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進光
摘要:在非洲豬瘟及眾多疫病的影響下,造成了豬類養殖企業經濟損失。在不斷爆發的疫病和交叉感染的情況下,養殖場逐漸重視疫病的防控問題。疫病的傳播造成資源浪費,為了減少類似情況發生,必須加強養殖場疫病防控工作,降低豬感染疾病幾率。在養殖過程中,加強豬病的檢測效率,做好衛生清潔,保證豬的飲食安全,落實防控工作,不僅能保證豬肉的安全,也能促進養豬行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豬病監測;養殖場;疫病防控;策略研究
0? 引言
據調查顯示,我國部分養殖場忽略了配種時期的種豬質量檢測,忽視了豬的免疫工作。在為養殖場添加種豬時,沒有對新種豬進行隔離檢查和免疫工作,出現交叉感染現象,使養殖場內的豬全部感染疫病。除此之外,部分養殖企業養殖理念過于傳統,缺乏現代化養殖意識,養殖場沒有完善的管理體系,對豬的疫病了解不夠,沒有進行防控措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針對此類問題,在此展開討論,分析疫病防控措施。
1? 養殖場常見豬病的發生規律
1.1? 養殖場常見豬病
通過養殖場豬病檢測可知,在養殖場中感染性疾病是豬的常見疾病,主要分為細菌感染類疾病:豬丹毒、豬鏈球菌病、豬肺疫、豬大腸桿菌;病毒感染類疾病:豬瘟(CSFV)、口蹄疫、豬藍耳、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寄生蟲感染類疾病:弓形蟲病、豬疥癬等。
1.2? 養殖場豬發生疫病的規律
實施養豬場疫病防控的最主要工作是掌握各個疫病的發生規律,從根本上進行防控。
1.2.1? 季節性規律
豬類的傳染病一般是按照季節進行傳播,季節的不同對豬身上細菌、病毒、寄生蟲的影響程度也不同,所以不同季節豬發生的疾病不同。夏季和秋季是蚊子、蒼蠅活動頻繁的季節,蚊蠅身上攜帶各種細菌,豬極容易感染細菌性疾病,比如豬丹毒、豬肺疫等,且得病的幾率較大。在秋季后期和冬季口蹄疫的得病概率更高,但該疫病在夏季的發病率較低。除此之外,豬的免疫力與季節有極大的關系,也直接影響豬疫病的發病率。冬季豬的免疫力較其他季節相比更低,疫病爆發率更高。
1.2.2? 周期性規律
根據豬的疫病監測可知,疾病發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疫病傳染期間,易感豬的死亡率極高,而感染病毒但活下來的豬本身會獲得該病毒的抗體,獲得免疫力。當疾病傳播到達穩定階段后,經過繁殖的仔豬本身并不具備病毒抗體,且自身免疫力差,感染病毒的幾率較大,因此,具有較高的二次發病率。
1.2.3? 交叉性規律
經過實踐發現,疾病并不是一種病原所導致,而是通過交叉感染引起。通過調查數據可知,在養殖場進行樣本檢測的過程中,同一血清可能含有豬瘟、偽狂犬病等多個傳染疾病。經過研究發現,豬瘟(CSF)和偽狂犬(GE/GB)交叉感染的概率竟達到23.80%。
2? 養殖場豬病的有效防控對策
2.1? 改善養殖場空氣、飼料對豬進行優化管理
飼料質量直接影響豬的體質,飼料營養配比不均衡會使豬體質下降,造成豬營養不良,導致豬免疫力下降,極其容易感染疾病。除此之外,飼料在儲存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發霉、變質的現象,如果不及時處理變質飼料,豬的免疫力會大大降低。同時,要保證養殖場的環境整潔,保證豬在健康的環境下生長,工作人員應該定期對豬舍環境、豬舍用具進行消毒,勤清潔食盆,定期為豬舍通風,保證豬舍的空氣良好。養殖人員在出入豬舍時要消毒,防止攜帶的病毒影響豬的健康。夏季進行降溫消暑處理,冬季安裝保暖設施。在進行飼養時,豬的飼養密度也要適當,保證每頭豬的飼料供應協調,營養均衡,保證豬在生長的過程中具有免疫能力。
2.2? 提供科學、健康的飲食
