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燦璧
時至今日,新媒體已經強勢介入到眾多行業中,不只是媒體行業本身,就是媒體受眾也因為新媒體的介入,媒介素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在新媒體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媒體人的新媒介素養需要進一步提升。新媒體時代下,想要提升傳統媒體人的新媒介素養,需要從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能力、鑒別解讀能力、信息運用能力、對新媒體的運用能力等發面入手。
增強新媒體信息獲取的能力
作為傳統媒體人,掌握新媒體信息的獲取能力是他們提升自己新媒介素養的必然選擇,因為不管何時何地,作為媒體人,要想生產新聞,就必須要獲取相應的信息,換言之,信息是新聞的基礎。如果沒有獲取相應的信息,那么即便是能力再怎么突出的媒體人,也終將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積極的心態
身處新世紀新時代的人都知道,如今是信息大爆炸的時代,所以在獲取信息之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面對海量信息的心理準備。信息要想被廣為人知,就需要傳播,而當傳播的方式發生變化之后,新聞的產生模式也必須隨機應變。就以當下的媒體環境來說,首先每一個曾經的“受眾”都是“傳播者”;其次,新媒體的特性讓信息的傳播速度和傳播范圍加快和擴大,而這兩點導致的最終結果就是信息過剩。面對當下的新聞環境,作為一名傳統的媒體人,需要改變自己的傳統理念和認知,用新的理念和認知去處理海量信息,并從中挑選出具有爆炸性的信息線索,而不是面對信息量的劇增而一蹶不振,不知所措。
用質疑的態度分辨信息
信息的海量出現,給媒體人增加了很多工作難度,比如虛假信息增多,謠言激增,這一點從《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中可知一二。而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之就是傳統媒體人缺乏質疑的心態,他們在面對海量信息的時候幾乎是全盤接收,讓謠言和虛假信息有了可乘之機。所以,作為傳統媒體人,在面對海量信息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敢于質疑,用批判的精神辨別信息。
學會篩選信息,做好“把關人”的工作
龐大的信息量給新聞帶來了可觀的素材資料,但是要想讓自己傳播出去的信息有價值、有意義,就需要在眾多的信息中進行篩選,從中找出具有價值的信息。因為只有所獲取的原料有價值、有意義,才能最終制作出人人都想“吃”的“新聞大餐”。同樣的,這也是新媒體時代對于傳統媒體人新媒介素養高低的考核標準。
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海量的信息對傳統媒體人來說,一方面方便了他們的新聞產出,但另一方面也增大了傳統媒體人甄選信息,獲取信息的難度,對傳統媒體人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鑒于此,作為傳統媒體人,在面對海量信息的時候,一定要沉著冷靜,做好自己“把關人”的工作,讓經過自己手傳播出去的信息都變成有價值的新聞。
增強傳統媒體人鑒別信息的能力
對信息進行核實
新聞的生命是什么?真實性。所以,對信息進行核實,分辨其真假是新聞媒體人的重要工作和必備技能之一,也是新聞是否有效的重要保障。然而當下的新聞環境卻令人堪憂,各大媒體之間為了搶占先機——新聞的時效性,很大程度上已經忽略了這一步,即便是沒有忽略,其查證核實也有限,他們最常見的新聞發布步驟已然變成了直接編輯——發布。
這種類型的新聞在現如今十分常見,先是大肆報道,等到信息已經傳得人人皆知的時候,卻又出來辟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娛樂新聞。這類新聞的出發點早已偏離了新聞的軌道,失去了生命和靈魂,它們的存在就是為了博人眼球,獲得關注,對于新聞本身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已經不再看重。因此,新媒體環境下的受眾雖然每天都可以輕松獲取海量的新聞信息,但是卻又非常缺乏信息,因為真實有效的信息太少了。
承擔新聞的社會責任
