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基層畜牧養殖技術水平在我國不斷提升,此時構建養殖體系就十分需要新技術的支持,畜牧獸醫動物新技術需要不斷得到發展研究,但目前畜禽養殖體系構建在新技術體系發展中仍有不足,本文將對基層畜禽養殖體系的不足之處一一作出闡述,基于這些闡述對構建畜禽體系方式進行探討,進而促進畜禽養殖業的不斷積極發展。新技術作為一種畜禽養殖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需要不斷受到重視,新技術體系作為養殖體系構建的重要一環,也是市場發展的必要條件。
關鍵詞:畜禽養殖;體系;構建;技術探討
1? 畜禽養殖體系構建的不足
1.1? 管理制度的不完善
十分不完善的免疫管理制度是限制畜禽養殖體系整體發展的重要原因,免疫管理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許多不良現象,如免疫工作沒有按照要求進行落實,養殖方式仍舊遵循舊有思想,方式過于傳統。要加強養殖戶在面對疫病上的積極態度,就要不斷完善免疫管理制度,按照動物防疫法中的規定,處理好對人類健康有危害的動物的防疫工作,當檢查結果不達標時,就要按照相關規定對這一現象進行有效處理,促進畜禽整體水平的不斷發展。
1.2? 基礎設施十分簡陋
資源投入不足是一個主要問題,在基層畜牧站建設之中,基層設施簡陋是資源投入不足的主要表現,這會直接造成基層畜牧站的低效工作,經濟因素不斷影響著畜禽養殖體系的構建,由于簡陋的基礎設施,就無法配備新技術發展的相應設備,無法產生高效的畜牧站工作。這些年來,基層畜牧站雖然不斷獲得一些資金支持,根本上的技術落后并不能由于部分基層畜牧站的環境改善而得到解決,技術仍落后[1]。
1.3? 推廣人員缺乏
新技術在不斷推向基層畜牧體系時,推廣人員的缺乏是導致新技術較難以在構建畜牧養殖體系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原因。一方面,牧獸醫動物人員的專業水平還有待提升,當前基層畜牧獸醫站的工作人員少,人員老化,一部分是八九十年代通過招工進來,專業知識水平和素質較低,參差不齊,加上畜牧獸醫站工作多,任務重,難以適應和顧及新技術推廣工作,且由于受編制限制,不能補充招收一些專業畢業生,造成人員斷層。
2? 畜牧養殖體系構建
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只有不斷多方向考慮問題,才能不斷推進畜牧養殖體系的構建。
2.1? 增加投入資金數量
新技術在畜牧養殖體系之中的引用需要不斷的資金投入才能獲得相應的人力物力資源,獲得相關設備和技術的發展成果,由于畜牧養殖業在新技術引進過程中十分艱難,那么在向專業知識較為匱乏的基層地區,就需要相關技術專家投入基層進行指導,如進行相關問題的答疑解惑,給基層技術人員及養殖人員進行較為深入全面的講解,通過這些活動幫助基層技術人員和養殖人員提升專業知識水平。
2.2? 相應管理體系的完善
在構建禽畜養殖體系過程中,完善的管理體系十分重要,由于畜牧獸醫站承擔的責任較為特殊,自然會對專業性有較高的要求,完善的管理體系在此時就顯得十分重要,需要不斷有相應的政策對不同的問題出現提供解決措施,解決相應的政策問題。要不斷完善管理制度,使其能夠成為構建畜牧養殖體系的保障,從而促進新技術推廣發揮,在構建管理體系過程中,同樣需要針對不同地區的特點進行制定,增加體系的地區適應性。
要不斷促進基礎設施的完善,注重建設細節,不斷調控資源投入的實踐,增加資金的投入,不斷提升基層畜牧站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與此同時,要在觀念上認識到建設禽畜養殖體系過程中新技術的重要性,提高工作質量就需要不斷獲取來自政府的各級資金支持[2],要注意新型設備及技術的不斷引進,如聘請一些來自行業內或者高校的專家對基層工作進行指導,不斷強化基層這些基礎工作的實施,進而促進新技術推廣工作的不斷的高效展開
2.3? 促進專業水平的建設
要不斷提升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加強畜牧養殖體系之中各個環節的只量控制,要對工作技術人員的綜合素質強調且重視,從而推動畜牧獸醫動物新技術的不斷推廣發展,進而提升畜牧養殖體系往新技術方向的不斷建設。舉例來說,要做到技術人員數量和質量能夠保障實際工作,同時也需要保證后備人員數量,在一些考核工作中要做到公平公開,以招聘為例,公開考試能夠保障人員在進入工作崗位之后能夠做到崗位要求的工作,適應崗位的要求。在實踐之中,人員要不斷提升自身業務能力和專業水平,不斷進行培訓和學習,最后采取一些方式如績效考核等將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不斷調動起來[3]。
3? 結語
新技術作為一種畜禽養殖業發展的重要支撐,需要不斷受到重視,新技術體系作為養殖體系構建的重要一環,也是市場發展的必要條件。要促進新技術體系在養殖體系中的不斷發展,要從各個環節加以控制調整。
參考文獻
[1] 張萬明,吳娟.畜禽養殖新技術推廣體系構建策略[J].今日畜牧獸醫,2020,36(2):49.
[2] 米見對,王燕,吳銀寶.《畜禽健康養殖與安全生產》課程體系的初步構建[J].家畜生態學報,2019,40(8):93-96.
[3] 許永勁.畜禽養殖新技術推廣體系構建策略探討[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