豬的飲食是否健康對其身體狀況具有極大的影響,豬的飲食營養對其免疫力高低起著決定性作用。在進行養殖時要嚴格要求飼料的成分比例,禁止隨意調整成分配比。養殖場要求豬具有較高的繁殖力、免疫力,所以在制作飼料是會適當添加肽制品,但不能隨意調整該成分在飼料中的比例,肽制品過高會對豬的成長造成一定影響,從而降低免疫力,在喂養豬時,可以根據豬的健康情況適當的添加能夠提升豬抵抗力的成分,增加豬的抗病毒能力。在喂養時,應該定期添加無機鹽、微量元素,避免豬在生長過程中出現貧血的現象,提升豬的免疫力。定時定量喂養豬,不可頻繁更換飼料。
仔豬在斷奶后要特別注意飲食,可適量在飼料中加入鐵、碘等微量元素,避免仔豬出現腹瀉的現象,免疫力下降,容易被病毒侵害。為豬提供常溫水,切記水溫過熱、過涼。
2.3? 堅持自繁自養原則
豬舍實施自繁自養能有效預防疾病,組織病毒進入,降低自主購買時的資金投入。因此,對專業的養殖場而言,進行自繁自養是十分必要的。豬舍內的種豬和滿足生育條件的母豬要定期進行體檢,并進行病毒抗體檢測,檢查豬體內是否含有潛在的病毒、寄生蟲等影響豬健康的有害物質。及時淘汰存在安全隱患的種豬,并將其隔離檢查,避免病毒傳播影響仔豬質量、降低母豬懷孕效率。
在引進新種豬前,應該及時進行疫病監測,檢測外來住質量,進行隔離觀察。外來豬應該隔離一個月,隔離區建在與原豬舍距離較遠的地方,避免病毒通過空氣傳播。豬在隔離期間應調整飲食配置,防止在新環境中豬產生不良反應,可在飼料中適當加入中藥等保健藥品,或新鮮蔬菜,提高豬的免疫能力。在隔離期間重新注射疫苗。通過監測確定豬體內沒有病毒存在并完成一個月隔離且沒有不良反應出現后,方可放入原豬舍。
2.4? 全方位落實生物安全體系
目前我國規模化的養殖場很難提升自身防疫水平,主要原因在于沒有制定合理的管理體系。在豬場環境日益惡劣、疾病復雜的背景下,對豬場實施安全管理顯得尤為重要。保證豬群健康的重要因素在于建立生物安全體系,進行安全管理。嚴格要求主場環境,將消毒、防疫、隔離作為管理體系中的重要目標,消除豬場中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危害。安全管理體系能夠通過多層屏障組織病原的進入,讓豬在健康的環境中生長,同時,實施安全管理防止病毒傳播,保證豬的質量。
3? 結語
綜上所述,豬類疫病多且復雜,在進行疫病防控工作時,不能只依靠現場情況、觀察解剖的病豬分析報告,更不能倚靠經驗進行疫病的控制工作。在進行豬病檢測時,要掌握各種豬病的感染癥狀,了解發病規律,通過現代科學的檢測方法,實時檢測豬的健康情況。為了有效防控疫病,應該制定合理的防控方案,加強豬飼料、藥物的管理,優化養殖場的整體環境,提高豬的免疫力,從而促進養豬行業的發展,降低養殖風險,提升養殖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溫文,施小生,堯燕環.冬季養豬場防控豬疫病關鍵點及有效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20,6(1):131.
[2] 楊麗,王澤芳,馬虎平,等.非洲豬瘟環境下保育豬疫病防控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51(15):67-68.
[3] 柴衛華,石曉靜,汲如芬.非洲豬瘟影響下加強生豬養殖管理與疫病防控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62(2):43-44.
[4] 王剛毅,李春雷,申玉琢,等.非洲豬瘟后我國生豬疫病防控及產業發展的幾點思考——基于歐洲經驗視角的分析[J].中國畜牧雜志,2020,56(11):184-188.
[5] 徐志榮.豬病傳播對生物安全的影響及控制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53(17):85-86.
[6] 張安樂,姜慶玲,胡超群,等.落實非洲豬瘟疫病防控技術措施確保生豬產業健康發展[J].湖南畜牧獸醫,2019(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