新聞是社會新鮮事物的集中地,它的風向影響著很多人的行事作風和做事原則,所以媒體在運作過程中始終要記得自己的社會責任,堅守自己的基本原則,維護社會倫理底線,履行自己的監督之職,盡可能地引導社會主流價值觀。
以2014年媒體報道的追星少女被父親砍死的新聞為例進行分析,新聞報道稱,13歲的少女因為追星被自己的父親砍死,于是微博上就出現了父母沒有明星好的話題。這種新聞雖然非常受關注,但是它僅僅是以話題性和娛樂性進行大肆報道,容易讓三觀不穩定的少男少女走入歧途,讓他們形成錯誤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而這種新聞能被報道出來或者說以這種形式傳播出來的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點,在于媒體人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過于淡薄。第二點,信息發布門檻過低,虛假信息、負面信息有了可乘之機。第三點,媒體本身的輿論導向性降低,娛樂成分增強。
新媒體信息的運用
新聞選題要慎重
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媒體人通過新媒體技術可以快速輕松的獲取更多的,更豐富的、更新鮮的新聞選題資料。在新媒體時代到來之前,媒體人一般都是通過通訊員的稿件、熱線報料等方式獲取新聞選題資料,但這種方式明顯已經不能滿足當今環境的各項需求。順應時勢,順勢而為是新媒體人的本能,所以利用新媒體技術和軟件獲取新聞選題已經成為了傳統媒體人適應新環境的必然選擇和其媒介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媒體技術和軟件是傳統媒體人在新的媒體環境中打開新機遇的鑰匙,只要運用得當,必將收獲更多。
系統化整理
新媒體技術下的新聞選題都比較零碎化和表層化,所以傳統媒體人還應當練就新本領——碎片信息整合能力,從諸多的新聞素材中提取有價值和影響力的新聞線索。
注意受眾隱私的保護
新媒體技術越是發達,媒體工作人員越是要注意受眾隱私的保護。為了保護受眾的隱私,媒體人一定要在該方面提高警惕,在平時的采訪報道中只需要對新聞選題有關的內容進行梳理和報道,無關的部分一定要做好隱私保護工作。新冠疫情期間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比如確診者個人隱私泄露。
新媒體的運用
新媒體運用得好,不僅有利于新媒體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媒體主體自身形象的塑造。以人民日報為例進行說明,人民日報和新浪微博的關系大家都知道,人民日報通過在微博上開設一些貼近人們生活的話題專欄和圖片專欄,拉近了和讀者之間的關系。不僅如此,在不影響其威嚴的前提下還改變了人民日報一直以來官方死板的形象,促進了人民日報自身品牌的營銷。
而對于新媒體工作人員和普通受眾來說,新媒體也是自身形象塑造和宣傳的好工具,這一點在明星身上表現的淋漓極致。各位明星通過微博平臺轉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圖片、短視頻等,拉近和粉絲之間的關系,塑造了自己的良好形象,讓粉絲為其如癡如狂,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已經成為了不容忽視的存在,新媒體工作人員要做的不是保持舊狀,而是要盡快掌握新媒體技術和軟件的運用,全力開拓自己在新媒體舞臺上的疆土,成為新媒體行業的領軍人物。而要做到這一點,媒體人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新媒體的新要求,提高自己的媒介素養,成功轉型為新的媒體人。通過上述分析可知,傳統的媒體人要成功轉型,要積極掌握新媒體信息的獲取、鑒別解讀、判斷等方法,具備了新媒介素養,具有良好的新媒體素養。
參考文獻:
【1】馬超,媒介類型、內容偏好與使用動機:媒介素養影響因素的多維探析【J】.全球傳媒學刊,2020(3):115-138.
【2】任森,我國新媒體受眾媒介素養淺析及思考【J】.新聞前哨,2020(3):64-65.
【3】王以雯,數字時代編輯的傳播理念與媒介素養探析【J】,新聞文化建設,2020(3):116-117.
【4】江曉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新媒介素養及其培育探析【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4):117-119,124.
(作者單位: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