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要:凌海市白臺子鎮地處遼西走廊,是凌海市轄區五大鄉鎮之一。位于大凌河東岸,與凌海市區隔河相望。全鎮耕地面積0.93多萬hm2,土壤質地為沙壤,發展花生產業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關鍵詞:發展;優勢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1? 花生產業優勢和現狀
白臺子鎮地處大凌河沿岸,沙化嚴重,漏水漏肥。近幾年,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上以種植高粱、玉米為主,逐漸向花生產業擴大,截止2020年花生種植面積達
0.6萬hm2。在近四年大旱中,全鎮80%的“兩雜”地塊幾乎絕收,而花生表現出極強的耐旱特性,基本沒有絕收地塊,農民稱花生為“鐵桿莊稼”。2018年,白臺子鎮發生嚴重春旱,6月14日才下透雨,雨后播種的花生產仍達到了
100多kg/667m2,效益在400元/667m2,種植花生的農民實現了大災之年減產少減收,而當年山地上種的玉米基本絕收。鎮黨委、政府抓住這個鐵的事實,通過舉辦花生高產技術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種植花生的經濟效益,有效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的積極性,種植面積和產量逐年提高,全鎮花生生產快速發展起來。
白臺子鎮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生態條件,使得這里生產的花生質量上乘,果面潔凈且不含黃曲霉毒素,商品性好,完全達到出口標準,形成了無法取代的優勢:一是晝夜溫差大,有利于干物質積累,花生營養豐富,品質優良。二是無黃曲霉毒素、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少、食用安全性高,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三是花生籽粒飽滿、外觀好、商品性高。白臺子鎮土壤類型以沙壤土為主,收獲后花生表面浮土在干燥后可自行脫落,果殼干凈有自然光澤。四是花生品質好、營養價值高。白臺子鎮種植的花生品種大多是珍珠豆型(如白沙308、花育23等),蛋白質含量高,通常在30%以上,脂肪含量低,有利于花生產品加工。
2? 推動發展花生產業發展
2.1? 做好宣傳發動,擴大花生種植規模
根據白臺子本地區干旱、少雨、大部分土地比較瘠薄的實際情況,經過反復的研究論證,決定把發展花生產業當作抵御干旱、增加農民收入的主導產業來抓。
2.2? 依托科研院所,大力引進花生新品種
從2015年開始,鎮黨委、政府多次邀請省內外農業方面的專家前來實地考察指導,引進了山東花生研究所培育的花生新品種“花育23”和“花育20”。當年試種了66.67hm2,產量普遍比老品種增產20%以上。2016年,結合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在縣扶貧局、縣農業局等部門的大力幫助下,在回蘭村 村推廣“花育23號”、“花育20號”近333.33hm2,雖然遭遇連續40多天伏旱,333.33hm2花生仍長勢喜人,平均超過175kg/667m2。
2.3? 推廣機械覆膜技術,提高花生單產和經濟效益
自2016年開始,白臺子鎮狠抓了花生機械覆膜技術推廣,首先在王家窩鋪村、王樓村做了試點,采用機械覆膜種植花生66.67hm2,實踐證明,花生機械覆膜比裸種花生增產75kg/667m2以上,王家窩鋪村一農戶最高373kg/667㎡。2017年花生機械覆膜推廣到6個村,面積猛增到486.67hm2,其中集中連片面積達133.33hm2。在遭受嚴重旱災,各種農作物大幅減產的情況下,經市、縣農業局和縣科技局測產,機械覆膜花生平均產275kg/667m2以上。2017年,依托節水滴灌項目,重點推廣以地膜覆蓋為核心的花生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進一步提高花生單產水平,地膜覆蓋面積達到2000hm2。
2.4? 培養花生經紀人,扶持花生加工企業
從2016年開始,鎮黨委、政府通過組織村干部和部分農戶、經紀人到山東、河北等地考察,確定了狠抓花生加工業,并把它作為全鎮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項目。首先在漂花營子、東白臺子等村進行試點,鎮黨委、政府經多方努力,為花生加工戶協調信貸資金,用于購買設備或作為流動資金,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加工戶的積極性,推動了花生產業迅猛發展。
參考文獻
[1] 熊飛.突出一個品種,打造一個品牌 培植一個產業,帶富一方百姓——蘄春縣發展中藥材產業的經驗與啟示[J].科學種養,2017,2(134):7-9.
[2] 相修勤,趙妍祎.發展民俗旅游帶富一方百姓—記泰安市泰山區泰前街道白馬石村黨支部書記史振明[J].科技致富向導,2009(1):44.
[3] 郁云江.發展一項產業帶富一方百姓——龍陵縣石斛生態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經驗簡述[J].云南林業,2017(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