設定,盡管參與敘事的人物人數不多,但是每一個都起到了推動故事發展的作用,合理的“通俗化”成為了本劇的最大亮點之一。
導演關注到了千禧年正在讀高中的“80后”們的現實生活,他們單純勇敢,積極表達著面對全新社會的反叛與不滿。盡管該劇不似《北京青年》《我的青春誰做主》《北京愛情故事》用人物夸張到略顯瘋狂的行為舉止來體現“80后”由于時代發展導致年輕人思維、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巨大轉變,但是同樣將只有在高中時期的學生塑造出了瘋狂的叛逆形象,例如馬田不顧所謂的家庭因素堅持守護自己喜歡的女孩,并且最終還獲得了滿意的結果。
內容設定的“去類型化”
青春劇作為流行文化的鏡像表達,為了反映普遍群眾的青春回憶,青春劇的內容情節設定不免得落入俗套。再言電視劇市場,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固定敘事、節奏、情節和人物形象,逐漸形成了青春劇的類型化,類型化雖然符合通俗美學,但是類似于好萊塢大片似的固定模式并不適合國產青春劇的長足發展道路。
《風犬》反其道而行之,高富帥學霸沒有如愿考上大學;平日的“學渣”居然隱藏實力考上了清華大學;早戀最終沒有好結果,李安然出國讀書,“老狗”成功逆襲考上了國內本科。提倡努力奮斗,不鼓勵早戀的同時卻又表達出了青春愛戀的美好,符合主旋律,令觀眾在感嘆之余又添遺憾之情,深化立意。這些真實化的內容情節和與眾不同的設定讓觀眾耳目一新。人物形象和外形設計的平常化讓觀眾覺得劇中的故事和人物離自己很近,減少了觀眾和劇中人物的隔閡。
總而言之,“去類型化”就是將真實的生活和合理創新的情節設定融入在電視劇集之中,用“多元的現實化”替代“單一的奇觀化”、將價值表達從一到多、將多元文化融入劇集之中。只有將青春劇的類型化去除,將創新融入創作才能有長足的發展前景,制片方應當關注長遠利益。
“青春劇之所以能成為一種大眾(尤其是年輕觀眾)喜聞樂見的藝術類型,其意義的建構源自于對流行文化的典型鏡像。‘鏡像意味著青春文化與流行文化之間存在著一種互相建構的關系,這在兩個維度上構成意義。”青春劇在一定程度上將當下時代的現實環境上進行了鏡像還原,現實環境中的青春故事雖然跌宕
起伏,但是始終都是多元的、充滿生命力甚至刻骨銘心的,不是落入俗套的故事情節,更多的可能是像李安然一樣對記憶里的籃球少年的青澀情愫、學習上的巨大壓力或者是對于家庭現實無奈的用力拼搏。
以小見大,青春劇和國產電視劇都應當在播放方式上進行思考。國產劇相對于英劇美劇而言發展時間較短,經驗不夠充足,但是隨著經濟與科技發展,國產劇數量近些年來呈現井噴式的增長,傳統國產電視劇市場已經呈現了飽和的狀態,國產電視劇在本世紀初的2003年起,就開始走入了“萬集時代”,之后的近二十年來,年產量一直保持在15000集左右,已經牢牢地占據了產量世界第一的寶座。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關于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國產電視劇發行許可情況的通告》得知,2020年1-3月,全國各類電視劇制作機構共生產完成并且獲得批準發行的各類國產電視劇共有38部(1546集)。但是數量增加的同時,質量提高問題也亟待解決,相較于過去幾年,國產電視劇的質量正在逐步提升。
對于青春劇而言,它擁有著固定并且數量眾多的觀眾群體,面對龐大的競爭選手群體,如何脫穎而出并獲得口碑收視雙豐收就是制片方最值得思考的問題。選擇合適的播放方式,精準播放平臺和受眾進行投送,人物塑造貼合真實,內容設定反套路“去類型化”從而實現收益最大化。對于其他國產劇,在人物和內容上進行創新,將傳統套路打破,精準并擴大受眾人群范圍,將質量和收益同時放在既定目標之中。同時國產電視劇如若能增大“專業度”的投入,實施優秀劇本引導扶持工作,在劇本故事內容上下真功夫,在演員演技上多加磨煉,增強行業管理,那么國產電視劇的質量將得到穩步提升。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文學院影視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