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格力

在嶄新的時代背景下,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可謂是相當迅速,廣播新聞作為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在此種嶄新的社會背景下,也正同步面臨著巨大的機遇和挑戰。想要在新媒體環境下發揮自身的優勢,就要積極促進新聞傳播水準的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夠更為有效地貼合時代發展新方向。本文簡要論述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廣播新聞傳播力提升的路徑,希望能夠為廣播新聞行業提供借鑒。
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極大程度地促進新聞傳播媒介的多元化發展,傳統的傳播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與日俱增的信息需求。在嶄新的時代背景下,全面推動媒介融合具有相當重要的時代意義。廣播新聞需要充分意識到目前自身發展所存在的不足和問題,而后在媒介融合的深層次支撐下,解決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升傳播力,擴展新聞傳播影響力,此舉具有相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作用。
媒介融合的概念
媒介融合的含義
實際上,媒介融合并非是21世紀才提出的概念,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已經有學界人士表明高新技術的深層次發展將會極大程度地促進新聞業、計算機行業以及印刷業的相互整合。而我國的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蔡雯也對媒介融合提出過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認為應該從新聞傳播發展視角著手領略分析媒介融合的概念。對于媒介融合概念,業界至今也并無準確且詳細的描述,現階段的研究可以將其分化為不同媒體形態在高新網絡技術的支撐下的融合發展流程。
媒介融合的分類
首先,媒介技術的融合,伴隨媒介融合的深化發展,媒體技術正在飛速升級轉型,這使得嶄新的數字化媒體平臺的建設已經成為可能,制作媒體節目將會因此而更為便捷合理。其次,媒介所有權的相互融合必然會優勢互補,進而促進媒體效率以及媒體質量的提升,這帶來的促進作用是無從忽略的。最后,媒介業務的相互整合,在媒介融合以后,通過對網絡技術的深層次應用,媒體本身的表現力將會更為有效地提升,有效地擺脫了傳統表現模式單一的問題。
媒介融合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力的問題
廣播新聞內容缺乏趣味性元素
各種各樣的新型媒體的出現正使得各種信息資源越發雜亂,為了充分獲得受眾群體的重視和關注,存在有部分廣播新聞媒體盲目跟風的問題。首先,傳播的娛樂性比較強的新聞內容,甚至正在傳播的過程中失去本身的真實性以及完整性;其次,部分網絡用語被融合應用在廣播新聞當中,表面上來看似乎是完成了創新,但實質上卻導致廣播新聞本身的嚴肅性大幅度降低,廣播新聞的影響力以及可信度正在此種情況下日漸降低,受眾群體關于廣播新聞的好感度也在不斷降低,久而久之勢必會威脅到廣播新聞的多元化建設與發展。
廣播新聞節目模式相對單一
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種新媒體的建設和發展使得廣播新聞本身的時效性嚴重降低,廣播新聞在此種情況下,因沿襲傳統、單一的廣播新聞節目形態,導致受眾群體對其的興趣逐日減弱。部分廣播新聞雖然正在創新優化目前的節目模式,但是伴隨時間的推移,許多類似的節目相繼出現,廣播新聞的節目同質化的問題在此種情況下越發嚴重。
一些廣播新聞人員專業能力較低媒介融合的嶄新時代背景對廣播新聞工作者的要求日漸提升,在網絡技術發達的當代,全面促進媒介的融合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廣播新聞人員要在充分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掌握明確更多的網絡傳播技術,同時將此類技術更為有效地應用在媒介融合的進程當中。但是就目前來看,廣播新聞行業當中仍舊缺乏充足的專業人才的支撐,廣播新聞的從業者缺乏完整的媒體知識儲備的支撐,自身的專業能力尚待提升。
