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叔
保管
當瓦爾菲諾看到《蒙娜麗莎》的時候別提有多激動了,他當場就給了佩魯賈三萬美金,又對他說:“我得先回美國找一下買家,這幅畫你先幫我保管著,我很快就會回來取。”
佩魯賈一聽,好像也沒什么不可以的,反正錢已經到手了,畫拿不拿都無所謂。隨后,瓦爾菲諾離開法國回到了美國,而《蒙娜麗莎》就暫時由佩魯賈保管。
蹊蹺
第二天,盧浮宮又正常開門迎客了。有一個叫貝魯的游客專程過來參觀《蒙娜麗莎》,可當他走到展廳的時候發現墻上只有四個釘子,《蒙娜麗莎》卻不見了。
于是他就問旁邊的保安:“請問一下,《蒙娜麗莎》去哪了呢?我怎么找不到它了。”這位保安回答:“估計是拿去拍照了,應該馬上就回來了,你再稍等一會兒吧。”
然而貝魯在那等了大約兩個小時,《蒙娜麗莎》還是沒有送回來。于是貝魯又詢問旁邊的保安,這回保安沒有敷衍他,而是專程去請示領導。領導一聽也有點懵了,心想今天也沒有拍照計劃啊,難道《蒙娜麗莎》是被人偷了嗎?
篩查
這時候盧浮宮的大門被緊急關閉了,保安開始對仍在館內的游客逐個進行檢查。警方也將這個事情通報給了出入境管理處,要求對出境的人進行更詳細的篩查,以防止《蒙娜麗莎》被偷送到國外。
在當天下午的時候,保安在樓梯口發現了《蒙娜麗莎》的畫框,至此他們才相信《蒙娜麗莎》是真的失竊了。
爭端
大約過了一周時間,《蒙娜麗莎》失竊的消息不斷發酵,歐洲、美洲和亞洲的各個國家都安排了頭版頭條來報道這起事件。然而,到這個時候,法國人仍舊不知道《蒙娜麗莎》是怎么丟的,是什么時候丟的。
法國的一些報社就開始猜測說,這事肯定是德國人干的。德國人回懟法國人肯定是自導自演。
蒙蔽
正當歐洲人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瓦爾菲諾早已抵達了美國,并將提前準備好的六幅假畫當作真畫賣給了那六位收藏家,一共收入了180萬美金。
由于美國也對《蒙娜麗莎》失竊案進行了大量報道,再加上瓦爾菲諾在事發前就和收藏家們聊過這件事情,所以他們都認為瓦爾菲諾的計劃成功了,而自己手上的這幅畫就是盧浮宮失竊的《蒙娜麗莎》。
恐慌
瓦爾菲諾在拿到錢之后,并沒有再回到法國,而佩魯賈卻一直在等待他的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佩魯賈的內心有點害怕了,他覺得這幅畫就像定時炸彈一樣,沒準哪天就爆炸了。
在事發兩年之后,佩魯賈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個回收古董的廣告。刊登廣告的是個意大利商人,叫杰里。佩魯賈寫信給杰里說:“我這有一幅《蒙娜麗莎》,你有沒有興趣了解一下。”
驗證
杰里收到信之后以為這又是一個賣假畫的人,但他還是禮節性地回了封信,信上說“我得親眼看到這幅畫才能確定價格,你可以帶著畫來米蘭找我。”
杰里并沒有想到佩魯賈真的帶著畫來到了米蘭。他為了驗證這幅畫的真假,專程邀請了一位博物館的館長幫忙鑒定。
館長看到這幅畫之后,也不太確定是真是假。但當他把畫翻到背面一看,上面印著盧浮宮的印章。由此館長斷定這幅畫就是失竊的《蒙娜麗莎》,然后他立刻報了警。
詭辯
這個故事的精彩之處就在于你永遠無法猜到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被捕后的佩魯賈在法庭上辯稱:“我是意大利人,達芬奇也是意大利人,為什么我們意大利人的作品要放在法國的博物館當中呢?我這么做都是為了糾正拿破侖的錯誤。我要讓《蒙娜麗莎》出現在它本該出現的地方。”
意大利人和法國人一聽,覺得他說的好像也挺有道理的。雖然他做的事情不對,但動機確實可以理解。因此,佩魯賈最后只被判了七個月的有期徒刑。之后,《蒙娜麗莎》也被送回了法國。
在這起案件當中,瓦爾菲諾無疑是最大的贏家。他騙到巨額資金之后就銷聲匿跡了,沒人知道他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