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梅,范好然,趙玨,王衛星
(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慢性心腦血管疾病,在高血壓的發病過程中心腦血管受到影響,進而導致眩暈等并發癥的發生[1]。在臨床上,高血壓眩暈的傳統治療主要是通過服用降壓藥控制患者的血壓,進而改善患者的暈癥狀,但是高血壓屬于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長時間的規律用藥,這常常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且西藥雖然可以對高血壓眩暈患者的血壓進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對高血壓造成的眩暈癥狀治療效果卻不盡人意[2]。近年來,在臨床疾病的治療中中醫藥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且中醫藥治療高血壓眩暈可以有效的控制眩暈癥狀并降低其發作頻率[3]。在高血壓眩暈的中西醫治療中,半夏白術天麻湯聯合黃連溫膽湯應用較為廣泛,但目前相關研究存在報道分散、樣本量少及納入、觀察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其治療高血壓眩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還需進一步驗證。而本研究旨在觀察及檢驗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治療高血壓眩暈的臨床有效性及安全性,為臨床上治療高血壓眩暈提供參考,并采用Meta分析方法對相關文獻進行系統綜述和評價。
1.1.1 研究的類型
臨床上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治療高血壓眩暈的隨機對照試驗。
1.1.2 研究的對象
所有納入研究的患者均屬于適用《中醫病證診斷療效評價標準》中對于高血壓與眩暈的診斷標準,并且符合痰濁瘀阻證的中醫辨證,均可伴有不同程度痰濕內盛、風痰上擾、夾熱夾瘀等癥狀。試驗組和對照組的研究對象在性別、年齡、病程周期等數據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1.3 干預的措施
對照組患者應用高血壓治療指南的常規的西醫治療;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進行相同周期的治療。
1)無一致的研究方法,無統一的統計指標或資料樣本不全的研究文獻;2)個案病例報道、綜述類文獻、機制研究和動物試驗等非臨床研究;3)試驗方案設計不嚴謹、統計方法不當的文獻。
干預后臨床癥狀有效率、血壓變化、不良反應發生率及眩暈癥狀積分/眩暈程度分級。
將干預后的總有效率為臨床療效指標,干預后的收縮壓、舒張壓、不良反應及眩暈癥狀積分/眩暈程度分級運用亞組分析。
采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Ban Xia Bai Zhu Tian Ma Decoction and Huanglian Wendan Decoction,高血壓/ Hypertension,眩暈/Vertigo”為主題、題名、關鍵詞等制定檢索式,檢索建庫至2021年1月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萬方醫網、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及PubMed等數據庫中有關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治療高血壓眩暈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研究文獻。
兩名評價者獨自進行文獻的質量評價及研究數據的提取,并將評價結果互相核查,應用Cochrane系統評價員手冊4.2.2版中描述的質量評價標準對納入研究的質量進行評價。
運用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采用森林圖顯示統計學結果;分析納入研究的各項臨床異質性,并且采用χ2檢驗剖析其統計學的異質性。當P>0.05,I2<50%,認為各研究之間具有同質性,可運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當研究的試驗結果存在異質性時,則運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合并分析。各研究結局指標的臨床有效率、不良反應發生率采用比值比(OR)評估,對干預后收縮壓、舒張壓變化及眩暈癥狀積分/眩暈程度分級運用加權均數差(WMD)進行相關評估,并將其95%可信區間(CI)運用森林圖展示其結果的差異。運用漏斗圖評估納入的研究文獻是否存在發表偏倚的情況。
首次檢出相關文研究文獻4855篇,根據納入及排除的標準,經歷閱讀題名、摘要及全文進行第二輪的篩選,最終納入14項RCTs[4-17],納入文獻均為中文文獻,納入研究均為RCT,共計高血壓眩暈患者1128例。所有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詳見表1。

表1 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
2名評價者采用Cochrane系統評價員手冊4.2.2版為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將納入的14篇研究文獻的試驗方案依據隨機分配、隱蔽分組、對受試對象設盲、對結果評價者設盲、指標數據的完整性、是否選擇性報告結果、其他偏倚等方面進行偏倚風險的評價。“Low -risk”表示低偏倚風險,“Un-clear risk”表示文獻對偏倚風險未提供足夠或不確定的信息,“High risk”表示高偏倚風險。根據圖1、圖2可見納入的文獻具有發生偏倚的可能,結果顯示12篇文獻為中質量文獻,2篇為低質量文獻研究。

