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為國

在新媒體背景下,新聞資訊的傳播方式變得更為多樣,除了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之外,多種媒體形式興起,能夠將信息迅速地傳遞給受眾。但新媒體時代也對廣播電視記者的能力與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采訪的速度不斷加快、采訪的效率不斷提高,采訪的形式也要不斷被創(chuàng)新。在開展采訪活動的過程當中,廣播電視記者需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轉變傳統(tǒng)的采訪形式。基于此,本文對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記者采訪形式新要求進行了總結,探究了廣播電視記者需要具備的素質,并對廣播電視記者采訪形式創(chuàng)新路徑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為媒體工作者提供參考與借鑒。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記者采訪形式新要求
溝通更順暢、內容有深度
在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定位發(fā)生了變化,他們從信息的接收者轉變?yōu)榱诵畔⒌纳a者、發(fā)現者以及傳播者。在這樣的背景下,廣播電視記者需要加強與受眾之間的溝通,通過有效的采訪來了解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況。面對受訪者,廣播電視記者需要結合事件對采訪結構進行梳理,對事件進行深度挖掘,并做好對相關信息的整合,使受眾能夠更好地了解事件的真相。尤其是面對那些社會關注度比較高的事件,廣播電視記者還需要發(fā)揮輿論引導的功能,對事件進行客觀展示,幫助受眾明確真實的情況,避免輕信謠言和做出過激反應。與此同時,在采訪的過程中,廣播電視記者還需要對事件進行深入挖掘,能夠對真相進行抽絲剝繭,增加新聞內容的深度。
互動更密切、內容有溫度
在開展采訪工作的過程中,廣播電視記者還要重視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以此來增加內容的影響力。只有真正地深入基層、了解民生,才能更好地發(fā)現新聞,也才能為受眾提供有深度的新聞內容。在過去,廣播電視記者的采訪形式比較單調,節(jié)目內容出現了同質化的問題,這會導致用戶的流失。在新媒體的背景下,為了更好地獲得受眾的關注,實現內容的快速傳播。廣播電視記者首先要增加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其次還要從受眾的角度來對新聞的內容進行呈現,更好地引起受眾的共鳴。這要求在采訪當中了解受眾的所思所想,并將他們的想法融入到采訪內容當中去。
受眾更廣泛、采訪多元化
在新媒體時代當中,廣播電視記者采訪的包容性與開放性也變得更強。新聞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越來越多的受眾開始轉變自身的觀念,能夠以正確的態(tài)度面對采訪,將采訪作為在公眾面前表達自我和發(fā)表意見的窗口。與此同時,還有部分受眾會向廣播電視記者主動進行爆料,并回答記者所提出的問題。面對日益廣泛的受眾與受訪者,廣播電視記者需要運用多樣化的采訪形式,能夠堅持公開、公正的原則來對新聞事件進行報道,在尊重民眾知情權的基礎上實現社會信息與新聞管理的透明化。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記者需要具備的素質
要具備綜合業(yè)務能力
在過去,新聞報道與內容制作主要是流水線的模式,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會遵循分工合作的原則。這雖然可以確保新聞報道的質量,卻容易失去在第一時間進行報道的機會。在新媒體時代當中,這種運行模式容易導致廣播電視新聞失去競爭力,無法為受眾提供時效性強的新聞資訊。為了縮短新聞的采集、加工以及傳播工序,能夠在事件發(fā)生之后的更短時間內使受眾了解,廣播電視記者要具備新聞采訪、編輯以及報道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滿足新媒體傳播的節(jié)奏,提高新聞傳播的效率。
要有與民眾密切溝通的能力
當前,越來越多的新聞開始將人民的日常生活作為焦點,通過報道那些與受眾聯系密切的事件來吸引更多的關注。在這樣的情況下,廣播電視記者的采訪對象往往是普通民眾,這要求他們能夠具有與民眾打成一片、密切溝通的能力。在采訪的過程中,需要運用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知識,運用平易近人的溝通方式來對采訪對象進行引導,對新聞事件的真實情況進行還原,以此來增強新聞報道的影響力。
