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新
摘要:自2018年8月初在我國發現非洲豬瘟以來,到目前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非洲豬瘟是一場重大的動物疫病,也可以說是養豬業的“頭號公敵”。一路走來,每個公司都經歷了各種艱難的過程,好消息是經歷了這種種過程,大家對非洲豬瘟的認識也逐漸清晰起來,大家都開始積極應對非洲豬瘟,慢慢地可以控制,進入了復養的道路。
關鍵詞:豬肉及豬肉制品;豬群的免疫力;生物安全;特異性免疫力;非特異性免疫力
非洲豬瘟是一種烈性傳染病,豬是非洲豬瘟唯一的自然宿主,其他動物不感染該病毒,不屬于人畜共患疾病。發病豬和帶毒豬是非洲豬瘟病毒的主要傳播宿主,病豬各組織器官、體液、各種分泌物、排泄物中均含有高滴度的病毒,此外,還有我們不可忽視的是豬肉及豬肉制品也是一種重要的傳染源,非洲豬瘟病毒在環境中比較穩定,其具體的存活時間就不再多做描述。總的來說,防控非洲豬瘟的方法只有兩種:豬群的免疫力和生物安全,關于生物安全,已經有太多的專家和學者進行了一系列的解釋和說明了,在這里將不再多做描述。
豬群多數疾病發病的根本原因就是豬群的抗病能力弱,免疫力低。為什么好多大型豬場的生物安全措施做的很好,卻還是沒有逃脫被非洲豬瘟感染的命運?其根本原因還是豬的自身免疫力受到了嚴重的損害。我們簡單的介紹一下豬的抗病能力,也即免疫力,包括特異性免疫力和非特異性免疫力,特異性免疫力目前的主要途徑是疫苗注射,我們都知道非洲豬瘟暫時無疫苗可用。豬的非特異性免疫力是豬的一種天然的防御能力,是豬生來就有,不是針對于某一種病原體,而是對多種病原體都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是機體對體內異物的一種清除機制。非特異性免疫出現快,作用范圍廣,功能強大,包括組織屏障、吞噬稀薄、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等。非特異性免疫力是機體抵抗各種病原體與保護特異性免疫的根本,若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低下或失調,則會引起疾病的發生。
病毒感染性的疾病,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種藥物可以根除病毒或治愈病毒引起的疾病,目前的抗病毒藥物只有降低病毒感染程度,而病毒的清除只能依靠機體自身的免疫能力。病毒感染后機體是否可以痊愈,取決于機體的綜合抵抗能力、病毒毒力和機體感染的病毒數量之間的較量,換句話說,當你的綜合抵抗力足夠強大時,對于外侵的抗原物質,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將直接殺敵于門外,鎮壓侵入機體的叛亂分子,就好比機體有了強大的防御長城和駐防部隊,再強大的病毒也拿你無可奈何,包括非洲豬瘟病毒、豬的藍耳病毒等等,也包括目前盛行的新型冠狀病毒!!!
提高豬群的健康度和非特異性免疫力是一個綜合的過程,其實主要措施無外乎營養和管理兩個方面,無太多的奧秘可言。就營養而言,就是使用較好的原料,保證其品質,無毒素,無發霉,平衡的各大營養物質的配比,此外,豬場選擇合適的保健品。就管理而言,管理因素是很大的一部分原因,主要是通過對豬舍環境、人為因素、免疫預防、安全消毒、飲水質量等每個環節的嚴格把控,保證豬舍環境舒適、降低飼養密度、減少應激等。
非洲豬瘟是我國“百年一遇”的災難,給養豬業一次慘痛的教訓,對人們有意或無意的摧殘著豬的免疫力或抗病力、過度的依賴疫苗或藥物上了慘痛的一課,也給我們一次沉痛的警告和提醒。我們需要重新審視我們當前養殖的思路和方式,不能只是拘泥于眼前的利益,要用長遠發展的眼光解決當前的問題,凡事未雨綢繆,做好一系列的細節處理及體系建設。戰勝非洲豬瘟及其他疾病的根本辦法是給豬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盡可能的減少與病原體的接觸,提高豬群整體的免疫力和健康度。
參考文獻
[1] 防控非洲豬瘟,最終還得回歸生物安全[J].北方牧業,2019(23):16.
[2] 張建新,張新厚,李林甫,等.益氣健脾提高豬的非特異性免疫力[J].中國動物保健,2013(11):39-42.
[3] 劉輝旺,劉自逵,畢小娟,等.中藥調節非特異性免疫力對防控非洲豬瘟的意義[J].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19,39(8):88-89.
[4] 張建新,張衛,仇澤凱,等.益氣健脾 提高豬群非特異性免疫力[J].北方牧業,2014(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