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昌政

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通訊員來稿,照片畫面雜亂無章,主次不清,然后用一大段文字說明來告訴你他拍的是什么,典型的是畫面不夠,文字來湊。我們知道,攝影是運用點、線、面,光影、圖像、色彩等畫面語言來傳播的工具和藝術,好的攝影作品能達到“一圖勝千言”的效果,如果圖片只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主題不明,主次不清,主體不突,那還不如直接運用文字來描述,攝影就失去了作用和意義。
如何在一個場景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這考驗的是攝影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觀察、思考的能力,抓拍、對焦、構圖的能力,藝術審美的能力……
極簡,是社會和生活內容的濃縮極簡主義給人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畫面非常簡潔,但簡潔并不代表簡單。威爾斯1980年拍攝的烏干達饑餓中的孩子和傳教士的手,新聞攝影工作者對這張照片應該都有深刻印象。黑與白、貧與富、干癟與肥碩、饑荒與豐裕、災難的非洲和樂土的西方……這幅構圖簡單的照片傳達給我們的內容是那么豐富而深刻。當時非洲大陸的干旱和饑荒并不為外人所知曉,該照片在1981年被評為第24屆荷賽最佳新聞照片,正是這張照片使人們開始注意非洲這個地方。最簡潔的畫面,最強烈的對比,達到最大的社會傳播效果。
無論是自然人文攝影,還是攝影記者的新聞報道,要拍攝出畫面簡潔明了、又能打動人心的作品,一定是對作者對身邊社會和生活有了深刻理解,豐富的閱歷、體驗,細致入微的觀察,是社會和生活的濃縮。
我們說,藝術來自生活又高于生活,這在新聞攝影中也同樣適用,并有更直接的體現。新聞工作者要善于在紛繁的環境中尋找典型的人、物、景以及他們與背景的關聯,而優秀的新聞攝影作品就是攝影記者通過見微知著的畫面選擇和藝術表現來體現。
極簡新聞攝影的表現形式
光影的魅力
攝影是一門關于光影的藝術,具有藝術的普遍規律和特色,極簡就是其中之一。有時,好不在多,少即是多,簡單即是大美,到底怎樣去理解攝影中的“極簡主義”,可以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點:
“一片黑暗中的光明”,是十分顯眼、十分引人注目的一而且也沒人會關注那些黑暗的部分,是否有鮮艷的色彩。在一些特殊光照條件下,畫面中會有局部被照亮,而其他部分隱藏在陰影里,這也是創作極簡主義作品的好時機。著名體育攝影記者魏征老師是用此方法的高手,他的很多現場體育攝影作品讓人眼前一亮,明暗對比強烈,視覺效果震撼。他善于利用現場光線,勾勒運動員的動作、表情等決定性瞬間,巧妙地運用明暗對比,將運動員置身宏大的比賽場地中,雖然場地環境一片“黑暗”,但這更加襯托出比賽的緊張、激烈,于無聲處渲染了比賽的氣氛。
攝影是光線運用的藝術,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晴天還是多云,我們都要學會在多變的光影中尋找到我們需要的那束光。在多云天氣或雨后,太陽從云層中 “探出頭”時,不妨好好利用這一時機,拍攝陽光直接照亮的區域,并將周邊沒被照亮的區域作為負空間。
城市的高樓、高架橋、建筑的背立面,大街、小巷,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呈現千變萬化的光影效果,我們要學會觀察,光與影、人與建筑之間合理而又巧合的關系。著名攝影家何藩在這方面做得很杰出,我們不妨從網上找到他的作品,學習和模仿。
構圖的方法
當今社會有越來越多的攝影師開始追求獨特的影像構圖手法,相信很多影友在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想法,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話:繪畫是加法,攝影是減法。
