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中
摘要:本文首先闡述了微噴灌溉技術的應用特點,接著分析了微噴子系統,最后對自壓噴灌系統應用分析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微噴灌溉技術;香菇種植
一般來說,香菇的生長發育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其中溫度控制是最關鍵的因素。要明確香菇不同發育階段的溫度要求,保證菌絲發育階段保持最佳生長溫度,注意調節菇棚溫度、堆料溫度和菌溫。
1? 微噴灌溉技術的應用特點
1.1? 土壤局部濕潤
在應用過程中,微噴灌溉技術不需要灌溉整個區域的土壤,而是可以在系統運行的情況下,直接在作物根部附近進行噴灌,從而保證土壤根部及其附近有良好的生長環境,同時有效減少土壤地表水的蒸發。
1.2? 節水增產
微噴灌溉技術最顯著的優點和特點在于其節水增產的功能。在有效解決缺水問題的基礎上,可以大大提高作物產量。另外,在微噴灌的應用過程中,給定面積的農田基本不存在植物間的土壤蒸發(樹木間的蒸發),作物只需要少量的水就能保證成活率。
1.3? 灌水效果好
微噴灌溉技術往往使用相應的灌水器,灌水器的質量與灌溉質量密切相關。在保證灌水器標準質量的基礎上,科學合理地設計灌溉工程規范,從而保證灌溉質量的有效提高。
2? 微噴子系統
微射流系統的灌溉裝置是微射流。微噴嘴有多種形式,根據噴射方式和成分可分為離心式、狹縫式、折射式等多種類型。其中折射式微噴嘴結構簡單,沒有旋轉部件,通過噴嘴噴出的水被撞擊后可以擴散成霧化的水滴,所以這種噴嘴也被稱為“霧化噴嘴”。霧化噴頭可以有效改變當地的小氣候,因此可以明顯降低溫室或蘑菇塑料溫室的空氣溫度。
根據工程實際情況,選用內徑40mm的鍍鋅鋼管作為主管,塑料大棚內采用20mm的pe管作為支管。主管沿塑料大棚寬度方向敷設,工作壓力4kg/cm2。主管末端裝有電磁閥和過濾器,支管沿塑料大棚長度方向鋪設,間距為2m.噴嘴為全圓折射型,范圍為1.3m,流速為60L/h。
噴水的持續時間和間隔取決于空氣的相對濕度和溫度以及蘑菇的生產情況。通常當空氣相對濕度低于80%時,需要噴水加濕。香菇生長前期氣溫相對較低,蒸發耗水量不大。這個階段噴水的主要作用是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通常白天每2h噴水一次,持續20min。由于中午氣溫較高,噴灑時間可適當延長,間隔時間可相應縮短。夜間氣溫相對較低,噴水一次持續30min。
3? 系統的管理技術要點
3.1? 降溫調控技術
香菇是一種低溫、變溫的食用菌,溫度是影響香菇生長發育的重要因素。某地區多年月平均氣溫27.7℃,極端最高氣溫42.5℃。替代蘑菇的生產時間主要集中在6~9月的盛夏季節,幾乎每年的高溫都在32℃以上。在每年持續高溫天氣的情況下,由于冷卻措施不當,近20%的蘑菇棒變悶,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噴水降溫可以在產卵出菇期間降低棚內溫度10℃左右,可以有效避免菇棒粘緊的風險。
3.2? 增濕調控技術
香菇子實體生長期培養基含水量應為55%~60%。如果出菇期間水分長期低于30%,子實體會生長緩慢甚至停止發育。香菇子實體在原基形成后3~5d內需要充足的水分供應,否則原基死亡,不能形成菇芽。因此,應注意在催芽期保持菌棒的水分,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85%~90%,并結合必要的通風措施,嚴格控制相對濕度長時間高于90%,以避免病害和爛菇。
4? 自壓噴灌系統應用分析
對于蘑菇栽培,主要時期包括蘑菇栽培、變色、結果和收獲。不同時期對塑料大棚的溫濕度要求不同。
通常菌棒培養過程中外界溫度比較高,應在塑料大棚頂部放置噴頭持續降溫,避免塑料大棚內溫度過高,細菌燃燒。通常棚內溫度從9:00~17:00都比較高。在此期間,可以及時采取冷卻和加濕措施,確保棚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85%之間。
在變色期,香菇菌絲體通過培養料生長,菌塊表面的菌絲體又厚又白,形成白色薄膜。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菌絲分泌一種褐色色素,使菌膜顏色由白色逐漸變為褐色。這個變色過程叫做香菇變色。香菇的質量和數量會受到菌塊光滑變色的很大影響。如果變色適當,菌塊表面變成褐色,菌塊致密牢固,出菇期及時,出菇量稀疏適宜,菇體中等大小,產量高,質量好。
菌塊變色的關鍵是菌絲結實、致密、不過長,需要配合適宜的環境溫度和濕度。當菌棒表面的菌絲又厚又白,剛成膜時,菇棚內的溫度應保持在15~20℃。如果空氣濕度過低或溫度高于28℃,應立即采取降溫增濕措施,并啟動微噴系統,保證菇棚內空氣的相對濕度保持在50%~70%之間。
結果期是蘑菇栽培的關鍵時期。如果塑料大棚內空氣濕度高,通風不暢,蘑菇本身的蒸騰作用變慢,導致養分輸送減少,最終會降低蘑菇的產量和質量,甚至導致腐爛。因此,在出菇期間,塑料大棚內的通風應暢通,塑料大棚內的溫度應保持在10~18℃,并應使用微噴系統定期噴水,以保證塑料大棚內的空氣。
噴水應在收獲期前48h停止。采菇結束后,應對菇棚進行通風除濕,待采摘區菌絲恢復倒伏,進入下一個出菇階段后再進行噴水作業。
5? 結語
智能、噴水效率高的優點,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費水、費時、費力、勞動強度大、噴水效率低的灌溉技術,特別是在貧困縣區。
參考文獻
[1] 秦燁.淺談微噴灌溉技術在蔬菜種植上的應用[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0(1):178-179
[2] 胡雅,魏靜.微潤灌溉技術研究及其應用[J].農業與技術,2020,40(1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