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宗賓,劉倩玲,趙永輝,王照地
(河南省人民醫院/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3)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領域常見的嚴重致命性疾病,盡管在過去十年中急性心肌梗死的預后有了明顯改善,但目前在世界范圍內仍有較高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是目前臨床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的一線方法[1],可大大降低AMI患者的死亡率。但通過大規模臨床研究發現,AMI病人PCI術后仍有較高的復發率,其復發率約為10%-20%[2],因此尋求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復發的預測因素,降低術后復發率是目前潛在的研究熱點。Lp(a)是低密度脂蛋白樣顆粒與載脂蛋白A等組成的復合物,主要受基因水平調控,可促進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與冠心病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3]。然而,關于血清脂蛋白a與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復發的關系研究較少,本研究探討血清脂蛋白a與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復發的關系,明確血清脂蛋白a作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復發的獨立預測因素的可行性。
收集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心內科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因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行PCI治療的病人96例。根據術后是否復發分為復發組與未復發組。入選標準:入院后根據病史、生化、心電圖及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為急性心肌梗死,符合《2019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或《2020ESC非持續性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管理指南》中關于急性心肌梗死PCI治療的適應證。均為首次行PCI治療的病人。排除標準:合并心臟瓣膜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各種急慢性感染、嚴重腎功能不全、甲亢、惡性腫瘤、出血性疾病。
收集病人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合并疾病以及腎功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LDL-C、脂蛋白a等檢驗結果。
術后1年內發生冠狀動脈再狹窄及支架內血栓形成算復發,計為空白期。隨訪1年內病人的復發情況,經過電話及門診隨訪,主要隨訪內容包括:①詢問急性心肌梗死的癥狀(包括胸痛、心悸、胸部不適、氣短、乏力、出汗、惡心、嘔吐等);②收集病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絞痛發作時的心電圖或24h動態心電圖以及生化結果。
采用SPSS 26.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類Logistic回歸法,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96例AMI病人均進行PCI治療術,術后隨訪12個月,共19例復發(復發組),復發率19.79%,77例未復發(未復發組)。兩組間基線特征,包括年齡、性別、高血壓病、糖尿病、腦梗死、腎功能等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Lp(a)、LDL-C、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間臨床資料比較
以PCI術后是否復發為因變量,以年齡、性別、合并疾病以及腎功能、總膽固醇、甘油三酯、LDL-C、脂蛋白a等為自變量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脂蛋白a、LDL-C、總膽固醇、甘油三酯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復發的獨立預測因素(P<0.05),詳見表2。

表2 急性心肌梗死(AMI)術后復發預測因子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急性心肌梗死是臨床四大胸痛急癥之一,分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具有很高的發病率和病死率,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在過去幾十年里,隨著對本病的病理生理機制認識研究不斷深入,以及再灌注治療的興起使其死亡率明顯下降,但住院病死率仍高達11.9%。急性心肌梗死可造成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臟破裂等嚴重并發癥。心肌梗死的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和家族史,以及吸煙、飲酒、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其中LDL-C、C反應蛋白(CRP)、纖維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等是STEMI患者術后復發的獨立預測因素,但是對于預測STEMI患者術后復發,這些遠遠不夠,因此尋找更多的可靠預測因素是預防STEMI患者術后復發的重要途徑。
脂蛋白a主要在肝臟合成,是一種膽固醇含量較高的特殊性大分子脂蛋白,其表面由磷脂、膽固醇包裹,在血液中的濃度較為穩定,不受年齡、性別、體育活動、飲食和營養的顯著影響,具有較好的獨立性[4-5]。Lp(a)可進入到血管壁中,并在其內部沉積,進而對動脈粥樣硬化進行促進[6]。Lp(a)是氧化磷脂(OxPL)的首選脂蛋白載體,是一種促動脈粥樣硬化的生物標記物。Lp(a)對內皮功能、炎癥、氧化應激、纖維蛋白溶解和斑塊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導致加速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和過早的冠心病[7]。You X D等[8]的研究證實了脂蛋白(a)可作為預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側支循環的標志物。Mi?ana G等[9]通過對435名STAMI患者復發與脂蛋白a的回歸分析發現脂蛋白(a)與長期復發性MI的風險增加相關,Lp(a)對預測急性心肌梗死發生具有良好的預測價值。因此Lp(a)被認為是促進氧化應激、炎癥反應、動脈粥樣硬化的標志物,與心肌梗死的發生、發展和復發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脂蛋白a、LDL-C、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可作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復發的獨立預測因素,脂蛋白a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復發具有一定的預測價值,但脂蛋白a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復發的機制和關系仍需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來進一步驗證。此外,對術前脂蛋白a進行臨床干預是否可減少術后復發率,仍需進一步的臨床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