極簡風格作品的主體在畫面中的占比都比較小,如果占比太大就沒有了極簡的效果;“占比小”也不是越小越好,這里要注意占比不合適或者布局不合適導致的主體不突出和主體感弱的情況。但是對于初學者而言,被攝主體太小會讓畫面顯得過于空洞,影響照片主題的表達,所有初學者在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先把被攝主體在畫面中的比例調大,等熟練以后再慢慢調整主體大小。如果大面積的簡單背景不好找到的話也可以試試縮小景別,找面純色的墻面也是可取的。如果主體在畫面中所占比例很小色彩又不突出的話,可以嘗試使用三分法構圖,或者將主體擺在中心位置,強調其主體位置。
極簡體現為構圖要素簡潔。進入鏡頭的人物景物,點、線、面都可能有,全部拍攝進去,畫面就容易雜亂無章,不知道在拍攝什么。構圖時能減則減,只保留拍攝主體和主要背景物,圖片反而顯得簡潔明快,富有詩意。在極簡攝影中,線條是最常用的元素,因為在相對統一的純色背景中,任何線條都會清晰可見,表現力也會很強,簡單的線條就可以勾勒出物體的輪廓,畫面又很簡潔。
如果主體較大可以把主體安排在邊緣位置,保持畫面的極簡效果。線條絕對是攝影師構圖時的一個利器,它既能充滿畫面,也能引導觀眾視線,合理安排更能增加畫面的縱深感和空間感,攝影師在構圖時應該優先考慮線條對畫面的影響。
色彩的藝術
攝影是用光的藝術,不管何種風格題材,光影的加入都會給畫面增色不少,極簡風格畫面本身就元素少,主體的占比也比較小,所以有光影的參與畫面會更有看點,但是又不會徒增無關元素。所以攝影師在拍攝時要調整較為干凈的背景,色調也最好可以統一,例如少云的藍天,寧靜的湖面,或者大片綠色的草地。
《淮安日報》攝影記者曹政擅長拍攝體育新聞,他的作品主體突出,色調統一,賞心悅目。他的一組《帶操之美》便是選擇了一個俯拍的角度,避免了背景的雜亂無章,白色的地面將運動員靈動的身影表達得淋漓盡致。
極簡:是形式,更是內涵
立意與主題
要拍出“好看”的極簡攝影作品不難,但是要拍出“精彩”的極簡作品卻不容易,一張精彩的極簡作品要求有故事性,耐人尋味,要加入作者的情感表達。
前面說過,極簡是社會和生活的濃縮,要拍出畫面簡潔、內涵豐富的攝影作品,絕非一日之功。社會發展千變萬化,日新月異,這就要求新聞攝影工作者有深厚的社會積累、豐富的知識儲備,要熟悉拍攝行業的最新動態、政策等,比方說“農業新聞”,國家對農業、農村、農民有哪些最新的政策,當地有哪些特色的做法,帶著這些問題和思考,便會在頭腦里形成某種觀點,也就是立意和主題,帶著思考去采訪拍攝,再運用極簡等攝影方法,就不難拍攝出優秀的攝影作品。
對比與矛盾
戲劇講究起承轉合,相聲要抖包袱,寫文章也是,文似看山不喜平,說的是同一個道理。新聞攝影作品也要追求對比、沖突、矛盾。由于藝術特點不同,這里分兩個方面,一是畫面元素和形式的對比,如:大小、黑白、冷暖、明暗等。另一種是畫面內容的對比和矛盾,這屬于內容范疇。無論是哪一種,都是我們追求和努力的方向。在形式上,我們可以通過構圖變化,拍攝角度的選擇來實現,現在,很多攝影記者都用上了航拍,上帝視角為我們打開了創作的翅膀,不難發現,很多航拍作品都是極好的極簡攝影作品。
藝術是相通的
繪畫講究留白,畫家用筆用墨的同時,精心布局安排留下的空白,是構成畫面形式美極其重要的因素,也是建立在中國美學基礎上的審美觀念產物。借物、邊角、光影、筆墨等留白,從而形成氣韻之美、虛實之妙。音樂講究節奏,書法追求點劃之間的互應....這與極簡攝影有異曲同工之妙,藝術是相通的,包括文學、戲劇、建筑等藝術形式,都有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攝影是瞬間的藝術,新聞攝影除了社會性,還要追求藝術性,達到內容與形式的和諧統一,這就要求我們從業人員廣泛地從各類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來提升個人的藝術修養與品位,從而運用到實踐工作中。
極簡:新聞攝影的進階之路
我們鏡頭下所傳達的影像其實就是一種描繪與呈現故事的表現,讓攝影者能夠以構圖去表述自己內心世界想要傳達的意境,不管是波瀾壯闊的風光,或是一草一木的小品,或是人間百態的縮影,都有其存在意念于作品之中,極簡的攝影風格已經成為廣大影友喜歡的創作方向。極簡,是攝影極致的追求,也是新聞攝影的進階之路。
(作者單位:淮安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