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 邢繼東 李芳平
摘要:小麥是山東地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為確保小麥種植連續高產,文章就技術優化,分別自選種適栽良種、播種前精細整地、適墑組織播種、加強麥田田間管理等幾個方面做概述,以為實現小麥高產做技術指導和理論借鑒。
關鍵詞:小麥;高產;糧食
1? 選種適栽良種
為利用好冬前光熱資源,確保后期早分蘗、多分蘗,山東旱茬地麥種播種時間要早些。具體選種何種品種,還要考慮地理、氣候、麥種生長特性等等,盡量多用分蘗成穗率高的越冬品種。
選好種后,剔除病殘種。選留的良種,選晴朗天曬種,以促其早發芽,提升麥種整體發芽率。同時,借紫外線殺菌,降低病蟲害感染幾率。
2? 播種前精細整地
土壤是小麥高產的基礎,播種前的精細整地,能起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一般先深耕,耕深25cm,2~3遍旋耕。隨著秸稈還田技術的推廣,深耕同時,最好細耙地1次,以優化耕種土壤。配施腐熟有機肥,用2500kg/667m2;氮磷鉀三元復合肥,用60kg/667m2。先均勻撒施,后以旋耕深翻入土。整地后,細耙地,清除大坷垃,平整地塊。
3? 適墑組織播種
麥田播種時間,沒有準確的日期。地方情況不同,播種也略帶差異。能概括的日期,只能總結為適墑播種。根據墑情的變化,提前或推遲播種。比如:收完玉米后,遇到雨天,土壤墑情好,就需要提前播種。個別地區,持續干旱,到播種期一直不下雨,則要“等墑”,晚幾天也是可以的。大致來講,在陽歷十月一前后,播種即可。
除時間外,還有幾點應注意的問題:
播種量。一般建議,用12.5~15kg/667m2。
播種深度。過分,導致不出苗。過淺,一則暴露地面,二則低溫影響出苗,三則被鳥獸吃食。
拌種。藥劑拌種,可防地下害蟲、土傳病,確保出苗質量。拌種多用干拌種,事先準備好容器,將麥種與藥劑按比例準備,分次裝進容器內,蓋好蓋,反復搖篩5min以上,拌勻,加蓋塑料袋悶種半小時,即可播種。可用藥物參照如下:防全蝕病,用硅噻菌胺(全蝕凈)懸浮劑;防黑穗病,用戊唑醇(立克秀)懸浮劑;防白粉病、葉銹病,用粉銹寧可濕性粉劑;防蠐螬、螻蛄等,用吡蟲啉或毒死蜱等等。
4? 加強麥田田間管理
4.1? 冬前田間管理
第一,造墑、借墑播種
越冬前,因澆灌耽誤播種的,應充分挖掘水源,通過噴灌、管灌等節水灌溉造墑。同時,以免耕播種保墑,擴大小麥種植面積。對確實水澆困難的地區,應留意氣候變化,遇到降水,緊急借墑播種。期間注意,盡量搶墑播種,播種期越早越好。播種后,及時鎮壓,以增溫提墑。
第二,做好查苗、補苗
苗全、苗均,是小麥高產的基礎。由此,出苗后,留意田間出苗情況,出現斷壟缺苗時,及時補種。同時,注意:補種越早越好,必須用原品種種子。補種后,覆土踩實,防土壤板結,確保補種后出苗率。
第三,澆好越冬水
澆灌越冬水,要因地制宜。地力差、長勢弱的麥田,越冬水易在11月下旬,配用尿素,用10kg/667m2,以促生長。地力好、長勢好的麥田,當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左右(11月底至12月初)夜凍晝消時澆越冬水為最好。澆灌越冬水,應晴天上午進行,量不要大,但要澆透,確保當天灌水全滲入土中。澆水后,注意劃鋤,破除土壤板結。
4.2? 春季田間管理
第一,鎮壓劃鋤
鎮壓,以破碎土塊,沉實土壤,促根系與土壤接觸,提升株體抗寒、抗旱能力。田間坷拉多,澆水條件差的旱田,建議早春土壤化凍后鎮壓,以促進下層水分上移,以保墑、抗旱。田間澆灌條件好,麥苗長勢旺,建議起身后鎮壓,以促根系下扎,控旺轉壯。鎮壓最好配合劃鋤,以滅冬草,達到上松下實的目的。
第二,合理肥水
肥水管理,應根據麥田長勢,做到分類指導。壯苗田,地力水平高,小麥拔節中后期,追肥澆水。追肥宜用尿素,用15~20kg/667m2。弱苗田,需早劃鋤、早追肥,以促苗情升級。一般表層土地化凍2cm,即開始劃鋤。早春化凍后,后及早追施氮肥和磷肥,促根增蘗保穗數。只要墑情尚可,應盡量避免早春澆水,以免降低地溫,影響土壤透氣性延緩麥苗生長發育。
5? 麥田病蟲草害綜合防治
秋季,小麥3葉后,多數雜草出土,是冬前進行化學除草的有利時機。雙子葉雜草中,以播娘蒿、薺菜、藜為主的麥田,可用50g/L雙氟磺草胺懸浮劑5~6ml/667m2。以豬殃殃為主的麥田,可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ml/667m2,也可選用氟氯吡啶酯、麥草畏、唑草酮或芐嘧磺隆等。單子葉雜草中,防除雀麥可用7.5%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劑9~12.5g/667m2、或者30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懸浮劑25~30ml/667m2。噴施除草劑時氣溫要高于10℃,嚴格按照推薦劑量使用。
近幾年,以金針蟲為代表的地下害蟲對小麥苗期的危害呈加重趨勢,應注意適時防治。苗期危害嚴重的地塊,用3%辛硫磷顆粒劑3~4kg/667m2撒施后劃鋤澆水。土蝗和蟋蟀發生嚴重的可用40%辛硫磷乳油1000倍藥液噴霧防治。另外,要密切關注小麥紅蜘蛛、地老虎、麥蚜、灰飛虱,紋枯病、莖基腐病及根腐全蝕病等小麥主要病蟲害發生情況,及時做好預測預報和綜合防治工作。
參考文獻
[1] 朱錦惠,郭增鵬,董坤,等.間作系統氮調控對小麥氮鉀營養及條銹病發生的影響[J].中國生態農業學報(中英文),2020(2):236-244.
[2] 常云龍,劉麗,宋秀珍,等.抗旱豐產冬小麥新品種長麥3897選育及免耕溝播高產栽培技術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9(12):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