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楷 趙勝男
(東北大學藝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9)
藝術設計畢業論文是衡量學生對于本科階段對設計藝術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或者研究這一綜合學識與能力掌握程度的文章。學生通過論文寫作,在思想上有一定質的飛躍,從而進一步從事藝術設計實踐[1]。畢業論文是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學術論文標準獨立完成的總結性的文章;畢業設計是藝術設計類專業畢業班學生最后一個學期或者學年的綜合設計教學課程,是讓學生用幾年來學校所學知識,結合完整的設計項目或者課題,進行一次系統地、全面地解決設計項目課題的綜合訓練[2]。畢業設計(論文)是一次雙向考察,既是對學生進入職場前的一次本科知識的綜合考卷,也是對學院教學工作的一次考察。
畢業設計(論文)作為學生畢業之前的一次大作業,是向老師、家長及社會的一次整體匯報,更是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專業知識融會貫通進行系統的綜合演練,因此也不斷受到高校內部、教育部及社會的高度關注。以“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論文)改革”為檢索條件,在知網上僅可以檢索到9條相關文獻。將“改革”詞條轉換為“對策”可以檢索到6條相關文獻。其中大部分論文主要涉及有關畢業設計(論文)的現狀、問題、解決的對策及建議等,可以從中發現我國有關畢業設計(論文)方面不斷出現質量問題成為不爭的事實,以致引發學術界的關注。
故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如2018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提出“加強對畢業設計(論文)選題、開題、答辯等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對形式、內容、難度進行嚴格監控,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指出“在高校教師工作量核定方面則提出把參與教研活動,編寫教材、案例,指導學生畢業設計、就業、創新創業、社會實踐、社團活動、競賽展演等情況計入工作量等有針對性的做法”,加強對于畢業設計(論文)的改革.
雖然關于畢業設計(論文)出現的問題受到了眾多關注,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其問題也得到一定的緩解與改善,學生能夠順利畢業。但是關于畢業設計(論文)的完成依然存在種種問題。本文經過研究,從學生、教師、學校三方面總結出以下問題。(如圖1)

圖1 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存在的問題
從學生層面看,一是時間分配不合理。雖然畢業設計(論文)從選題到創作結束大概有一年的時間,但是也在此階段面臨著實習、找工作、繼續深造、創業等種種原因的影響,部分學生很難全身心投入與畢業設計(論文);二是學生選題不當,前期接觸事物、查詢資料少,導致選題范圍狹窄,與市場上選題重合,沒有新意或者是存在一定的抄襲現象,十分不利于學生發展。三是忽略了市場與企業的需求發展,實踐不到位,應用性偏低。
從指導老師層面看,有著重視程度不夠,投入精力不足現象。優秀畢業設計(論文)是對學生本科生涯的一次綜合演練,指導老師對其投入的時間與精力與學生完成作品的質量息息相關。個別指導老師面臨科研論文與科研項目的雙重壓力,秉持著完成任務的心態來進行指導,對此積極性不高,也是導致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下降的重要原因。
從學校層面看,一是缺乏監督和獎懲機制,雖然每年會評選出優秀畢業設計(論文)作為激勵,但是沒有實質性的獎勵,對學生吸引力不夠。同時也應該對其指導老師進行職稱晉升和評獎評優方面的獎勵。二是考核方式單一,針對畢業設計(論文)學沒有標準,更多的是學院老師和答辯老師的主觀影響較大[3]。
地區性高校可以立足于本土文化,在了解地方需求與文化特征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在畢業設計(論文)中更加深入、精確地進行研究。如山西地區三晉文化,有古建筑與古雕塑、鑼鼓、面塑、社火等;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如黔東南地區苗族文化、藏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等,將其紋樣、服飾、風景、樂器等優秀文化發揚光大;大連、青島等沿海地區的海洋文化;甘肅敦煌莫高窟壁畫等,都可以通過非遺傳承、保護、創新為切入點進行研究,學生長期受當地文化熏陶,對于其文化相比其他地區學生在收集資料、深入了解方面更有優勢。畢業設計(論文)的改革也可以針對部分高校,采用區域性改革方式。
根據不同類型的學校,對于畢業設計(論文)有著不同的定位。對于專業藝術院校,如中國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等八大美院類院校,在學生畢業設計(論文)方面應跨學科擴大專業維度,尊重學生的個體獨特性,支持學生創作出更加個性化作品;對于綜合類院校,如山西大學、天津大學等院校,畢業論文(設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采用真題真做的形式,使學生在實戰中將其學所知識展示出來,培養學生更加綜合的能力和素質;對于理工類院校,如太原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工科類院校,立足“藝工結合”優勢,跨學科融合進行畢業創作與論文撰寫,促進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培養學生較為嚴謹的設計思維和能力;對于師范類院校,如陜西師范大學、東北師范大學等院校,更多的是為國家培養相關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師,在注重畢業設計(論文)方面以論文研究和藝術表達為主,培養學生較為多元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藝術設計專業不同于其他專業類型,相比較其他理工、文科類專業,更加注重實際應用,因此對于畢業設計(論文)更加側重于以畢業創作為主,畢業論文為輔。將培養的重心放到實踐方面,為畢業設計打好基礎,其畢業設計以設計說明的形式呈現。專業型改革定位,主要定位在專業藝術院校,培養高精尖卓越型藝術人才。從畢業設計來看,尊重藝術規律,培養專門型藝術人才而開展畢業設計專業改革。
針對藝術設計畢業論文質量的現狀及問題,為提高其論文質量建立一套完整適合藝術設計專業的系統,主要包括前期、中期、后期三個重要環節。
前期階段主要是開題答辯,由學院領導小組、導師、校外專家對學生開題進行綜合評分。包括論文選題是否符合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研究價值、是否有一定的難度,保證后期研究工作的飽滿性、是否具有創新性,符合藝術設計專業發展,具有理論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若是開題答辯不通過則需要進行二次開題答辯,見表1。

