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晶
摘要:新時期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嚴格遵循鄉村振興戰略,充分認識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在推動農業發展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了解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現狀,采取有效的應對策略,推動鄉村農業經濟實現可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經濟;農業;現代化
1? 我市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現狀
各縣區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主要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涉及種植業、養殖業、種養結合、農產品加工、農機服務等多個領域。截止2019年,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6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286個,農業農村部門備案認定的家庭農場935家,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建成市、縣、鎮三級土地流轉交易網絡平臺,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土地規模化經營,圍繞生產經營、專業技能、社會服務培育新型職業農民7000人,農民生產經營能力不斷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逐年增加。
2?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發揮的作用
(1)合作層次不斷提升。要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到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種養業,積極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組織起來,走向合作,引導規模較小的合作組織按照產業鏈、產品和品牌組建,興辦生產、產品流通、原材料生產、采購、加工、經營銷售等領域合作轉變,完善生產設施,擴大產銷對接。
(2)促進主導產業發展。隨著合作組織的不斷發展壯大,經營范圍開始從分散的的生產銷售逐步向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中儲糧、匯福糧油、益海嘉里等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及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落戶盤錦,推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實施產業鏈再造提升工程,推進以稻米、水飛薊、泡菜等深加工產業鏈項目建設,促進農產品加工產業鏈提升,實現傳統加工向高值化發展的轉型升級。
(3)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農業進入新階段后,農產品的競爭不再是單純的價格競爭,而是將品牌、科技、質量和服務等要素的綜合競爭。積極組織相關企業參加2020世界高端米業大會、十八屆中國農交會和第二十屆沈陽國際農業博覽會(線上)等展會,盤錦大米被納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受歐盟保護首批中國100種地理標志產品。
3? 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存在的問題
(1)組織化、規范化程度較低。在統一品種、統一購買生產資料、統一技術、統一品牌、統一加工、統一農產品銷售上組織化程度不高;在擴大生產經營規模、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增加成員收入等方面仍然比較薄弱;對內服務能力較差,對外開拓市場能力較低。雖然大部分合作社都制定了章程,設立了理事會、監理會和社員大會,但對章程和“三會”制度的執行還不規范,財務管理制度不規范、不健全。總之,合作社成員行使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制度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對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不大。近年來,市、縣政府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受財力不足的制約,對合作組織的扶持力度還遠遠不夠,不能完全滿足合作組織發展的需要。尤其是金融扶持政策難以落實,使合作組織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未能 從根本直得到解決,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享受到的政府專項優惠政策及力度有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3)合作組織成員的綜合素質不高。一是帶頭人大多數綜合素質適應市場經濟的意識和能力不強,生產經營和管理水平不高,且缺乏創新能力。二是缺乏懂技術、會管理市場開拓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從而導致對政府部門的依賴性增強,制約了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創新。三是成員科技知識欠缺,科學技術的成果轉化、先進技術的大力普及紛紛受到制約和限制。
4? 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對策建議
我市地處遼河平原下游,土地平坦肥沃,人均土地面積高于全省標準,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此發揮好農村經濟合作組織作用、土地適度規模經營勢在必行。
一是要加強典型示范、政府引導、政策支持,發揮好現有國家級社、省、市、縣級社的作用,鞏固和完善現有組織在土地流轉、農業機械化等方面的優勢,政府加大引導和政策扶持力度,使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有全新突破。助推我市“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兩個產業聯盟,實現統一農資品種、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經營管理、統一市場營銷、統一產品標識,構建精品打市場、市場保訂單、龍頭結聯盟、聯盟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農業現代化經營模式,實現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兩大主導產業格局優化發展。
二是梳理整頓現有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市場監督、農業農村等部門要把準把好入社、入場門檻,對長期停滯、不發揮作用的合作社、家庭農場要依規注銷,實現我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由數量型到質量型轉變。積極采取措施,以提高農民合作社質量為目標,助推農業產業化發展,加快構建政策體系,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康發展。
三是加強信息傳遞和溝通,要充分利用好中央“優先發展農村”的政策優勢,通過有組織的培訓和宣講,讓農民先知先覺,讓黨中央國務院的惠農政策實實在在落實到農民手上,落實到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當中。同時,利用微商、微博、直播帶貨等新興網絡平臺,依托“盤錦大米”“盤錦河蟹”“堿地柿子”等地域名片,發揮品牌帶動作用,實現宣傳效應最大化。
四是加快培養人才隊伍,充分依托職業技術院校和縣鄉職業培訓中心作用,加強對合作組織成員的繼續教育,充分發揮電商平臺作用,將本地農產品對外銷售,完善線上線下兩個銷售渠道,打造科技農業、智慧農業、品牌農業等領域,努力提升綜合素質能力,為產業化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五是加大科技投入,鼓勵科技創新,農業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投入和創新,要充分利用好機械、電子、互聯網等方面的科技成果,同時要鼓勵農村實用人才創新創造,研究使用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為實現農業現代化奠定雄厚基礎。
參考文獻
[1] 方芳.淺析我國農業現代化的現狀及對策[J].內蒙古統計,2011(2):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