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瀅歡
英語翻譯包含了不同的翻譯理論與翻譯策略,目的論下的英語翻譯強調最終的目的,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它強調在翻譯的開始階段、翻譯過程及翻譯結束時都以翻譯目的為原則。因此目的論角度下的英語翻譯策略更強調最終的翻譯結果,而不是傳統的結構主義翻譯理論,將原文當成翻譯的中心。在目的論角度下研究英語翻譯策略,是對當下翻譯策略選擇的一種啟示,探究以目的為原則翻譯策略的應用。
【關鍵詞】目的論;英語翻譯;策略研究
1 前言
翻譯工作者在翻譯的過程中必然會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用到相應的翻譯理論與策略,目的論角度下的翻譯策略是從翻譯的結果來看問題的。翻譯工作者可以在翻譯的開始階段思考翻譯的最終目的是什么,是為誰服務的,以及怎樣才能翻譯出符合受眾要求的文本,同時又保留文本作者的意思。因此目的論角度下的英語翻譯是從多角度思考為最終目的服務的。
2 目的論概述
2.1 功能派的核心理論
目的論的提出者是功能派的理論奠基人——費米爾,他認為單純地從語言學角度研究翻譯問題沒有實際意義,翻譯實際上仍是一種社會活動,是為社會所服務的,那么在翻譯過程中應明確翻譯的目的,即明確翻譯是為誰服務的目的,了解譯文的讀者對翻譯有什么要求,在此基礎上根據文本作者的意思進行翻譯。費米爾的目的論理論同時也肯定了文化背景對翻譯的影響,認識到不同的文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翻譯也會有所不同,因此目的論在考慮相關的文化背景、原作意思、譯本讀者的前提下進行翻譯,但其核心是翻譯的目的,即譯文的功能性,解決翻譯最終是為誰服務的問題。
2.2 目的論的內涵
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目的論有不同的內涵意義,從譯者的角度來研究目的論突出表現為譯者的目的,從譯文角度來研究目的論則表現為譯文所在的文化背景下的作用,從特定的翻譯策略上來研究目的論則表現為翻譯文本的獨特性。但目的論無疑都會涉及到三個主體,即譯文的原作者或者委托人、翻譯者、譯文的受眾。因此以目的論為理論的翻譯主要在了解翻譯的目的、翻譯的受眾群體以及譯文應用的場所、地點以及譯文的預期功能等情況下進行翻譯,但在了解這些后如何翻譯,選擇什么翻譯策略則是譯者的工作。
目的論包含了目的原則、連貫原則和忠實性原則。目的原則是首要的原則,譯者只有明確翻譯的目的才能知道運用什么策略來達到預期的目的。所以譯者首要處理的問題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了解譯文的目的,繼而選擇恰當的處理方法進行翻譯。連貫原則突出表現為譯文的可讀性,要求原文能被譯文的受眾所接受,但在翻譯過程中為了保持目的的一致性,翻譯者可以有重點地進行翻譯,而不是面面俱到,當然連貫原則與忠實性原則是相通的,因為忠實性原則要求譯者應忠實原文的本意,而不能隨意捏造,因此在保持原文連貫性、可讀性強的前提下應忠實原文,在最大層度上將這三者融為一體。
3 目的論與翻譯策略的關系
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翻譯目的,在翻譯策略的應用上也有所不同,因此目的論決定翻譯策略的選擇。針對一些科技文的翻譯,要保證科技文的正確、簡潔性在翻譯的過程中應用直譯法;或者是在翻譯廣告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廣告的需求,在翻譯的過程中對原本進行補充或刪減,使得廣告語翻譯能更加的吸引人,將其中不重要的信息刪減,例如愛立信的廣告語Make yourself heard. (Ericsson),在翻譯的過程中為了突出愛立信這一品牌的核心理念,倡導理解溝通的重要性,原文中并沒有理解溝通的詞,但在翻譯的過程中卻補充上理解與溝通的重要,翻譯成 理解就是溝通。
4 目的論角度下的英語翻譯策略
4.1 以目的為主體的翻譯策略
目的論角度下的翻譯策略并不是指具體的翻譯策略,而是譯者以目的論為主體選擇適合的翻譯策略進行翻譯。所以在以目的論為主體的翻譯策略應用上首先要明確目的所在,在翻譯的過程中結合具體的翻譯目的進行翻譯。但針對不同的受眾有不同的目的,因此在以目的為主體的翻譯策略上可以將目的劃分為不同的級別,在翻譯的過程中對應相應的級別進行翻譯。英語翻譯包含了三方面的目的,在翻譯的過程中理解文本、受眾的需求、譯文翻譯的目的,從這三個角度來探究翻譯的目的,最終將目的貫穿于翻譯整個過程,實現預計的翻譯目的。
4.2 以文本為基礎的翻譯策略
目的論是功能派的核心理論,基于功能的文本翻譯,著名的翻譯學家紐馬克和賴斯將文本劃分為不同的類型,針對不同的類型有對應的翻譯目的,例如在翻譯信息類文本,包括說明書、參考書等,這些文本的翻譯目的是針對具體的文字,將文字所表達的事實準確地翻譯,目的是要受眾能理解、閱讀,避免翻譯時出現偏差,誤導受眾。而在翻譯藝術性較強的文本時,翻譯的目的是能表現出文本的藝術美,因此在翻譯的時候強調的是忠實原作的思想與風格,在翻譯的過程中一般采用直譯法,能將文本的藝術美準確地傳遞。而在翻譯一些廣告語、歌曲等,強調的是能根據具體的視聽類文本,在翻譯時簡潔地傳達意思的同時達到吸引受眾的目的。因此目的論強調在翻譯的過程中能抓住文本的翻譯目的,進行有效的翻譯。
4.3 以文化為背景的翻譯策略
翻譯的過程就是不同文化交織的過程,目的論強調最終的目的,為實現最終的目的需要譯者既需要知曉文本所蘊含的文化同時又要了解譯入語的文化。在尊重雙方文化的情況下進行翻譯,影響譯文目的的因素包括文化因素,所以在翻譯中應將文化融入到相關的文化背景中,針對不同的文化語境進行翻譯,在一些語境中如果沒有對應的文化用語,為了達到翻譯的目的可以結合受眾的特點,結合譯入語的文化背景進行翻譯,將最終的翻譯目的最大化。
5 結語
從目的論角度研究英語翻譯策略強調的是最終翻譯目的實現,而要實現翻譯目的,需要譯者在翻譯過程后中能根據受眾、文本、譯入語文化進行翻譯,從而能結合相應的目的,選擇對應的翻譯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地翻譯,最大化地實現翻譯目的。
參考文獻
[1]孫欣.淺析目的論翻譯原則[J].科技創業家,2014(06):207-207.
[2]徐嵐.超越與發展:功能翻譯理論視閾下的翻譯主體性[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3(06):134-137.
[3]曠秋蘭.目的論視角下的科技英語翻譯策略研究[D].哈爾濱:東北林業大學,2014.
作者單位
南昌理工學院外國語學院 江西省南昌市 33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