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軍源
[摘? ? 要]?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區負荷密度持續上升,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提高對各個用戶的供電服務水平,就必須改良配網供電方式,其中配網規劃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采用網格化的配網規劃模式,實行網格內針對性的供電,這樣不僅能提高供電質量,還能為不同類型的用戶提供適合的服務。文章重點分析了配網網格化規劃的思路、流程和原則,以及具體的網格化配網規劃策略。
[關鍵詞]負荷密度提升;網格化配網規劃;思路;過程;策略
[中圖分類號]TM7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6487(2021)07–0–02
Research on Planning Strategy of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Based on the Continuous Increase of Load Density
Ou Jun-yuan
[Abstract]Due to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the urban load density continues to rise. In this cas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power supply service to various users,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power supply mode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Among them,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is a difficult task. The grid-based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mode is adopted to implement targeted power supply within the grid, whi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ower supply, but also provide suitable servic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user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deas and principles of grid-based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and specific grid-based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strategies.
[Keywords]load density improvement; grid distribution network planning; ideas; process; strategy
以往的配網規劃都是參照特定技術規范進行的,其中出現了管理無序、混亂的問題,而且和城市的規劃與建設不相協調、不相融。隨著配網系統建設規模的持續擴大,負荷密度持續上升,配網系統需要采取網格化的規劃方案,縮小管理范圍,從而達到區域內供電管理,實現精細化管理的目標。
1 配網網格化規劃的思路、流程和原則
1.1 配網網格化規劃的思路
配網網格化規劃主要是采用網格化的負荷密度預測方法,也就是把需要規劃的區域根據區域內地塊特征、性質、負荷特點等來細致劃分,細化為若干負荷區塊,根據負荷性質來提取負荷點位,實施統一聚合處理,生成區塊整體負荷,根據區塊負荷的現實情況來形成配網建設工程的具體規劃方法。空間布局:具體來說,是以被規劃區域的空間用地規劃作為依據,科學地預測負荷密度,劃分供電功能分區,形成網架結構方案。
1.2 配網網格化規劃的流程
