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步新
摘要:當前,沈丘縣小麥生產邁入高產階段。如何打破當前小麥單產的徘徊局面,向超高產水平邁進。根據筆者多年的小麥生產調查和實踐經驗,目前影響沈丘縣小麥高產的主要因素以及解決途徑具體分析如下。
關鍵詞:小麥;高產因素;建議
1? 影響當前小麥超高產的主要問題
1.1? “機、技”不能有效銜接
在播種犁地時,整地采取旋耕耕作的比例較多、耕層淺,而且大多數旋耕機沒有裝配的壓實裝置,而許多農戶因沒有工具耙壓,土壤耕層較淺及懸虛不實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播種時大部分播種機也沒有壓實裝置,形成一些旋耕后土壤偏虛地塊造成深播弱苗現象,地中莖較長,影響壯苗早發和安全越冬。
1.2? 生育期干旱
在小麥生產中表現為播種期、秋冬苗期、春季和灌漿期土壤干旱,主要以秋冬苗期和春季土壤干旱出現較多,影響小麥分蘗和早發。在田間管理上,農戶只注重澆“保命水”,不重視澆“豐產水”,以及部分農田水利設施老化澆灌困難、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緊缺灌溉成本較高等問題,直接造成了廣大農戶抗旱澆麥的積極性不高。
1.3? 肥料施用不合理
為片面追求小麥高產,部分農戶盲目施肥,適得其反,結果既降低了肥效,又污染了環境。
1.4? 播種量偏大
受“麥稠產量高”等片面認識和冬季苗期干旱的影響,部分農戶任意加大播種量,導致苗期冬前旺長,中后期麥田群體偏大,分蘗發育較弱,綜合抗性較差,造成病蟲高發及倒伏。據多年生產實踐調查統計,小麥抽穗揚花期遇到倒伏一般減產30%左右,小麥灌漿期遇到倒伏一般減產10%左右。
1.5? 田間管理粗放
在小麥生產中出現了管理簡單粗放,造成關鍵技術落實不到位、病蟲害防治不及時,影響了小麥產量的提高。小麥遭受倒春寒凍害威脅加大,遭受倒春寒凍害威脅也是制約小麥高產的因素之一。
2? 小麥獲得超高產的幾點建議
2.1? “機、藝”結合,提高整地質量
從麥播整地時開始,農機整地一定要嚴格按照小麥高產栽培的農藝技術要求進行,提高整地質量和播種質量,耕耙不留明暗垡、旋耕不留死角、整地達到地平土碎潔凈無坷垃的上虛下實標準。
從而杜絕深播弱苗現象發生,做到一播全苗,實現苗齊、苗勻、苗壯。
2.2? 合理配方施肥
施足底肥,麥收胎里富,底肥是基礎。小麥底肥應以腐熟的優質有機肥與配方合理的復合肥或復混肥結合施用,以提高土壤肥力,確保養分平衡;巧施追肥。根據苗情,分類管理。底肥充足,生長旺盛的一類、二類麥田,返青期一般不追肥,拔節期追施尿素10~15kg/667m2;對部分底肥不足,播種較晚,冬前分蘗少,生長勢較弱的三類麥田,應該及早、重追返青肥,每畝追施尿素10-15 千克左右。嚴禁撒施追肥,建議采用機耕深施,使肥料深施覆蓋,減少肥料的損失率。
2.3? 預防后期倒伏
雖然小麥倒伏多發生在后期,但根本原因主要是生育前期栽培管理不當所致。因此,應及早采取措施預防倒伏。小麥倒伏大多是前中期田間管理措施不當,引起小麥旺長和群個體發育不協調,形成了病蟲害偏重發生和倒伏的隱患,因此,為預防小麥倒伏,必須及時采取合理管控措施,控旺防倒。一是合理追肥澆水。對于播量較大、分蘗較多、群體偏大的麥田,返青期不追肥;對于生長勢較弱、底肥不足的麥田,及時追肥促進麥苗健壯生長;對化肥施量偏大、有旺長趨勢的麥田,盡量不澆返青水。二是合理控旺。對播量偏大、播期較早旺長的麥田,可在起身拔節期施用多效唑或壯豐胺等對水30~35kg噴霧,以控制旺長。
2.4? 預防“倒春寒”形成的凍害
小麥低溫凍害雖然是因倒春寒天氣造成的,但是造成凍害的輕重程度與田間管理措施密不可分。因此,要采取必要措施,做好各項防控措施,從小麥備播著手,農機農藝相結合避免倒春寒凍害的發生。一是早中茬田塊選用冬性、半冬性品種,并適時晚播,弱春性品種禁止提早播種,避免冬前旺長;二是培育壯苗,防止旺長。冬前對旺苗,采取中耕、鎮壓、化控等式,防止小麥冬前旺長;返青拔節期對群體過大的麥田,推廣“氮肥后移”技術,避免過早拔節,提高抗寒性;三是及時采取預防措施。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在寒流來臨前及時必要的澆水保墑,提高土壤溫度,調節近地面田間土壤小氣候,或在倒春寒到來前,進行田間熏煙,減輕倒春寒造成的低溫凍害;四要及時落實防控措施。倒春寒天氣過后,一旦發現莖蘗受凍的麥田,要及時澆水、追肥,一般施復合肥10~15kg/667m2,或噴1%~2%尿素溶液50kg/667m2,促其盡快恢復生長確保籽粒形成。
2.5? 科學預防病蟲害
防治小麥病蟲害應堅持“預防為主,綠色防控”的植保方針,做到“有蟲早治,無病早防”。播種前在選準優良抗病品種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以地下害蟲和土傳、種傳病害防控為重點,做好藥劑拌種和土壤處理;冬前應重點抓好麥田化學除草,同時加強對地下害蟲、小麥胞囊線蟲病的防治;在冬前分蘗高峰期和年后起身期噴灑12.5%烯唑醇1200倍液防治紋枯病、白粉病。齊穗至揚花期用磷酸二氫鉀(150~200g/667m2)+殺菌劑(用12.5%烯唑醇30g/667m2)+殺蟲劑(用4.5%高效氯氟氰菊酯50ml/667m2或10%吡蟲啉粉劑20g/667m2)混合液開展一噴三防;必須做到殺蟲、殺菌劑和微肥等合理使用,達到防病蟲害、防干熱風、防早衰的一噴多防效果,以增加粒重,確保豐收。
參考文獻
[1] 班耀華.沈丘縣小麥高產的主要制約因素與解決途徑[J].河南農業,2015(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