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喜成斌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業領域逐漸呈現出綠色化與可持續化發展趨勢,生態農業作為未來發展目標,致力于不使用化學合成的除蟲劑與除草劑,提供不殘留有毒性與污染性藥物的綠色無公害農產品。但在生態農業發展期間,難以有效解決病蟲害問題,影響農業生產效率與農作物產量。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對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希望可以為農業工作者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生物防治技術;農業生產;病蟲害防治
1? 生物防治技術概述
1.1? 技術含義
生物防治技術是根據生物界知識,根據不同生物間的相互關系來采取一系列措施起到牽制作用,控制害蟲的繁殖并持續消滅害蟲,最終實現病蟲害控制目的的技術手段。與傳統的農藥防治技術相比,生物防治技術的見效周期長,技術水平要求較高,存在應用局限性。但是,并不會對農業生態環境與農作物造成嚴重的污染破壞影響,可以保持生態環境的動態平衡。
1.2? 技術類型
根據防治措施可以將生物防治技術分為以蟲治蟲、以菌治蟲、以菌治菌、植物性殺蟲等類型,不同種類生物防治技術的適用條件與所起病蟲害防治效果存在差異,具體包括:(1)以蟲治蟲。直接投放自然界中的有益昆蟲,或是所出現病蟲的天敵性昆蟲,如具有捕食特征的蜘蛛、瓢蟲、獵春等。人工釋放的昆蟲將會持續消滅農業區域中分布的各類害蟲,起到病蟲害防治的作用;(2)以菌治蟲。通過在農業區域中繁殖自然界微生物來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消除所分布的害蟲,如繁殖蘇云金桿菌和白僵菌;(3)以菌治菌。在農作物生長期間大面積繁殖有害病菌時,可以通過使用赤霉菌與多抗霉素等生物抗生素農藥,在微生物代謝過程中會持續產生抗生素,通過抗生素快速消滅有害病菌;(4)植物性殺蟲。部分植物在生長期間會持續產生光活化素,在光照條件下,光活化素將對害蟲與有害病菌起到毒效作用。因此,可以從這類植物中分離光活化素,在其基礎上制作光活化農藥,在不在破壞生態環境平衡的前提下,消除大量害蟲病菌。例如,我國已研制出含量為0.3%的印楝素乳油殺蟲劑,可以對四百余種害蟲起到拒食絕育的作用。
1.3? 應用要求
為充分發揮技術優勢,不會對農業環境造成二次污染破壞,在應用生物防治技術前,必須滿足技術應用要求,做好以下準備工作(1)提前布局。持續采集農業生產相關信息,如農作物種類、農業環境情況、所繁殖害蟲與有害病菌種類等。隨后,科學調整農業生產結構,起到抑制病蟲害與控制農作物復種指數等多重作用,如將大豆和玉米進行搭配種植;(2)掌握病蟲害客觀發展規律。唯有正確了解農作物病蟲害情況與發生規律,才能選擇最為適當的生物防治技術類型,科學制定生物防治方案,取得理想的農業病蟲害防治效果。如果采取錯誤的技術類型,不但無法有效消除害蟲與有害病菌,還有可能會對農作物生長情況與產量造成影響。
2? 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具體應用
2.1? 使用植物性農藥
在傳統農業生產模式中,所使用農藥容易在農作物上殘留有毒有害性的藥物,不但對生態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同時,還會影響到農產品的食品安全。針對這一問題,可選擇采取上述提及的植物性殺蟲技術,從部分植物中提取具有病蟲病菌毒效作用的光活化素,在其基礎上制成新型的無公害光活化農藥,在不破壞生態環境與影響農產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取得理想的農業病蟲害防治效果。例如,植物組織中的水蒸汽蒸餾成分具有植物特征氣味,在無公害農藥中加入少量植物精油,可以對害蟲起到引誘、殺卵、影響生長發育等多重作用。其次,也可選擇在農業生產環境中點燃除蟲菊蚊香,可以起到菜青蟲與金花蟲的防治作用。
2.2? 人工釋放天敵昆蟲
在大棚等密閉空間中,所生長害蟲無處躲藏,實際活動的空間范圍較小,可選擇采取以蟲治蟲技術,在密閉空間中人工釋放自然界有益昆蟲或是病蟲的天敵性昆蟲,天敵昆蟲將會持續捕食消滅農業環境中生長的害蟲,將害蟲數量控制在較低程度。但在應用以蟲治蟲技術時,必須深入了解病蟲害生長規律以及害蟲種類,結合農業區域所處地域環境,科學制定以蟲治蟲防治方案,釋放適當種類的天敵昆蟲。例如,在農業環境中出現大量蚜蟲火玉米螟時,需要人工釋放赤眼蜂來起到生物防治作用。
2.3? 致病微生物
使用致病微生物是以菌治蟲和以菌治菌技術的主要措施,向農業區域中投放由細菌、真菌、原生物等制作的微生物制劑,有效消除農業區域中的害蟲與有害病菌。同時,在使用致病微生物時,并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或是在農作物上殘留毒性,且害蟲不會產生抗藥性,可以取得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此外,不同類型致病微生物所起效果有所不時,必須根據害蟲種類與發生規律,合理選擇病原微生物類型。例如,在使用蘇云金桿菌時,可以在害蟲新陳代謝期間持續產生毒素,導致害蟲出現腸道麻痹與四肢癱瘓狀況,確保病蟲無法正常進食,主要適用于防治玉米螟和煙素蟲等害蟲。而在發現鉆心蟲或是玉米螟時,可選擇使用黃綠綠僵菌起到控制害蟲的防治作用。
3? 結語
綜上所述,為推動我國農業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向人民群眾提供綠色無公害農產品。農業技術人員與生產人員必須正確認識生物防治技術價值,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制定生物防治技術方案,合理選擇植物性農藥、天敵昆蟲和致病微生物類型,不斷提高農業病蟲害防治水平與防治效率。
參考文獻
[1] 陶健.淺談生物防治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南方農業,2020,14(9):178-179.
[2] 焦梓洲.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分析[J].種子科技,2020,38(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