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道君
總是在夏天想起古鎮,同時想起老家的舊屋。從古鎮遷出多年,老屋坍塌只剩下一面磚墻。
白永生說:“住房與我們的生命一樣,當有人氣的時候,它也活得健康,當人走屋空之后,它也很哀傷。”就像這一面遲遲不肯坍落的墻,還堅持著,屹立著,仿佛在期待曾經的主人回來。
結果只有望眼欲穿的落寞,自然坍塌的老屋不止一家,它們漸漸被夷為平地,又被建成幢幢高新的民居,有了大馬路,有了路燈,有了城市的喧囂新城出現了,古鎮消失了。
多年后重回,已看不到舊時痕跡,只剩下記憶中片片模糊的光影。
當故鄉失去了舊時模樣,走去古鎮,就有了它的意義。在斑駁的墻面,在長草的瓦當,在青色的石板路上,才能把記憶拉得長遠,夢回舊時。
其實,要體驗一個古鎮的特別之處,不在于小橋流水,也不在老屋小巷。而是平淡流年。
我們身處繁忙工作的環境里,耐心值很低。在古鎮,有一種短暫的抽離。在古鎮,迷戀的東西也就不需要具體偉大,只要些樸實的小事,熟悉的人間,普通的流年,在當地人習以為常的生活里,感受屬于自己曾經的習以為常。
這些都是普通微小的事,但正是這些無關重要的小事,充滿了人的一生,也豐富了人的一生。迷戀古鎮,亦是迷戀尋常。
選擇去古鎮,有時候理由淺顯得很。
或是回憶一個人,秋瑾,而去紹興。軒亭口是秋瑾從容就義的地方,落日余暉里,想到她在獄中受盡酷刑,被逼寫所有參與革命的人的名單,她卻只寫下一個字“秋”,表示只有自己一人。
在紹興,回憶過往的風云人物,不唯秋瑾,還有魯迅、蔡元培,和更久遠的王羲之,看見一個個真實、勇敢、堅定自己信仰的靈魂。
人之一生,總會經歷離去的人,離去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記憶也會隨之慢慢冷卻。走去古鎮,有時也只是為了一個老朋友,懷念曾經。
就如《鄉村筆記》在走訪鄉鎮的中,聽一位在河邊曬太陽的李爺爺戀戀不忘地說:“這幾年老朋友都陸陸續續搬走了啊,我們也很少會去走弄堂。”
鎮上居民的孩子大多在大城市里落戶,或者因為拆遷不得不離開……各樣的緣故搬走,“只有那么幾個老人還記得弄堂里的石窗花紋、青磚庭院。”
古鎮之所以美好,是因為它有著時間與經歷,有著人與情一起交織出來的共同的記憶與美好。
走進江南小鎮,看鎮上晨曦中炊煙裊裊,觀夜晚里安逸寧靜,仿佛時光倒流,重回故里。
古鎮的魅力便在于它像一臺時光機,讓人想到兒時的生活,也是同樣的河道密布,石橋縱橫的清晨,陽光細碎把起早的賣菜人、買菜人拉得長長。
也是同樣的斑駁白墻,反映著歲月痕跡,人們生活的痕跡。戶戶人家的主婦就在天井摘菜、洗凈,把青泥地折騰得濕漉漉,最后一盆水瓢潑出來,帶著盆轉身往里屋走去,才算結束。
來古鎮的人,往往不是歸人,只是個過客,但來到古鎮卻總有一種離家很近的錯覺。
人生總有物是人非的無奈,古鎮仿佛留下了那些過往的歲月與經歷,回憶永遠是值得珍重的美好。
摘自微信公眾號“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