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喬 王奇民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陜西 西安 710038)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高等教育更加注重培養應用型人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明確指出,高校“應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和技能型人才培養規?!薄皬娀瘜嵺`教學環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1]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其中重點強調“應探索建立應用型本科評價標準,突出培養相應專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保?]綜上,黨中央、國務院對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設和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十分重視,這項工作對我國人才供給改革也有著重要意義。
此外,實踐教學是應用型學科專業教育的核心。它有助于培養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在實踐中開發更多的潛力,通過實際應用把理論知識真正轉化為應具備的能力,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職業途徑,提高學校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僅需要加大實踐教學的比重,更需要形成一套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吻合、與社會需求相配套的實踐教學體系。作為應用性極強、就業面很廣的英語專業,更需要構建科學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和運行機制。
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即成果導向教育、能力導向教育、目標導向教育或產出導向教育,強調組織教育體系中的一切資源來保障所有學生實現學習目標。
該理念最早由W.D.Spady在1980s提出。他認為,在OBE教育體系中,學生學到了什么和是否達到學習目標,比什么時候學和怎么學更重要。施教者應明確學生在畢業前將達到什么樣的能力,并以此作為標準設計相應的教學體系來保證學生在畢業時達到這些預期標準?;贠BE教育體系的定義,Chandrama依據PDCA循環(計劃、實施、檢查、行動)進一步完善了OBE理念,他將OBE教育體系的實施總結為四個步驟:定義學習產出(Defining)、實現學習產出(Realizing)、評估學習產出(Assessing)以及使用學習產出(Using)。這為英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基礎。
現有研究表明,目前英語專業實踐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四個方面:
首先,大多數高校的英語專業實踐教學形式單一,且缺乏系統性或體系不完善。王家義等認為,英語作為開設歷史相對較長的傳統專業,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沒有強調對實踐能力的培養,沒有明確界定英語專業學生應該具備哪些實踐能力,也沒有建立與全面實踐能力培養有關的實踐教學體系,嚴重制約了復合型英語人才的培養。[3]且由于教學管理者和教師對實踐教學認識不足,重視不夠,投入較少,校內外的實踐教學基地數量不足、結構不全、功能單一、運作滯后,導致英語專業還未形成一個較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4]
其次,目前教學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學科理論知識并沒有充分融入實踐教學體系中。金成星認為目前英語實踐教學體系的內容設置不合理,[5]存在重語言技能訓練、輕綜合能力培養和實踐形式單一、教師主導地位偏重的問題。[6]此外,由于實踐教學師資隊伍薄弱,多數英語專業教師都是高校畢業之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自身缺乏英語專業實踐工作經歷,并不了解職業崗位對英語具體專業技能的要求,也缺乏與專業相關企業進行實際溝通,因此造成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相比有較大差距。[7]
再次,專業方向技能的培養和畢業實習等實踐活動缺乏有效銜接,使得實踐教學往往流于形式。目前各高校英語專業建設的關注點常常放在理論課程體系的構建上,忽視了實踐課程的體系建設。特別是在一些專業技能的培養上,有的高校并沒有成體系的實踐培養模式。[8]而且,由于部分英語專業教師沒有全程參與并指導學生的實踐教學,把校外實習全部拋給校外實踐基地,寄希望于依靠學生自己的自覺性和能動性進行實踐教學,造成實踐缺乏指導、監督和檢查,最終導致實踐教學安排隨意。[9]
最后,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不夠健全。英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過于單一且缺乏管理機制和反饋機制,導致無法保障實踐教學評價的有效性,也無法從中發現問題作出及時的調整和改進。[10]
基于以上分析,英語專業需要盡快建立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設置合理的實踐教學內容,以及使用行之有效的實踐教學途徑和方法,為課堂學習提供多途徑的實際操練場所,進而為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專業技能和方向技能,增強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實踐創新能力等搭建良好的平臺,最終形成“1+2+3+n”的“課、證、賽、崗”互相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一)圍繞“應用”和“以學生能力為中心”,探索專業課程體系調整,推進課程改革。在課程體系建設中,加快轉變教育觀念,優化課程安排和比例結構,制定出較為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優化英語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課程的設計,培養學生基礎的語言應用能力;開辟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組織創新創業大賽和各類專業競賽;結合當地發展需求和就業需求,提供多樣的專業選修課和豐富的專業方向選擇,并借助校內虛擬仿真實驗室及校企合作開展第三課堂職業實踐實訓。緊密圍繞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使“三課堂”連通聯動,將實踐能力的培養融入每學期相應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并形成體系。
(二)通過課程設置改革,探索第一課堂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優化聽、說、讀、寫、譯等專業基礎和技能課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比例,增加其實踐教學課時,加強實踐訓練;調整和優化綜合商務英語、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國際商務談判、國際電子商務、商務禮儀等專業方向課程,增強其與資格證書的融通和與行業、職業實踐實訓的對接;豐富畢業論文(設計)的形式,倡導作品翻譯、實踐報告、調研報告、案例分析等實踐性畢業論文形式,增強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三)通過開辟豐富多樣的競賽、主題實踐活動,探索第二課堂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以校內、外學科競賽為依托,整合學科競賽、各類培訓、考證考級資源,作為課內實踐教學體系的補充,為學生創新實踐活動搭建進階式平臺;借助翻譯工作坊、英語戲劇聯盟、英語演講、英語辯論、英語語音實踐、電影配音、英語寫作、英語閱讀等專業學生社團系列實踐活動,對接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外研社國才杯大賽、翻譯比賽等英語學科競賽及考證考級。
(四)通過校企協作、社會實踐等,探索第三課堂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結合專業方向課程及學生職業意向,加強校企聯合,創新校企聯合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推動校企合作項目真正落地;探索以企業行業走訪、頂崗實習、學徒制等形式的專業認知、專業見習、專業實習等實踐體系;開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支教活動等社會實踐類活動,構建服務社會的社會實踐體系;通過出國(境)學習交流、赴美帶薪實習、參加涉外活動等,構建跨文化實踐體系。
實踐教學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其作用是課堂教學所不能替代的。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11]依據OBE教育體系,以學習成果和產出能力為導向,構建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體系,可以培養出符合市場和時代需求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英語專業人才。通過改進英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中以往存在的種種問題,探索構建符合人才培養需求的實踐教學體系,將課內外結合、校內外結合、指導和自主結合,把實踐教學融匯于專業培養全學程,實踐教學與課堂教學既相互聯系又相對獨立,構建多種體系實踐活動群相得益彰且層次分明的英語專業“課、賽、證、崗”融合的實踐教學體系,可以通過系列化的實踐教學手段與活動將知識和能力內化為素質,使學生形成投身社會的良好實踐特質,實現應用型、復合型外語人才的專業培養,并與相關行業和專業崗位的實際工作進行緊密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