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燁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設施番茄移入棚內開展的活動,結合實際生產,通過施用基肥、定植、田間管理等方面內容展開敘述,目前番茄的市場前景寬闊。
關鍵詞:設施番茄;施用基肥;田間管理
1? 施用基肥
施肥。施用基肥,依據目標產量、栽培模式、基肥及追肥量等不同進行區分,在施用有機肥的同時仍需加入氮肥、磷肥、鉀肥。以下用番茄目標產量作為例子,制定簡單易學施肥方案。
施肥方案1,產量5000~7500kg/667m2番茄。主要使用于3種栽培模式,定植到收獲5~6個月的冬春茬和秋延后茬,定植到收獲4~5個月的早春茬,定植到收獲5~6個月的越夏茬。全生育期化肥用量如下表(表1)
例如,在地中施用4~5m3/667m2的有機肥料,依據表1需施用14~20kg/667m2尿素,100~125kg/667m2過磷酸鈣,28~36kg/667m2硫酸鉀。施肥方案2,產量1~1.5萬kg/667m2番茄。主要用于定植到收獲10個月以上,一年一大茬越冬栽培的日光溫室。全生育期化肥用量如下表(表2)。
例如,在地中施用6-8立方米/667m2的有機肥料,依據表2需施用15-20kg尿素,150-200kg過磷酸鈣,20-25kg硫酸鉀。若棚內已多年連續種植番茄,應依據測土施肥技術適量施肥,科學合理施肥可以延長棚室生命周期。
(2)定植
時間。定植的時間需依據不同種植模式選擇。冬春茬,定植時間1月底-2月底,秋冬茬定植時間7月底-8月初;塑料大棚早春栽,培定植時間3月中下旬;大棚栽培延秋,定植時間7月上旬;越冬日光溫室,定植時間8月-11月;越夏大棚,定植時間5月左右。
開展定植。依據苗小長勢快、穴盤育苗營養面積有限等特點,目前主要采用5-6片的小苗定植,定植密度根據模式也有區別。中短季節密度為2000-3000株/667m2,長季節密度為1800-2000株/667m2;硬果型,紅果品種密度為2000株/667m2,粉果不超過3000株/667m2即可。在壟上挖穴,株距35-41cm,穴沈10-12cm。過深過淺都不利于植株生長。
(3)田間管理
水分。任何模式的番茄種植,水分管理的總原則是:為防止秧苗徒長苗期內控制澆水,此時的澆水量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結果期則要加大水分供給,穩定持續供水在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忽干忽濕會造成臍腐病和裂果;土壤水分過大,即影響根系的正常呼吸,還會因棚內濕度大加大病害發生幾率。
溫度。秧苗生長期的溫度隨著階段不同而變化。第一階段,定植到緩苗期,為了加速緩苗溫度可以適量調高,白天溫度控制在34℃左右。若定植期在深秋或早春,此時室外溫度低,棚內不通風濕度大,中午適當放風,濕氣散去即可關閉棚;第二階段,定植7-10天即緩苗后,日間溫度23℃左右,夜間溫度17℃左右。若定植期在夏季,外界溫度高,控制室溫難度大,為了避免植株瘋長,需采取放大風口控制澆水。
追肥。無論追肥還是基肥,都需要遵守合理施肥的原則。目前生產中,過于追求高產,出現了十分嚴重的超量施肥現象,導致土壤鹽漬化加速,微量元素吸收困難,最終造成番茄缺素引起的轉色不完全。條件允許的地區,根據不同棚室情況測土配方,合理施肥,達到高效種植。以下根據產量和時間,制定了兩例常規施肥技術方案。
保花保果。番茄在遇到不利環境條件,低、高溫和陰雨等環境,不能開展子房正常授粉、受精,即使形成種子,子房內生長素物質濃度不夠子房不能正常膨脹,造成落花。棚室主要采用振動授粉法、雄蜂授粉法、藥劑噴花法以及浸蘸法4種方法,前三種方法較為簡單,重點對第四種方法闡述
浸蘸法,亦叫“涮花法”。將已開有3多以上的花朵或全開放的花朵放入配好的藥液中,浸沒即刻取出且將多余藥液滴清,藥液需濃度低一些。此方法的藥劑配比方法如下表(表3)。
這種藥劑輔助保花技術,雖可保產,濃度使用不當易造成畸花畸果,影響品質,還可能帶來其他問題。
設施番茄相對其他棚內作物具有易上手、易操作且經濟效益高的特點,只要掌握了栽培技術要點,在生產中嚴格按照操作步驟進行,尤其在定植后,掌握好水分、溫度、適時追肥技術,做好保花保果管理工作,可以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傅建煒,陳青.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手冊[J].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2] 張曉文.和田冬春茬番茄標準化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15(10):48-49.
[3] 劉雅忱.蔬菜病蟲害防治圖譜.概莖類蔬菜[M].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