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家森
摘要:2020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根據要求,農村貧困人口需在2020年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既是一場必勝戰,也是一場攻堅戰。
關鍵詞:武連鎮;農村;脫貧攻堅
武連鎮位于劍閣縣西南部,為巴蜀古道,相傳因五朵蓮花盛開得名,是劍閣縣境內重鎮之一。武連鎮轄區武侯社區、覺苑社區、計劃村、四合村、興隆村、寨橋村、棗埡村、武五村、新橋社區、正興社區、三元村、雙坪村、武庵村,共九個村四個社區。武連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以水稻、玉米、小麥、油菜、水果為拳頭種植業生產。大力普及科學種田,發展水稻、玉米、油菜種子基地,全鎮以武五、棗埡、寨橋等村為良種基地,制種水稻66.67hm2,收入300萬元,制種油菜10hm2,同時,還發展蔬菜、生姜、香菇生產基地。并以生豬、牛、羊、小家禽為主的養殖業生產,年生豬出欄3.7萬頭,實現商品豬三萬頭,實現稅收120萬元。年小家禽出欄310000只。還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山清水秀,風光秀麗。
2017年任原廟嶺村脫貧攻堅第一書記,獲縣級“優秀第一書記”主要工作,一是了解貧困戶基本情況,全村貧困戶79戶,221人,五保戶2戶,低保戶34戶57人,殘疾人35人,全村225戶,625人。耕地82.4hm2,其中田27.47hm2,堰塘47口,石河堰兩道,年中產值500多萬元,人均純收入6400多元,二發展種養殖、培訓農民工技術,新修公路18公里,橋梁2座,提灌站2個,危房改造47胡,易地搬遷32戶,投資2000多萬元,全村五個村民小組,山區,一河兩岸,河東三組、四組,河西一、二、五組,武連鎮北邊邊遠村,距鎮上10km,面積9.2km2。
1? 幫扶內容
(1)我鎮有諸多人均收入不過萬的貧困人口,2017年任職以來,組織扶貧工作小組聯系北京、上海、廣東、湖北、四川等發達地區的電子廠、家政公司、建筑施工企業等等,推薦我鎮貧困人口外出務工,截止2020年共成功推薦外出務工人員168人,均獲得良好的經濟收入。
(2)幫扶案例一,貧困戶楊朝易(三組),在扶貧工作小組摸清家庭情況以及個人能力情況后,幫助其經營烤煙,截止2020年,楊朝易(三組)已成功脫貧,烤煙地達2.33hm2,年收入達11萬元。幫扶案例二,貧困戶王德雙(四組),在扶貧工作小組摸清家庭情況以及個人能力情況后,幫助其經營烤煙,截止2020年,王德雙(四組)已成功脫貧,烤煙地達2hm2,年收入達10萬元。幫扶案例三,貧困戶楊朝德、楊朝強(三組),在扶貧工作小組摸清家庭情況以及個人能力情況后,幫助其經營生豬養殖場,組織官方獸醫指導經營,截止2020年貧困戶楊朝德、楊朝強(三組)已成功脫貧,楊朝德(三組)養殖場生豬年出欄100頭收入30萬元。楊朝強(三組)養殖場生豬年出欄80頭,母豬3頭,收入45萬元。幫扶案例四,貧困戶王翠蘭(五組),在扶貧工作小組摸清家庭情況以及個人能力情況后,幫助其經營養羊,組織官方獸醫指導經營,截止2020年貧困戶王翠蘭(五組)成功脫貧,養羊場年出欄30頭,能繁殖羊40頭,收入42萬元。
2? 獲得成效
2.1? 鄉鎮“三有”全部達標
有標準中心校兩所即武連小學校和武連職中。武連小學校在校小學生520人,12個教學班,學校擁有教學教輔用房2358m2,生均達4.53m2;擁有圖書8145冊,生均達15.7冊;專任教師45人,師生比為1:11.6,教師學歷25人本科,20人專科全部達標。武連職中學校在校初中197人,5個教學班,學校擁有教學教輔用房1147m2,生均教學及教輔用房面積5.82m2,擁有圖書4978冊,生均圖書25.27冊,專任教師25人,教師學歷20人本科,5人專科,師生比1:7.88,教師學歷全部達標。
2.2? 有達標衛生院
武連鎮中心衛生院是一所公立二級乙等綜合醫院,醫院建筑面積6661m2,共有職工62人,編制床位100張,開放床位78張,專業技術人員中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8人,初級職稱42人,門診部、住院部、公共衛生服務科、行政辦公均獨立分區,開設有內兒科、外科、婦產科、急診科、口腔科、五官科、理療科,醫院擁有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碎石機、免疫發光、麻醉機、洗胃機等大型醫療設備。醫院能滿足當地急診急救需要及老百姓常見病、多發病、凝難病的診治與轉診要求。
2.3? 有標準化的便民服務中心
2013年10月成立了便民服務中心,2020年10月對便民服務中心進行標準化改造,新建便民服務大廳建筑面積300m2,設立村建、國土、農業、畜牧、林業、民政、衛計、人社、扶貧等9個行政窗口,設立綜合窗口1個負責群眾接待和政策咨詢。
3? 全鎮三個貧困村“一低五有”全部達標實現脫貧摘帽
(1)計劃村于2016年脫貧摘帽,農業人口392戶1234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95戶257人,截止2019年9月30日1戶1人未脫貧,貧困發生率為0.08%.2019年集體經濟收入30000元(水庫承包費10000元、藕蝦土地管理費10000元、芍藥土地管理費
4000元、集體生豬中轉站承包費6000元),人均24.31元。
(2)四合村于2017年脫貧摘帽,農業人口157戶527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4戶147人全部脫貧,截止2019年9月30日貧困發生率為0。2019年集體經濟收入14000 元(水庫承包費6000元、集體生豬養殖場承包費8000元),人均26.57元。
(3)興隆村于2018年脫貧摘帽,農業人口178戶578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3戶122人全部脫貧,截止2019年9月30日貧困發生率為0。2019 年集體經濟收入19700元(大堰承包費3000元、山坪塘承包費 1200元、集體肉牛養殖場承包費15500元),人均34.08元。
參考文獻
[1] 陳錫文.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目標[J].中國人大,2016(7):33-39.
[2] 海波.貫徹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6(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