融媒體背景下廣播新聞的創新發展策略
在新媒體技術的深度影響下,廣播新聞本身是處于劣勢的,必須要守正和創新,提高新聞本身的品質才能夠更好地吸引受眾群體的關注,滿足聽眾的實際需求,廣播電視新聞要巧妙地應用新媒體技術以及數字化技術,汲取學習電視和互聯網等的優勢,以此為基礎,充分展現出廣播新聞的優勢,從而更好地收獲受眾群體的喜愛與青睞。
廣播新聞工作者要有創新意識
對廣播新聞而言,從新聞的整體內容、題材以及形式等方面來看,任何環節的優化完善都需要有關工作者的參與,如果想要行之有效地促進廣播新聞的傳播力的提升,就有必要先行從新聞工作者的視角著手分析論述。首先是要求新聞工作者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以及知識儲備,從最初的采集、編寫到后續播出等所有環節都需要科學合理地把控,具備良好且過硬的采寫能力,同時還需要具備良好的編輯能力,這樣才能夠行之有效地貼合當前時代發展進程,滿足廣播新聞傳播力提升的重要需求。其次,要求廣播新聞工作者能夠形成更為良好的新聞敏感力,能夠及時有效地完成對社會當中的熱點新聞的捕捉,聆聽受眾群體所共同關注的事件內容,同時也需要科學地將其傳播給廣播電視節目的受眾群體。最后,要求廣播新聞工作者形成良好的創新意識和思維能力,需要在日常采寫、編輯和播出等基礎工作當中發現存在的各種問題,并予以有效解決,與此同時,還需要在基礎工作當中發現各種有待提升的地方,還需要及時聽取受眾群體的意見和觀點,以此來保障工作內容的不斷改進與優化。
在融媒體時代的深度影響下,廣播新聞工作者不僅僅要形成對廣播新聞的充分理解和認識,同時還需要對電視和報紙媒體等形成完整的理解和認識,關心和思考其傳播模式、新聞內容、欄目設計等內容,充分結合自身的工作情況,在其中發現共同點,尋找到能夠深度推動現代廣播新聞工作建設和發展的路徑,博采眾長,為廣播新聞工作的深度建設和發展奠定堅實的支撐作用。
廣播新聞內容要進一步創新優化
在互聯網、微信和微博等新媒體平臺興盛的年代,廣播新聞需要具備其應有的獨特之處,使廣播新聞內容獨具匠心,引發受眾群體的共鳴,切實有效地滿足受眾群體的需要。例如可以設計新聞連線節目,新聞工作者可以結合某條新聞線索,引出采訪地區的絕大多數人共同發現的難題及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困擾,借助廣播新聞的方式來尋求他人的幫助,也可以呼吁廣大受眾群體伸出援助之手,為民眾的現實生活提供幫助。
廣播新聞形式需要進一步優化
融媒體時代給廣播新聞帶來沖擊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有效拓寬了目前廣播新聞的傳播渠道以及傳播形式,使其整體形式越發朝向多樣化方向發展,可以讓廣播新聞更為有效地融入到受眾群體的生活當中,提高廣播新聞的品質以及傳播力。例如,廣播新聞所播放的社會焦點新聞,通過廣播的方式將新聞事件本身傳遞給受眾群體,而后通過新媒體技術進行后續傳播,以此來全方位地擴大廣播新聞的影響力以及傳播力,發揮廣播新聞的輿論引導作用。微信、短信以及微博等新媒體均能夠行之有效地將聽眾以及廣播新聞相互融合起來,聽眾則可以借助于微博和微信等新媒體平臺和廣播電臺進行交流互動,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廣播電臺也能夠將聽眾的觀點和廣大聽眾相互分享,極大程度地提升聽眾對廣播新聞事件的關注力度。
總而言之,融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為受眾群體帶來的體驗與感受都是全新的,不管是從基本內容、基本形式還是其他角度來看,都對廣播新聞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關從業者應充分貼合當前時代發展進程,積極有效地學習各種新知識以及新技能,全方位地提升自身新聞素養以及認知高度,以此來實現采寫、編輯和攝影等多方面基礎工作的創新,為受眾群體提供耳目一新的感受,進一步促進廣播新聞品質的提升。
(作者單位:新疆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