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菁,李浩
(湖北中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1)
凍結肩(Frozen shoulder,FS),又稱粘連性關節囊炎,發病率為2%~5%,多見于40歲以上的中老年女性[1]。臨床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疼痛,活動受限,肩關節活動障礙,嚴重者甚至出現肩部肌肉萎縮、患肩無力等癥狀[2]。FS屬于自限性疾病,病程約為1~3年,多數患者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可自愈。然而,若不積極治療可能出現長期肩關節疼痛、功能喪失的后遺癥,影響生活質量[3]。因此,如何早期干預,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成為FS研究領域的熱點。本研究旨在探討浮針配合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治療凍結肩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湖北省中醫院就診的凍結肩患者61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4例,對照組2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肩部及周圍筋肉劇烈疼痛,沉重,麻木,受寒加重,活動受限,肩關節正側位X片未見明顯異常。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年齡為18歲~65歲;(3)患者知情同意本項研究。
(1)有明確病因,如肩關節骨折、肩關節骨腫瘤、結核等;(2)合并嚴重心血管系統疾病、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及消化系統潰瘍;(3)臨床資料不完整及中途退出治療者。
2.1.1 對照組
均由同一名醫生行盂肱關節腔注射。對照組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施沛特,2mL∶20mg,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限公司生產)2mL,每周1次,5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操作方法:采用前側入路穿刺途徑。取喙突最高點向下1cm,向外1cm作為進針點,針頭向外側傾斜約30°刺入,回抽無血后注入關節腔。拔針后壓迫針孔5min用無菌敷料覆蓋,以防滲血。穿刺后患肩進行各個方向活動,以加快藥物彌散的速度。同時予以尼美舒利膠囊[遠大醫藥(中國)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10751)],每天2次,早晚餐后半小時服用,連續服用14天。整個療程中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
2.1.2 治療組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浮針,每2天治療1次,7次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針具:一次性浮針(規格:中號;南京派福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選穴:阿是穴、肩髃穴、肩貞穴。操作過程:取距離穴位6cm左右處作為進針點,針尖與皮膚成15°~25°,通過進針器迅速刺入皮膚,將針頭退至皮膚下,緩緩刺入,進針過程中若出現明顯阻力或患者出現酸麻脹痛等感覺,調整針刺的角度和方向,直至針尖抵達腧穴,將針尖退回軟管并卡住后,開始進行水平掃散運動,幅度40°左右,頻率100r/min,持續時間3min,同時配合患肩受限方向運動。當激痛點疼痛消失或大致緩解后結束治療,拔出針芯,留置軟管于皮下,醫用膠帶固定6h后拔出。整個療程中指導患者進行肩關節功能鍛煉。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進行判定。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關節功能基本完全恢復。好轉:肩部疼痛減輕,肩部功能得到改善。無效:癥狀無改善。
于治療前、治療1周后及治療5周后對肩關節疼痛及功能進行評價。
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范圍0~10分,0分無痛,10分劇痛,分值越高疼痛越強。
Constant-Murley肩關節功能評分(CMS),總分100分,包括主觀指標:肩關節疼痛(15分)、日常活動(20分),客觀指標:肩關節活動范圍(40分)、肌力(25分)4部分。總分越高肩關節功能越好。
關節腔注射為有創性操作,可能會出現損傷血管、神經、局部感染等不良反應。部分患者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物可能會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
采用SPSS 24.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總有效率97.1%高于對照組的7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兩組治療前VAS評分及CM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各節點VAS評分及CMS評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明顯改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及表4。