配網網格化規劃的大致流程為:明確規劃區網格規劃的思路和原則,設定規劃目標,分析基礎數據(具體是指配網現狀、該地區的發展狀態等數據),劃分網格、預測空間負荷,配網規劃與設計,分析規劃成果,如果達到了預期的規劃目標則結束規劃。
以上規劃流程能看出,要想實現網格化配網規劃,首先必須進行基礎數據的分析,具體的基礎數據是指:
(1)配網目前運行狀態下的基礎數據,例如:線路總長、配變數量、負載率等。
(2)一個區域的發展狀態資料、調控資料等,其中負荷密度的預測至關重要,主要是圍繞一個地區建筑物的用地條件、用地性質、建筑物占地空間等數據來進行負荷預測。網格化配網規劃實施中兩大基礎性數據至關重要,網格分區方式、基于網格化的空間負荷預測。
1.3 網格化規劃的原則
配網系統實施網格化規劃的一大原則就是:提升網格內配網防御風險、抵御危機的能力,而且發生故障后能自我愈合,基于這一原則來優化配網設計,使其在實際的運轉、調度等過程中更為簡單、高效、靈活。
大區規模的規劃原則:在特定的規劃區域內可以把鄉鎮、功能區等作為基本的規劃單位,如果某個鄉鎮或功能區范圍較大、面積較廣,則要根據本地經濟條件、實際發展概況、功能定位等來進一步詳細劃分,按照理論要求,大區規模應在100 km以下,小區規模則在15 km以下。也要根據區域功能的定位、電網部署等來適當地合并小區。一般來說允許一個小區內容納100 kV的變電站。
網格的劃分原則:根據建設用地的功能、作用和性質來規劃,參照用地所屬類別規劃出性質單一的網格,以此來保證空間負荷預測數值達到精準水平。根據供電區域特點來加以規劃,同時,也要參考負荷密度、行政登記類似的因素來精細地規劃成五大供電區,從而為建設出目標網架創造有利條件,也要根據建設程度來加以規劃。
2 負荷密度持續提升狀態下的網格化配網規劃策略
2.1 調整思路,完善舊式配網規劃模式
同以往的配網規劃模式相對比,網格化配網規劃相對合理地調整了規劃制定思路、路線,而且重點從規劃導向、憑據編制、技術規則制定以及項目儲備等角度進行了具體的優化與改進,從整體上提高了配網規劃的科學性、完善性。
其中,“規劃導向”方面,網格化配網規劃重視確定客戶群體的核心地位,盡最大努力來為客戶提供特殊需求,具體來說就是深入分析眼前電力終端設備市場發展的現實需要,而且要照顧各個區域彼此間的影響能力、帶動能力間的差距。網格化規劃設置了10 kV網架,而且圍繞此網架合理地安排了主網規,以此建設了從下到上的配網規劃機制。
憑據編制方面,把區域控制規劃設定作為基礎,努力達到一次性規劃成功,而且要保持目標和成效的一致,逐步地建設各個區域配網規劃之間的關聯性。
對于項目儲備則需參考具體的目標來細化網架,使之成為若干儲備項目,細致、明確地設定項目建設規模、投資多少,而且要逐年地將目標整合到綜合計劃體系內,達到一定的可執行性。規劃在實際貫徹、落實過程中,必須著重強調以土地資源一級開發為基礎展開,確保直接與國家行政部門相關部門的銜接,確保在短期內能全方位、精準地獲得一個區域范圍的發展信息,而且要保證電力系統內的相關設備能夠和土地一級開發工作同時展開,通過這一方法來妥善地維護配網規劃與各個區域發展之間的配合度。
2.2 整改方法,準確劃分網格
以往的配網系統規劃工作中,主要是圍繞某個特定的目標區域從整體角度來規劃,與此對應的網格化配網規劃則有所不同,將有主、有次地根據建設用電的類別、區域功能性質、目標地塊等決定開發深度,細致、到位地劃分網格,從而形成有層次、有區域規劃的網格化管理模式。
根據用地性質來規劃網格,要想保證電網負荷的精準預測,應結合建筑用地性質來劃分網格,例如:工業用地、商業用地、行政用地等,具體一個市區的建設用地可以被細化成十多種類別,形成幾十萬個網格,不同功能性質的用地占地面積比例也各不相同。
根據供電區差別來劃分網格,要想實現差異化目標網架建設中能高效進行,就應切實地參照供電企業當前的標準和規則,根據其負荷密度、行政等級、功能定位等來細化網格小區,各個小區分別用不同的號碼標識,而且要明確各個網格小區的占地面積。可以根據建設程度來規劃網格,而且要圍繞整改項目有目標地進行整理與整改,可以將一個市的建設用地具體規劃為建成網格、半建成網格、新建網格幾大類型。
2.3 明確需求,系統化預測負荷密度
2.3.1 深化用電負荷研究,完善負荷指標系統
要對某一市區的當前用電指標深入分析,明確其中的問題。例如:是否存在指標數值普遍偏低,用電指標類型是否過于寬泛、沒有針對性、實用性不強等,當前的用電指標能否達到配網負荷均衡發展的要求。精準地預測負荷應該成為網格化配網規劃的一大前提,具體應結合一個城市的用地規劃狀況:工業用地、農業用地、商業用地等若干類型,細致劃分成幾十種用戶類別。從中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樣本用戶,切實根據行業規范來收集不同樣本用戶兩年內每小時的用電數據,并作為測算基礎值。其中的數據總量較多,要對其篩選,最終將飽和樣本作為有效樣本,對應預測、計算出樣本用戶的實際負荷密度。
