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文
(湖北孝感市孝南區臥龍鄉衛生院,湖北 孝感 432000)
老年階段為人生中較長的一個階段,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階段,老年期的生存質量是直接影響老年人群生活幸福的關鍵所在[1]。隨著人年齡的不斷增長的過程中,會經歷從生長、發育、強壯到衰退的過程,步入老年階段后,機體功能的衰退也是必經的過程中[2]。在人步入老年后,隨著年齡的不斷增加,人體的機頭、骨關節及內臟等都會出現程度不同的退行性改變,機體中的各項機能也處于不斷衰退的狀態下,機體功能較差,因此易發生一系列的慢性病[3]。老年慢性病中常見的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老年人的本身機體功能就較差,再加上慢性疾病發生的影響,極易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較大的不利影響,加重老年人的心理及身體負擔,進一步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較大影響,降低其生活質量[4]。有相關資料顯示,導致老年慢性病患者病情反復、得不到有效控制的原因包括不良飲食習慣、生活習慣、缺乏合理科學的運動等,加上許多老年患者記憶力衰退、對疾病的認知能力有限,對疾病的認知存在一些誤區,在用藥過程中可能無法嚴格按照醫囑定時、定量地用藥,導致老年慢性病無法得到有效的控制,對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了較大的不利影響[5]。因此,社區醫生需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對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情況進行干預。為尋求更佳的護理措施,本研究就強化護理措施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探究,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80例進行分析。隨機分為2組,各40例,其中觀察組,女性18例,男性22例,年齡為62~83歲,平均(72.31±13.86)歲;對照組中,女性19例,男性21例,年齡為61~82歲,平均(72.46±13.74)歲。納入標準:①年齡超過60歲者;②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凝血功能疾病者;②存在嚴重感染性疾病者;③重要臟器功能嚴重病變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式,對患者的情況進行了解,為患者開展用藥指導。觀察組則采用強化護理措施,護理措施如下:①健康教育。護理人員需定期為患者開展上門隨訪工作或定期通知患者于社區參加健康知識講座活動等。為患者講解慢性疾病相關的重要知識,使患者對慢性疾病有大致的了解。為患者講解慢性病的常見誘發因素、疾病的進展過程、應急處理方式及病情進展期處理方式等,使患者了解定時用藥的重要性。且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為患者講解一些關于居家治療中的自我護理方式,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中實行。②心理護理。由于慢性疾病大多病情較長,患者長期受到病情的影響,需長期用藥,因此在發病后,易產生較多的負面情緒,如擔憂、焦慮、焦躁等情緒,這些負面情緒的存在不僅會對患者的病情發展產生不利影響,還會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可能出現患者自行停藥、自我放棄治療等不良情況。因此護理人員應定期為患者開展心理護理措施,為患者講解按照醫囑用藥成功控制疾病的案例等,引導患者的信心堅定,能提升自我監督能力。③用藥護理。為患者講解正確的用藥方式,為患者講解藥物的應用原理、作用等,告知患者定期用藥的重要性。定期通過打電話或上門隨訪的方式,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了解,監督患者的用藥情況,對患者的用藥習慣進行規范。④指導患者自我監督病情。護理人員應為患者講解自我監督病情的正確方式。若患者存在糖尿病,則為患者講解正確監測血樣的方式,如患者存在高血壓,則為患者講解測量血壓的正確方式,便于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為患者講解出現何種癥狀時需就醫治療,促進患者風險意識的提升。⑤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為患者講解飲食的相關知識,對患者的飲食情況進行規范,使患者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則進食。并為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告知患者需禁煙戒酒,禁食腌鹵、濃茶、咖啡、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營養均衡。⑥運動護理,護理人員應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使老年患者能每日進行適量的運動。⑦隨訪。每周為患者進行一次隨訪,社區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用藥情況、病情情況進行了解,上門檢測患者的血壓或血糖等情況。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對比兩組ADL評分及自我護理意識評分,以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自我護理能力越強。對比兩組健康知識認知度,分為熟悉掌握、一般掌握及未掌握。認知度=(熟悉掌握+一般掌握)/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18.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分)

表1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分)
組別 例數 生活質量評分觀察組 40 82.35±15.46對照組 40 70.51±12.86 t-3.724 P-0.000
觀察組ADL評分及自我護理意識評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ADL評分及自我護理意識評分(±s,分)

表2 對比兩組ADL評分及自我護理意識評分(±s,分)
組別 例數 ADL評分 自我護理意識評分觀察組 40 78.62±16.74 83.41±17.96對照組 40 65.39±15.47 71.56±14.64 t - 3.671 3.235 P - 0.000 0.002
觀察組健康知識認知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健康知識認知度[n(%)]
隨著人年齡的不斷增長過程中,身體各項機能會不斷衰退,因此老年人群成為了慢性病的高發人群。而隨著如今老齡化趨勢的加重,老年慢性疾病患者數量不斷增多,加上如今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等方面的變化,慢性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6]。有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在老年人群中,約有92%以上會罹患慢性病,且大多數患者常合并多種慢性病同時發生[7]。許多患者在患病后,常在醫院接受一段時間的治療后,在病情穩定時便出院接受居家治療,而由于老年群體及慢性病的特殊性,大多數患者身體體質較差、自我護理能力較差,導致其在用藥過程中常會出現難以按照醫囑用藥的情況,加上慢性疾病病程長且易反復,需要長期用藥才能控制疾病的發展,因此易造成老年患者的慢性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8]。過去許多社區醫院采用的方式為常規護理方式,在該種護理方式下雖能從一定程度上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但卻無法起到理想的護理效果。在強化護理措施的干預下,能通過心理護理、健康教育、飲食指導、自我病情監測等護理措施的開展,提升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對患者的生活及飲食習慣進行有效規范,能有效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也能減少患者的不良情緒。從而促進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有效提升,起到較好的護理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生活質量評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ADL評分及自我護理意識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健康知識認知度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社區老年慢性病中,通過強化護理措施的實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促進患者對自身疾病認知度的提升,護理效果較好,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