表3 兩組治療前、治療1周后及治療5周后VAS評分比較(±s,分)

表3 兩組治療前、治療1周后及治療5周后VAS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5周后 F值 P值治療組 34 6.65±1.13 4.07±0.98*# 2.55±0.79*# 211.735 0.000對照組 27 6.33±1.15 5.12±0.90* 3.85±0.82* 58.879 0.000 t值 1.111 4.304 6.241 P值 0.271 0.000 0.000
表4 兩組治療前、治療1周后及治療5周后CMS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治療前、治療1周后及治療5周后CMS評分比較(±s,分)
注:*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表示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1周后 治療5周后 F值 P值治療組 34 54.41±4.64 70.98±4.44*# 81.23±4.77*# 363.646 0.000對照組 27 55.37±3.78 65.42±3.84* 70.88±5.16* 174.281 0.000 t值 0.862 5.149 8.112 P值 0.392 0.000 0.000
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均未出現局部或全身的不良反應。
美國醫師學會將凍結肩定義為引起盂肱關節僵硬的粘連性關節囊炎,其3大特征為關節腔容量減小、關節囊明顯增厚、肩外旋受限[5]。由于凍結肩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臨床醫生多依據自己的經驗進行診療,大大影響了臨床療效。對于本病西醫采取口服藥物、關節腔注射、關節鏡松解的階梯化治療方案[6]??诜幬锸浅S弥委煼桨福珶o法延緩凍結肩的進程;關節鏡松解創傷小、恢復快,但費用高,很難普及。
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是一種常見的治療方式,因其特有的優勢得到廣泛應用。首先,玻璃酸鈉具有潤滑關節、營養關節軟骨等作用[7]。其次玻璃酸鈉可以抑制滑膜上疼痛介質釋放,從而抑制炎癥反應,達到緩解肩關節疼痛的目的。此外,這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擴張關節囊,起到類似液體擴張治療的作用,從而改善關節的功能。然而肩關節腔注射對臨床醫師的解剖知識及操作技術要求較高,勉強進行注射未必能達到預期療效,操作不當甚至會損傷血管、神經。
凍結肩又稱“肩凝癥”“鎖肩風”“五十肩”,屬于中醫“痹病-肩痹”范疇。痹病的發生多是由于營衛失調,氣血虧虛,風、寒、濕邪侵襲,導致筋脈失養,筋脈瘀阻,出現疼痛和活動障礙[8]。營氣行于脈內屬陰,衛氣行于脈外屬陽,“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營衛各行其道則氣血調和,邪不可干。氣血旺盛,則血脈充盈。若衛強營弱,營衛失調,氣血虧虛,鼓動不利,兼風寒濕三氣雜至,則合而為痹也。風為百病之長,寒性凝滯,濕性重濁,阻礙氣血運行,氣血壅滯,筋脈失養,不通則痛。針對其病因病機,治療原則為“祛寒濕,通經絡,行氣血”。目前中醫應用中藥、針灸、推拿等綜合治療方法治療凍結肩取得一定療效[9-11]。
浮針主要作用于皮部及經筋,十二皮部與經絡氣血相通,十二經筋連屬十二經脈。其掃散的動作類似“青龍擺尾”的運針手法[12],能激發衛氣循行,針尖引領衛氣直達病所,既鼓動十二經脈氣血運行,又驅邪外出。通過掃散,反壓電效應作用于肌筋膜觸發點或激痛點(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點),激活離子通道,細胞發生生化反應[13];通過再灌注運動,得到充分血氧灌注的MTrP點被滅活,消除肌筋膜痙攣,從而緩解了肩關節疼痛[14]。何煜才等[15]研究顯示浮針可加速患處血循,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達到緩解肩關節疼痛、改善肩關節功能之效。
浮針采用皮下平掃之法,皮下為疏松結締組織,避免了損傷血管、神經等重要組織,安全系數較高。從設計上來說,浮針針芯外有一軟管,避免了傳統針灸留針過程中因患者體位改變而導致彎針、斷針的弊端。再加上浮針小巧,管座為聚乙烯材料,有一定硬度,針刺方向、角度、深度更容易把控。由此可見浮針具有安全無副作用、操作簡單等優點,適合臨床推廣使用[16-18]。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治療后各時間點VAS評分、CMS評分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這兩種方法均可緩解疼痛、改善肩關節活動范圍。而治療組各評分較對照組改善更優(P<0.05)。表明聯合治療臨床療效更加顯著。相對于傳統針灸,浮針留針時間更長,能做到長時間刺激;留針時患者可以進行肩關節活動,一定程度上分離了粘連組織,從而改善患者肩關節的活動范圍。玻璃酸鈉作用于關節腔內,立足于治本;浮針作用于皮下MTrP點,立足于治標,內外結合,標本兼治,從短期看有利于減輕疼痛、改善肩關節功能,從長期看可以作為保守治療無效且拒絕手術治療患者的備選方案,以恢復其日常生活的能力。且由于患者治療后即感疼痛減輕、肩關節功能較前改善,會增加其對醫師的信任程度及依從性,有利于患者堅持治療,提高生活質量??梢?,聯合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單一治療的不足。
本研究的不足在于樣本數量較少,需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的臨床試驗,并加強對患者進行中、遠期隨訪。綜上,浮針配合玻璃酸鈉治療凍結肩能明顯緩解疼痛、改善肩關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