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最新評估報告《氣候變化2021:自然科學基礎》。這份由60多個國家的234名科學家聯手做出的氣候報告,首次以“紅色警告”來評估氣候危機,稱地球環境短短幾百年內已經被人類大幅改變,考慮到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于11月召開,這無疑是一次公開警示,以號召更強有力、大范圍、持續的減排活動。該報告以“毫不含糊、史無前例、不可逆轉”來形容當前的氣候危機。報告指出,在未來幾十年里極端天氣將變得更加頻繁,如果不采取重大舉措削減溫室氣體排放,未來20年全球平均升溫幅度將達到1.5攝氏度。
近日,德國國家氫委員會發布了《德國氫行動計劃2021—2025》,分析了到2030年氫經濟增長預期,并為有效實施國家氫戰略提出了包括綠氫獲取在內的80項措施。該計劃或將成為下一任聯邦政府有關氫主題的政府計劃的藍圖。德國聯邦交通部將資助交通領域的12個項目,并希望從能源系統、驅動技術和基礎設施等方面重新布局德國未來的交通出行方式。目前德國的交通超過95%的能耗依賴于化石燃料,迫切需要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應用,而綠氫和燃料電池是純電池汽車的重要補充。2021年以來,德國圍繞氫的研發和應用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政府資助總額超過87億歐元,有力支持了德國在整個價值鏈上實現氫市場的增長。
英國研究與創新署日前宣布一項涉及1000萬英鎊的資助計劃,17個電動車電池技術開發項目入選其中。項目由多個企業和研究機構開展,內容包括提升電池動力性能、降低成本、提高充電效率及更好地循環利用廢舊電池等。研究與創新署負責人表示,將繼續支持電池供應鏈上不同企業開發相關技術,推動英國在該領域的科研和創新。英國政府計劃到2030年禁止銷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車,到2035年禁止銷售混合動力汽車。除出臺相關資助計劃外,建設兆瓦級電池工廠也是英國政府的一項重要舉措。英國電動車電池初創企業沃特公司計劃在港口城市布萊斯開設占地95公頃的工廠,預計該工廠到2027年將擁有30千兆瓦時產能。

日本松下公司正在把位于日本中部草津市的一家燃料電池工廠改造成可能是世界上首個完全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氫燃料工廠。改造的著力點在于能源供應系統,改造完成后,將由可再生能源進行驅動,該工廠將成為完全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燃料電池工廠。松下公司相關人士表示,該工廠將于2023年改造完成,而此前日本發布的碳中和目標,是這次改造計劃的重要動力。該公司計劃在2023財年前將該系統商業化,并在全球銷售。2020年底,日本宣布將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其中,氫能領域的目標則是到2030年將電力和運輸領域的氫消費量提高至1000萬噸,到2050年提高至2000萬噸。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8月15日表示,印度計劃投資100萬億盧比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以提振經濟增長和創造就業機會。莫迪表示,印度將在未來25年內減少能源進口,在第100個獨立日實現能源獨立,并力爭到2030年成為凈零碳排放國。作為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費國和石油進口國,印度85%的石油需求靠進口,每年為能源進口支付12萬億盧比。目前,莫迪政府正在鼓勵印度企業從以化石燃料為主的業務完全轉向可再生能源,并計劃到203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擴大近五倍,以實現其去碳化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