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雨

摘要:影響豬場育肥舍生產的腹瀉性疾病一般為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血痢以及飼料問題發生的腹瀉,下面就我在豬場的一點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
關鍵詞:育肥豬;流行性腹瀉;防控
流行性腹瀉是育肥豬的一種急性腸道傳染病。本病和胃腸炎很相似,屬于冠狀病毒科。病毒粒子呈現多向性,傾向圓形,外有囊膜。本病毒對乙醚、氯仿等敏感。
1? 流行病學
本病發生于任一階段豬群。其中以產房仔豬的發病率最高,以接觸傳播為主,嘔吐物及糞便為最主要的傳染源。病毒主要存在于大腸絨毛上皮細胞和腸系膜淋巴結,隨糞便排出,對環境、飼料、飲水、及用具造成污染。主要表現形式為消化道感染。該病四季發生,多發于秋冬季節。本場主要發生于春冬交替之時。病毒感染豬后,通過實驗室檢測發現,病毒的復制主要是在小腸和結腸絨毛上皮細胞漿中進行。其他部位暫未發現病毒復制。病毒不斷增殖引起細胞功能障礙。小腸絨毛萎縮,腸黏膜堿性磷酸酶減少,造成大量營養物質難以吸收,進而引發腹瀉。小豬腹瀉表現為脫水死亡較高,肥豬多以不斷消瘦,最后淘汰為主,死亡率并不高。以下兩張典型的圖片:
育肥豬一般不引起大量死亡,腹瀉一周左右可逐步恢復正常,但會影響其生長速度,飼料轉化率以及豬群自身抵抗力下降,抵抗力下降會繼發豬瘟,藍耳,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等疾病,從而加大了育肥舍的死亡率,嚴重影響豬場出欄任務,成活率等各項技術指標,給豬場帶來嚴重經濟損失。
2? 預防措施
(1)增強豬群抵抗力,在腹瀉即將來臨之前,提前加強豬群的護理,通過飲水,加藥,增強抵抗力,保證豬群平穩度過。
(2)加強消毒,內外環境大消毒,每周可增加兩到三次,使用有效的消毒藥,抑制該病菌。
(3)提高飼料質量,可加入維生素,多維等,維持機體新陳代謝。
(4)做好人員的流動的監控,嚴禁病菌因人傳染。
3? 治療措施
(1)發現腹瀉后,首先在腹瀉糞便地方鋪撒生石灰,有效殺滅糞便中的病菌。
(2)飲水補液,飼料中添加維生素等,嚴防脫水情況發生。
(3)加強消毒,消毒頻率加大。
(4)加抗生素,嚴防因腹瀉抵抗力下降繼發其他病毒病。
(5)封閉該棟舍,實行隔離式管理。
4? 傳染性胃腸炎
由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病毒粒子呈圓形、橢圓形或多邊形、不規則。該病產房高發,死亡率高,主要以產房仔豬嘔吐、嚴重腹瀉、脫水,死亡。主要發生于兩周內的仔豬,死亡率高。在育肥豬表現上,和流行性腹瀉,基本無區別,防控措施可參照流行性腹瀉防控措施加以控制。
5? 血痢
血痢是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消化道疾病,主要臨床癥狀為漿液性、粘液性糞便帶血、嚴重者直接便血夾雜糞便,剖檢為腸粘膜卡他性炎癥、出血、壞死性腸炎等。
該病只感染豬,各種階段豬均可感染,主要的傳染源是病豬及病原攜帶者,該病無明顯季節性;主要傳播方式為病豬糞接觸便播;飼養管理不當、營養不足、應激過大等情況時都會感染該病。臨床主要表現為腹瀉。糞便呈小灘狀,糞便混合了血液和腸粘膜。更有甚者所排糞便為鮮紅色糊糊狀。個別糞便中有氣泡及脫落的腸粘膜。豬群感染后精神差、采食量下降、被毛粗亂,此病防控措施如下。
(1)加痢菌凈預混劑,5~7d,可控制,治標不治本,不定時反彈。
(2)加強豬場的飼養管理,嚴防腹瀉發生。
(3)做好病豬的隔離工作,切斷傳染源。
(4)做好血痢糞便的處理工作,做到無傳染性。
(5)實行主動淘汰,在發病面積較小的情況下,如果大群發病,可靠藥物,針劑痢菌凈來控制。
參考文獻
[1] 張勇.生豬腹瀉的原因分析與防治方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6).
[2] 王大智,李金龍.豬流行性腹瀉的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和防控措施[J].現代畜牧科技,2018,3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