圖1 文獻偏倚風險評價圖

圖2 納入文獻的質量評價結果
2.3.1 總有效率
13篇[4-6,8-17]納入的文獻對臨床總有效率進行了報告,其異質性檢驗分析結果顯示各研究之間異質性較小[P=0.99,I2=0%],因此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對臨床總有效率進行分析,其結果顯示試驗組及對照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OR=6.29,95%CI(4.21,9.38),P<0.0001]。說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試驗組的高血壓眩暈臨床治療效果是對照組的6.29倍,提示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治療高血壓眩暈有較明顯的臨床效果。詳見圖3。
2.3.2 干預后血壓變化
8篇文獻[5-7,10-11,13,15,17]報道了干預結束后血壓值,將數據進行合并分析。干預后收縮壓異的質性分析顯示(P<0.00001,I2=95%),提示納入文獻的研究間干預后的收縮壓值異質性較大,因此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SMD=-12.97,95%CI(-17.29,-8.35),Z=5.50,P<0.00001];干預后舒張壓的異質性分析顯示(P<0.00001,I2=95%),提示各研究之間干預后舒張壓值異質性較大,因此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MD=-9.01,95%CI(-11.87,-6.160,Z=6.9,P<0.00001)]。說明2組之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治療高血壓眩暈能明顯控制患者的血壓。詳見圖4、圖5。

圖4 干預后收縮壓變化的森林圖

圖5 干預后舒張壓變化的森林圖
2.3.3 不良反應發生率
6篇[4-5,11,13-14,17]納入文獻報道了不良反應發橫情況,常見的不良反應為胃腸道不適、心律失常、頭痛、過敏反應等。其異質性結果顯示[P=0.91,I2=0%],提示各研究之間不反應發生的情況異質性較小,因此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兩組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提示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治療高血壓眩暈的不良反應發生較少,臨床應用較安全。詳見圖6。

圖6 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治療高血壓眩暈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森林圖
2.3.4 眩暈癥狀積分/眩暈程度分級比較
2篇[7,11]納入文獻報道了干預后眩暈癥狀積分的變化,2篇[13,17]納入文獻報道了干預后眩暈程度積分變化,其研究結果均提示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治療高血壓眩暈,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眩暈癥狀,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5 發表偏倚評估結果
應用RevMan 5.3軟件中的漏斗圖對13篇[4-6,8-17]報道了臨床總有效率的文獻進行分析,療效評價圖形散點圖分布存在部分不對稱,考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詳見圖7。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頭眩》中曾指出“無痰則不作眩”的理論,其認為高血壓眩暈的發生主要病機是體內痰濕阻滯,脾胃運化不暢,阻滯氣機,從而發生眩暈、惡心、嘔吐等不適[18]。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是臨床常用的燥濕化痰方劑,方中半夏和枳實有燥濕化痰之效,竹茹有清熱化痰之效,三藥合用增強去除痰濕之力;天麻有息風定驚、平肝止眩之力;白術和茯苓健脾除濕;橘紅和陳皮理氣化痰;石菖蒲豁痰開竅、化濕和胃;遠志、棗仁寧心安神;僵蠶平肝熄風;郁金行氣解郁、清心涼血;川芎行血活血;黃連清熱解毒;甘草能調和諸藥兼有化痰之效。諸藥合用能起到健脾除濕、理氣活血、化痰熄風之效果[17]。現代藥理研究指出,黃連溫膽湯有調節血脂,對血管內皮具有保護的作用,能起到抗心肌纖維化之效,與半夏白術天麻湯聯用,能降低及控制患者血壓、血脂水平的同時,并改善患者的眩暈癥狀,且不會給患者機體帶來較大的刺激[18]。
本Meta分析對納入的14個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的臨床療效有效性及安全性進行檢驗,結果提示,臨床上在常規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合運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合黃連溫膽湯治療高血壓眩暈,臨床療效、控制血壓、中醫癥候療效等方面有確切的效果,且不良反應的發生較少,說明較單純常規西藥治療相比有更好的安全性。
但是,本Meta分析所納入的文獻都是中文文獻,其質量都不是很高,所納入分析的14篇文獻中有12篇[4-11,14-17]文獻描述了采用的隨機方法進行分組,其余兩篇[12,13]文獻未描述分組方法。3篇[4,12,16]研究采用對受試對象設盲,其余11篇均未描述采用盲法,試驗方案設計稍顯不足,都是中低質量的臨床試驗。Meta分析的漏斗圖提示圖形散點圖左右并不對稱,這種圖形不對稱的原因提示文獻可能存在發表偏倚、語言偏倚、方法學質量問題等。并且,所納入的研究均缺乏對患者長期隨訪、遠期結局指標等詳細記錄,因此今后應增加更多高質量的臨床隨機對照試驗,以提高研究結論的可靠性,為治療高血壓眩暈提供更確切的線索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