2.3.2 采納多種負荷預測方式,明確逐年負荷規模
根據當前的城市控規,并利用以上所構建的經典負荷指標,把網格設成最小單元,對應預測飽和年空間下的負荷,采集預測結果,對應指導此地配網的建設規模、面積、空間大小等。其中覆蓋:開閉站、配電變壓器容量等關鍵信息,同時,根據以往負荷變化趨勢,以及所處區域的經濟發展走勢,輔助以時間序列、灰色軌跡、彈性系數等把大的區域設為研究單元,逐步地對電力、負荷指標等加以預測,用這些數據來指導各個區域每年110 kV變電站的電量均衡發展過程。
2.4 策劃布局,形成多元化的配網規劃格局
在配網規劃與配網工程建設過程中,必須切實根據當前技術導則來配設目標網架,對不同類型供電區域的電纜選配不同的結構。例如:高級別供電區電纜可以選擇雙環網結構,架空網可以選擇多分段適度聯絡的方式。同時,要積極地規劃配電智能網與通訊網絡,按照技術規則來安排配網智能化規模。其中將一些高級別的供電區統一選擇集中供電方式,配設就地型重合器來輔助供電,并敷設光纖至臺區。
2.5 空間配網規劃,設定逐年電網項目
根據網格、供電區域的類別來全方位地理清目前電網系統的運行狀態與發展狀況,并針對性地分析當前的問題,從中識別薄弱環節,掌握規劃的重點。對應構建模塊化目標網架,要本著因地制宜的思路,而且要參考開發深度的差異性,選擇科學、合理的建設方式。例如:對于某一城市的幾百個居民區,要想實現科學的配網網格化規劃,就要明確這些小區未來幾十年內配網的連線形式,而且要對各種配網一次設備,例如:開閉站、分界室等設置建設方位,明確其容量區間,而且要明確不同小區地下管線的敷設現狀以及未來規劃目標等,在綜合權衡各方因素的基礎上來形成一個合理的網格化規劃方案。
2.6 統一評審規劃成果
城市配網網格化規劃實施中應進行全過程監管,及時召開評審會議,積極地審核配網規劃中的各項工作。例如:網格細化、負荷預測、項目庫整理等成效都要給出科學的評審與評價,而且要及時地提出整改方法,保證各個單位都能切實地調整設計與部署,積極地探索配網規劃的科學方案。實際的規劃方案評審中,為了確保評審的專業性、科學性,可以邀請行業專家指導,專門圍繞所形成的配網網格化規劃方案給出科學的指導意見,對于存在問題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見。
2.7 積極推進政企對接
網格化配網規劃的整個過程都要與政府各職能部門進行緊密銜接,以此來確保各項提議的積極落實,從而完善配網專項規劃與區域發展規劃之間的配合度。各個單位在對報告內容進行整理、修改與完善后,供電企業應統一組織各個地方供電所與其所處的地方政府進行對接,微配網規劃的各項成果應被積極落實。對此,需要供電企業和地方政府建立聯動機制,政府和企業同步邀請專家來對網格化規劃方案進行評審與指導,其中存在問題時應給出合理的修復意見。應結合專家評審所提供的意見和建議來確定整改方案。以此來確保網格化規劃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
3 結語
城鎮化建設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斷增多,城市功能分區也逐漸深化,面對這樣的形勢,就必須做好城市配網的網格化規劃,通過網格化規劃能夠提高供電服務的精細化管理水平。網格化規劃的基本原則是根據客戶的類型、用電需求等,按照統一的原則和思路來科學地規劃。網格化規劃方法不僅能提高配網規劃的準確性,還能提高供電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 樸在林.配電網規劃[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5.
[2] 電力網電能損耗計算導則:DL/T686—1999[S].
[3] 金義雄.電網規劃基礎及應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1.
[4] 趙繼宗.基于某縣負荷實測的配電網線損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9.
[5] 陳章潮.城市電網規劃與改造[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7.
[6] 徐高超.基于網格化的配電網規劃優化研究與應用[D].南昌:南昌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