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才鑫
摘要:核桃楸為東北地區珍貴的用材樹種,該樹種木質堅硬、彈性好,刨面光滑,油漆性好,在國內外木材市場享有不錯的聲譽。文下就核桃楸苗木的人工培育以及營造林技術做概述,以期恢復核桃楸樹種資源,挖掘其市場價值潛能。
關鍵詞:核桃楸;育苗;造林
1? 前言
核桃楸是東北地區三大硬闊葉樹種之一,在國內外木材市場享有不錯的聲譽。為恢復核桃楸樹種資源,擴大其木材利用市場價值,文下概述核桃楸苗木的人工培育及營造林技術,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鑒。
2? 核桃楸苗木的人工培育
2.1? 采集種子
一般在九月份,采集成熟脫落的種子,小堆堆放、漚去皮,除雜質,裝容器于干燥通風處保存。第二年春播種的,可混沙處理待播種。
2.2? 種子處理
播種前,還需做如下處理:剔除病變、缺陷的種子,選用粒大、飽滿的種子。選好的種子,還需經混沙或浸泡催芽處理,有一半咧咀時,可播種。
2.3? 適期播種
春秋季,皆可播。秋季播種,無需催芽,直接下種。春季播種,選排灌方便、土質肥沃的地塊。作垅株間距20cm,作床住株間距20cm×20cm。垅或床上開溝,點播,種子裂口向下,便于扎深根,覆土壓實,厚土5cm。
2.4? 育苗管理
定期松土、除草、灌溉,即可。但是,由于葉子長而大。由此,農事管理,要信心,不要傷害葉子。
2.5? 育大苗
多用垅作,株間距25cm。待2~3年后,根據培育要求,以隔株去株法疏苗,留下的苗木,繼續培育。培育大苗的苗木,頂端極易分杈。春季注意除杈,以免影響后期生長。同時,注意灌溉、排澇,做好防病蟲草害。
3? 核桃楸營林造林技術
3.1? 選好立地
該樹種適栽中溫帶地區,選植在陰坡,立地坡度小于15°,宜定植山坡中下部。定植土,疏松肥沃,排灌便利,厚度45cm以上。
3.2? 清林整地
清理林間雜草、灌木,保留珍貴樹種和幼樹,控制損傷率在15%之內。清林后,開始整地。整地宜選在夏季,此時,雜草少、草籽未萌發,加上雨水足,翻整易腐爛,而增加有機質含量。整地,可穴狀整地或帶狀整地。穴狀整地,挖圓形穴面,翻土打碎,挑揀出雜物、樹根。帶狀整地,需沿等高線設帶。
3.3? 植苗造林
選好的苗木,用草簾包裹,根系重疊,加含水填充物。建議早晚運輸,運栽車輛加苫布,減少水分散失。時間長時,每間隔2h,淋水1次。達到目的地,立即打開包裝,造林。
苗木移栽前,需截干、修枝處理。同時,根系要經修剪、水浸,以保根系濕潤、水分充足,提升成活率。
3.4? 適期造林
造林栽植,多在春秋季。一般情況下,春季易頂漿造林,秋季封凍前造林。凍害嚴重地區,最好在春季造林。造林多用穴植法,定植穴中央,深淺適中,根系舒展,填土,提苗,踩實,穴面至少根徑上1~2cm處。
3.5?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依造林目的而定。通常情況下,速生豐產林,栽植密度至少1500株/hm2。工業原料林,栽植密度至少3300株/hm2。水源涵養林,栽植密度至少1500株/hm2。果材林,栽植密度至少1111株/hm2。
3.6? 幼林扶育管護
幼樹扶育,以除草、松土為主。造林后應連續撫育4年,總撫育次數8次(3,2,2,1)或7次(3,2,1,1)。采用(3,2,2,1撫育,造林當年撫育3次,第一次撫育時間為6月上旬,鏟除穴面上的雜草;第二次撫育時間為6月下旬,鏟草擴穴;第三次撫育時間為7月中、下旬,帶狀割草。第2和第3年,均撫育2次,每年第一次撫育時間為6月上中旬,除草為主;第二次撫育時間為7月下旬,以割草為主。第4年,進行帶狀割灌,伐除非目的樹種,保護好天然珍貴幼樹。
幼林撫育主要采用鎬撫和刀撫兩種方法進行。鎬撫主要用于清除穴面雜草、擴穴。刀撫主要用于割灌、清除雜草,適宜在夏季進行。刀撫時可采用塊狀撫育、帶狀撫育或者全面撫育的方式進行。多以帶狀撫育為主,帶寬1造林后第3年5~2.Om。對于直播造林,每穴擇優保留1株。
3.7? 透光扶育
移植后3~5年,幼樹定植成功,林間叢生灌木,林間郁閉度提高,嚴重影響目標樹的生長。此時,應根據需要,以近自然的方式,進行一次透光間伐。確定目標樹,選好影響生長的干擾樹,標記后間伐,以為目標樹生長創造條件。此次間伐,目標確保郁閉度在0.6~0.7。
3.8? 修剪枝條
造林后10年,開始修枝。修枝,需用利刀,快而截面小。枝條修剪,除去遮蔭枝、下垂枝、枯死枝,留冠全高2/3~3/5間。同時,間除斷頭、彎曲、病腐的單株。后期修枝,還要經3~4次。
3.9? 均勻間伐
人工用材林,在15~20年間,撫育間伐1次。之后,間隔5~8年,間伐1次。混交林,還應注意調整林間關系。間伐整體原則,去劣留優,選擇性均勻間伐。
3.10? 擇伐主伐
天然核桃楸育成周期長,主伐應依據胸徑大小而定。一般情況下,胸徑60cm以上,可考慮主伐。同時,還要兼顧經濟效益最大化,林分材積生長量等因素。所以,多建議選擇性主伐。
3.11? 林木更新
林木更新,以天然母樹下種為主,以人工促進更新為輔。天然母樹下種,前期擇伐時,保留枝冠比高、結實率高的單株,選在母樹下下種以更新。人工更新,借助疏伐、割灌、破土皮等方法,為人工下種創造條件。或者,通過林間隙更新。更新后,加強幼苗管理。保證30%~50%的透光率,確保幼苗長至起測徑時,方可完成更新。
參考文獻
[1] 趙光儀,田興軍,吳振河.黃波羅、胡桃楸、水曲柳分布北限論析[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1(增刊1):290-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