要有對新聞價值進行判斷的能力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信息的真實性被削弱,復雜性增強。廣播電視記者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新聞信息,需要將那些虛假的內容和負面的內容分辨出來,找到具有新聞價值的內容。在廣播電視臺這種官方媒體當中,只有確保新聞內容的真實性才能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對公眾進行正面的引導。這要求廣播電視記者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具有較強的職業(yè)操守,對每條新聞內容都進行認真核實,在確保內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之后再將其發(fā)布。
要有持續(xù)報道與追蹤的能力
新媒體時代,新聞資訊的突發(fā)性比較明顯,輿論熱度所持續(xù)的時間也比較短。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公眾就會被其他的內容所吸引,已經發(fā)生事件的輿論熱度會逐漸消退。與此同時,還有很多受眾對很多新聞的后續(xù)情況并不關注。作為廣播電視記者,需要具備對新聞事件進行持續(xù)報道與持續(xù)追蹤的能力,在利用新媒體資訊新鮮度與關注度的同時還要堅持有始有終的原則、引發(fā)持續(xù)的社會效應,這也是記者職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體現。通過對事件后續(xù)的結果與產生的影響進行持續(xù)報告與專業(yè)分析,可以展現出官方新聞機構對社會輿論的引導作用,實現社會道德價值評判、體現公眾責任感。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記者采訪形式創(chuàng)新路徑分析
實現采訪形式的轉變
在新媒體時代當中,廣播電視要從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當中解放出來,積極轉變采訪形式來提高信息的傳播速度與傳播效果。在開展采訪的過程中,廣播電視記者也可以運用互聯網來實現與受眾之間的交流與互動,針對具體的問題來交流意見。在新媒體手段使用頻率增加的情況下,受眾的地位也發(fā)生了變化,他們開始從被動接受信息轉變?yōu)橹鲃荧@取信息,這也推動了信息傳播方式的轉變,增加了交流的深度。
在采訪工作當中,廣播電視記者要為受訪者提供更多表達意見和想法的機會,進而促進采訪的順利進行。與此同時,還要基于新媒體優(yōu)勢來彌補傳統(tǒng)采訪活動的不足,促進采訪形式的多樣性。比如廣播電視記者可以運用手機等移動設備來進行即時采訪,或者借助于網絡直播的方式來進行采訪,這樣可以提高新聞報道的時效性,提高了采訪的效果。
合理運用新媒體手段
在互聯網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為了將廣播電視臺在信息傳播當中的主體性地位發(fā)揮出來,廣播電視記者要主動運用新媒體工具,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打造完善的網絡媒體平臺,以此來實現及時有效的采訪。
首先,可以利用手機的應用程序來完成采訪,并對采訪的內容進行實時記錄;其次,還可以運用微博、微信公眾號、頭條、抖音等媒體形式來實現對新聞內容的高速傳播,并實現與被采訪者以及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新媒體所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廣泛,可以運用的傳播形式也比較豐富,這要求廣播電視記者能夠結合實際情況來對采訪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受眾對新聞的認知。除此之外,在開展采訪之前,廣播電視記者還需要做好深入的調查,能夠合理使用新媒體工具,選擇有價值和有意義的新聞素材,在這個基礎上找準采訪的方向,實現對素材的有效制作。
做好對內容的研究
新媒體時代也是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在運用新媒體手段來實現新聞內容的高效傳播的同時,廣播電視新聞還要充分發(fā)揮自身在內容準確性與權威性方面的優(yōu)勢,積極做好對信息傳播的研究工作,運用多樣化的手段來接收和處理信息,實現與公眾之間的有效互動。部分廣播電視記者在開展采訪活動的過程中只是對問題進行了單純的提問,并沒有對內容進行細致劃分,這導致新聞線索當中的很多隱藏問題無法得到有效挖掘,進而對采訪質量造成了不良的影響。為了避免這一問題,廣播電視記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性,要做好對新聞內容的研究,從時代發(fā)展要求和受眾需求的角度出發(fā)選擇新聞內容,進行相應的采訪工作。
總的來說,與傳統(tǒng)媒體相比,新媒體手段的傳播速度比較快,傳播的范圍也被擴大。在新媒體時代當中,廣播電視記者要為受眾提供更加有深度和有溫度的新聞內容,實現更加順暢的溝通和更加密切的互動,運用多元化的采訪形式。要實現這一目標,廣播電視記者需要具備業(yè)務綜合能力、與民眾密切溝通的能力、新聞價值判斷能力以及持續(xù)報道與追蹤的能力。
(作者單位:定西市安定區(qū)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