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翔文
摘要:為推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和農機裝備產業的轉型升級,黑龍江省應根據自身的農業產業情況和機械化發展水平,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方案。本文從農機裝備的產業素質、工作環境、技術和人才、產業鏈和產業結構等方面對農業機械化升級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發展提出了幾點建議,為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參考意見。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農機裝備
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的優化升級為農業生產帶來了全新的生產方式,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的應用極大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效率,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正在快速發展,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到農業生產過程中,但隨著農機裝備需求量的增多,農機裝備生產環境也產生了一定的不足,需要對農機裝備產業進行創新、優化和升級,保證農機裝備的供給和質量。
1? 提高農機裝備產業的素質
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的優化升級需要提高農機裝備產業的整體素質,不斷完善農機裝備的產業結構和產業體系。目前,在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的宣傳和廣泛應用中,更多地區都開始加大力度進行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的轉型升級,也有部分地區利用農機裝備產業的轉型升級,舉辦了形式多樣的與農機裝備有關的交流合作活動,以此來加強農業產業中農機裝備的設備供給能力。同時,為提高農機裝備產業的整體素質,還應整合農機裝備產業,建立統一的集群基地,在農機裝備產業集群基地中舉辦提高農機裝備質量的活動,加強農機裝備的研發和應用。黑龍江省為了響應國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要求,需要在應用農機裝備的基礎上進一步對農機裝備的結構和格局進行優化升級,使農機裝備滿足現代化農業的發展需要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需求,在原本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過程中使農機裝備更加先進化,增加農機裝備的高效性和實用性,高效、高質和全方位促進農業機械向現代化方向發展[1]。
2? 改善農機裝備的工作條件,加強機械化生產
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生產活動應依照農業機械化作業的有關規定展開工作。通常情況下,農業生產環境中的田間道路大都是土路,在雨雪天氣過后,道路往往會坑洼不平、泥濘不堪,難以使用農機裝備進行機械化作業。有些村莊的田間道路還有可能過于狹窄,同樣會使農機設備難以行進和展開機械化作業,為農機裝備工作和機械化生產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困難。針對這一問題,農業生產中應保證田間道路和鄉村道路的平整程度和寬度,確保農機裝備有著良好的工作條件,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進行機械化生產。同時,農機裝備的研究設計人員應重點改進農機裝備的通達程度,優化農機裝備的工作環境,提高農機裝備的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黑龍江地區的農業生產應大力推廣農機裝備的使用并改善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工作環境,使農業機械化生產在黑龍江地區的農業生產中被更廣泛地應用。
3? 利用現代農業機械技術,培養農機人才
黑龍江省的農業機械化生產需要進一步加強現代農業機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目前,我國雖然有很多農業大學和農業科研院所,但農業機械技術的研究成果不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無法將研究成果切實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因此需要在農業機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中不斷完善現代農業機械技術和農機裝備。農民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時應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的應用,提高農業機械化的運行效率,大力宣傳農業機械化技術,使用新型的農業機械技術建設信息化農業機械化生產方式,根據農業機械化的相關政策制度來探索全新的農業機械化的生產模式。為了提高農業機械化技術水平,還需要培養專業的農機人才,加強實用型農機人才的培養,使農機人才在理論學習、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中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進而提高農業機械化生產的效率。
4? 推進農機裝備全產業鏈協同發展,優化產業結構
農機裝備產業有著較為分散的問題,農業企業應加強農機裝備產業的互通合作,使農機裝備的全部產業鏈協同發展,不斷優化和整合農機裝備的資源,加快農機裝備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共同促進農業產業的機械化發展。當前農機裝置存在著售后和流通等問題,農民經常無法買到合適的農機設備,嚴重影響農業產業的機械化生產的發展,需要建立現代化的農業設備運輸方式,改進農機裝備的制造質量和服務水平。各大農業企業應優化產業結構,根據農機產業的發展情況創建農業機械化技術的研發部門,加強黑龍江地區農機設備的推廣和使用,利用先進的農機設備進行重點農作物的栽培管理,全面提高黑龍江地區農業產業的機械化水平[2]。
5? 結論
我國農業機械化技術在研究和應用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的轉型升級促進了農業、畜牧水產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等行業進一步發展,農機裝備產業結構的優化和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使農機裝備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實際應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應提高技術水平和培養技術型人才,為農業機械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和人才保障。
參考文獻
[1] 程勇.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策略研究[J].南方農機,2020,51(17):63-64.
[2] 邊永亮,薛春林,李建平.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方向探討[J].現代農業裝備,2020,41(1):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