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盧洪蕊
摘 要:強化過程管理和考核是培養學生工匠精神和提高技能培養的科學方式。本文主要從校企雙師共管共評、校企共建考核評價平臺、考評注重工作質量和效率、教考分離等方面建立健全職業教育質量評價模式,以提高人才質量,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
關鍵詞:考核模式 反饋機制 質量與效率
課 題:本文系山東省教育教學研究重點課題“職業院校工學一體化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編號:2018jxz4007)的階段性成果。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職業教育必須適應經濟發展對人才技能的需求,建立多元考核模式,強化過程評價,構建工學一體化考核模式,激勵學生自主學習,促進技能成才、技能就業。
一、校企共管共評,強化過程性考評
構建工學一體化考核模式,對接職業標準、企業崗位需求和相關法律規定,學校、企業或行業協會需共同制訂培養方案、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技能鑒定標準和考核方案,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質量。校企共管共評是過程性管理和評價較常用和有效的方式。師傅和教師根據學生工作表現與崗位意識、工作項目進度、工作質量與效率、學習表現與效果等職業能力、職業素養、學習能力和行為品德進行量化評價或綜合性評價。
校企要共建質量評價平臺,制訂科學的考核制度、考評程序、評價量表和結果公示程序與方法;注重科學性、合法性、公平公正、激勵性和促進作用,注重學生的差異性;注重考核結果的可視性與隱私性;要注重考評的時效性、全面性、針對性和目的性;采用多元智能評價,以分數計量的量化評價和以文字描述的定性評價或等級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要堅持日有記錄與點評,周有小結,月有總結。學生每個月必須提交完成的工作單(數量與質量)或項目進度表、工作報告和學習報告、工作考核與技能考核表(自評和小組評價)。成立由學校相關機構與教師、企業人事管理和考核部門、企業技術部門與專業技術骨干、企業師傅或聘任的行業協會專家和國家確認的培訓評價專家等組成的考評工作室(組),負責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總結,形成結論并公示。對過程性考核必須進行隨機檢查和督導,注重激勵性和高質量意識;項目和教學模塊階段考評由校企雙師和考評工作室負責組織,考試場景必須包含企業的真實崗位和企業的工作任務或項目。
校企要嚴格落實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要求,強化學習過程考核、工作過程考核,規范過程性考核內容、指標、程序、成績運用,提高過程考核和實踐技能考核在課程總成績中的比重。嚴格考試紀律,健全多元化考核模式,完善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檢測、評價與反饋機制,引導學生自主管理、自主學習、提高效率。強化對工作過程、學習過程、工作學習(實習)報告、產品(作品)檢測等教育教學環節的全過程管理和考評。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評價主要有學生自評、小組評價、校企雙師共評、校企組織共評以及聘請第三方考評等。
二、校企共建考核評價平臺
校企可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創新評價方式,探索開展學生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校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考核評價平臺,建立互動互評機制,對學生的工作過程和學習過程進行監督,對工作質量與效率、產品質量、學習質量等進行考評。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設置虛擬的工作場景,進行考核評價。建立工學一體化教學清單和考核手冊。完善評價結果運用,綜合發揮評價的導向、鑒定、診斷、調控作用,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突出工作質量和效率評價
校企要注重以工作效率、操作和流程規范、產品質量來評定學生成績,不應當以單件零件或產品所符合的技術指標來評定成績,應當按照在一定時間內完成規定的產品數量、產品合格率來評定學生成績。學生操作標準規范,流程工序嚴謹,優質產品率越高,成績越高。因為產品一項不合格就是不合格產品,企業出售不合格產品是違法的。當然,評價還要加入規范操作考核、崗位考核、素養考核等,比如,數控技術應用考評采用制作車床尾座的工作任務。該任務要求學生制作8個零件,每個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制作規定數量的零件,全部合格才能計分,優質產品愈多分愈高;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同時要提交工作頁和工作報告,根據其質量計分。學生在期末將零件組裝成尾座產品,根據其是否達到設計和使用要求,作為期末成績。這樣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過程中精益求精,堅持高標準、嚴要求,保證質量。
四、建立產教融合工學一體教學評價機制
校企成立評價小組,加強自我檢查和考核。企業或行業協會要全程參與,根據法律法規和合作協議、學徒制培訓方案等制度章程,共同構建工學一體教學評價機制,開展教學質量檢查評估、專業設置規劃和課程模式評估、技能人才培訓檢查評估、學徒制評估、崗位(工作站)考核、畢業生回訪和社會調查。強化質量觀念,注重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學做教融合統一,將對專業知識、人文素養、職業能力、職業素質等的傳授和培養融入工作過程。企業在檢查和評估中全過程參與并發揮主導作用,才能真正實現教學過程對接工作過程、專業設置對接產業,從而不斷提高培養質量。
五、建立評價反饋機制
建立評價反饋機制。評價考核務必高效、實事求是、規范、準確,及時反饋給評價對象。校企組織、企業師傅和教師要及時根據評價結論,改進培養方式方法,強化校企共同育人機制,調整進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標準。引導師生通過評價反饋,反思自己的不足,矯正自己的行為,制訂新目標和行動計劃或根據評價結論調整崗位和專業方向。教師要通過一對一的交流、幫扶,引導學生樹立信心、保持恒心、磨煉韌勁、調整心態,以工匠精神精雕細刻,提高工作效率和學習效率,幫助學生持續進步。
六、創新第三方評價機制
學業終結性評價應當由學校和企業聘請有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如行業協會、國家認可的培訓評價組織、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機構或國家考試機構和平臺)組織實施。鼓勵學生參加國家學分銀行組織的考試、學習成果認定,積累、轉換學分。鼓勵學生通過參加國家或培訓評價組織開展的技能考試鑒定取得職業資格證書。
建立科學的工學一體化考核模式,因材施教,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學風,德技并修,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使職業教育適應市場需求促進經濟發展,促進學生高質量就業。
參考文獻:
[1]郭福春.以規范的課程設置推進職業院校教學改革[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
(作者單位: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