表1 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開題答辯評分指標
中期階段主要檢查學生論文研究進度、是否符合學術誠信,有無出現抄襲現象、文獻閱讀及應用方面、論文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后期工作安排等情況。有院領導小組綜合評分,針對不符合要求的論文限期整改,后續導師繼續跟進是學生論文進度與質量符合標準,見表2。

表2 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中期檢查評分指標
后期階段主要是學生最終答辯環節,針對畢業論文完成進度、工作量及工作態度、文獻閱讀及應用、論文查重、格式修改、答辯表現等環節由學院答辯小組老師進行評分(包括導院論文指導老師評價、校外專家評價、第三方評價)進行詳細評分。并最終將三個表格的綜合評分列入優秀畢業論文審核標準中,確保優秀畢業論文的公平性,見表3。

表3 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后期檢查評分指標
藝術設計畢業設計作為學生本科學習階段針對所學理論知識與技能綜合實踐的重要環節,既是對本科生涯的一個完美總結,也是對四年所學知識的完美展示,更是對學校教學工作成果的展示。對于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更加看重于藝術實踐部分,也就是畢業設計,隨之也會提高對于畢業設計的評價標準。包括設計選題、中期過程、考核(形式、效果、質量)等幾方面對畢業設計質量進行全程監控、層層審核。
選題階段是整個畢業設計的起點,也是關鍵點。適合的選題可以更加有助于學生發揮專業的優勢,創作出更好的作品。由學校教研室、指導老師、校外專家三方聯合把控學生選題方向,確保新穎性與可實施性。學生需要進行市場調研,收集資料和數據,撰寫開題報告。對于開題報告不通過的應進行修改或者重新選題;中期過程階段是學生畢業創作完成進度的重要階段,應定時進行中期全面檢查,及時掌握學生創作進度與質量;考察工作進度、作品設計等是否與最初預期方向符合;展示階段與考核包括學生最終的設計答辯與作品展部分,由學校教研室、指導老師、校外專家三方聯合考核學生設計作品的形式、效果、質量、工作量幾方面,見表4。

表4 藝術設計專業本科畢業設計質量評分指標
畢業設計展覽為學生、學院與社會之間搭建平臺,以畢業展的形式讓更多的人了解畢業設計,惠及學生、學院、行業、民眾幾方面。對于學生來說,畢業設計展作為一個推動學生與社會對接的平臺,可以通過平臺建立與企業的聯系,解決工作問題[4];對于學院來說,畢業展也是對學院教學工作的一次大考察。從畢業設計創作中可以發現教學工作中的合理與不足之處,督促學院對教學工作作出更好的調整,助推藝術設計專業更好的發展;對于專業市場來說,通過畢業展平臺,可以挖掘行業領域優秀人才與創新作品;對于群眾來說,通過畢業展平臺,可以拉近大眾與藝術的距離,提高大眾審美、愉悅精神。總的來說畢業展對于學生、學院、行業領域、大眾來說,都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
綜上所述,文章面對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得出畢業設計(論文)個性化改革定位及對策和建議,對于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有著重要意義。文章基于這種觀點,在個性化改革方面,進行了區域性、特殊性、專業型改革定位;在對策和建議方面,對畢業設計、論文和畢業展覽成效提出了相應的質量標準,以期提高藝術設計專業本科學生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畢業設計(論文)作為教學最后階段采用的總結性的實踐教學,雖然目前仍存在許多問題和局限性,相信在不斷教育改革中,將會更好地提升其質量,助推我國畢業設計(論文)發展,為國家培養更多的復合型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