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婭 肖文君
摘 要:職業學校想要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優秀技術技能人才,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必不可少的。由于“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模糊、招收渠道單一以及培訓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導致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具有一定難度。本文通過分析現實情況,提出了擴寬教師引進渠道、完善培訓制度以及完善認定標準等解決對策。
關鍵詞:“雙師型”教師隊伍 職業學校
課 題:本文系基金項目“產教融合背景下中職專業課程體系構建”(課題編號:2020C034)的研究成果。
職業學校專注于培養專業技術技能人才,而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關鍵是有一支既具備理論知識又有技術應用操作能力的“雙師型”教師隊伍。職業學校想要體現新科學技術的教學特色,培養一批集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為一體的高級新型技術技能人才,那么建設一支既能夠滿足職業教育發展所需,又能夠保證新技術實踐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是必不可少的。
一、“雙師型”教師的內涵與特征研究
(一)“雙師型”教師內涵
1990年,王義程在《建設“雙師型”專科教師隊伍》中第一次提出“雙師型”教師的概念,強調了“雙師型”教師怎樣做到關注實踐操作性。后來,有學者認為“雙師型”教師不僅要關注專業實踐,還要提高自身教學素質。現在有學者認為“雙師型”教師不僅需要提高教師素質還需將教學能力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由此可以看出,關于“雙師型”教師的內涵解釋越來越完整,筆者總結出“雙師型”教師必須具有教學能力、教師素質以及解決專業實際操作問題的能力。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特征
新時代的“雙師型”教師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師“雙師型”隊伍,這樣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具有實際操作能力過硬、理論基礎知識扎實、教師品德崇高以及素質優良的特點。
1.素質實用性
教師必須掌握專業課程理論知識和具備課堂教學能力,授課內容緊跟新時代發展技術理論,教授滿足學生專業課程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教師必須同時具備教學能力和崇高的師德,必須率先做出表率才能使學生真正地尊重教師,只有具有師德的教師才能做到關愛學生和熱愛教師這個職業。職業學校教師比普通高校教師更要善于自我調節和保持心理平衡,擁有一個良好心態才能合理有效地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
2.專業實踐性
職業教育是以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為重點,教師必須擁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協助學生利用理論知識完成實踐操作。所以,職業教育教師應不定期到企業培訓,及時了解專業信息發展的最新情況。通過企業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性和實踐性,從而使教師在實踐操作中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做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必須同時具備教學專業性和實踐性。
二、“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問題
(一)結構單一,能力欠缺
現在職業學校的教師大多數都是高校畢業后就被招聘到職業學校,這類教師普遍缺乏實踐操作能力,從企業招聘的教師普遍存在理論知識薄弱的現象,真正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起來的“雙師型”教師很少,這導致一些理論課教師不清楚運用不當的理論知識會出現什么樣的實踐操作問題,一些實訓課教師不清楚如何利用理論知識來解釋實驗出現的問題及原因,而其中的企業教師還缺乏教師教學能力。
(二)認定標準模糊,內涵界定不清
我國職業教育對于“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在國家文件中頻繁提及,但沒有做出明確的內涵界定,由此形成了四種理解。第一種從教學能力角度理解為“雙素質說”,即同時具備教師教學和技師操作的基本素質;第二種從職稱角度理解為“雙職稱說”,即同時具備教師和工程師系列職稱;第三種從證書角度理解為“雙證書說”,即同時具備教師資格證和技能證;第四種按能力理解為“雙結構說”,即教師和技師共同授課,讓學和做真正結合。
(三)培訓制度不完善,激勵機制不成熟
目前針對“雙師型”教師的培訓主要還是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短期集中培訓和進企業實踐等形式,培訓方式單一,缺乏頂層設計,培訓效果難以監控,不能滿足職業學校教師的實際需求。現在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解決了“雙師型”教師數量問題,但很多教師或者職業學校仍然沒有認識到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導致“雙師型”教師質量不高。
三、解決“雙師型”教師隊伍問題的策略
(一)拓寬招收渠道,擴大兼職比例
為解決“雙師型”教師數量不夠、質量不高的問題,教師招聘不僅要延續高學歷、高職稱人才,還應該拓寬傳統招聘教師渠道。企業招聘要更加符合“雙師型”教師要求,教師不僅能夠滿足學校的素質教育,又能夠以豐富的實踐經驗帶領學生解決實驗課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為職業學校的課程建設做出新的貢獻。兼職實訓教師必須滿足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或者是在本行業具有多年工作經驗。這樣的教師隊伍中的教師可以互相學習理論、實踐和管理等,實現從普通教師到“雙師型”教師的轉變。
(二)完善資格認證,嚴把入行標準
“雙師型”教師資格應作為一類教師資格列入教師資格制度,避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分離,提高職業教育教師的入行標準,體現職業教育教師的專業性、技術性和規范性。從專業角度出發,嚴格把控教師的入行標準,明確“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充分發揮“雙師型”教師隊伍所擁有的示范和引領作用。
(三)完善培訓機制,規范激勵制度
“雙師型”教師的培訓以校企合作為主,目的是培養教師的操作和管理能力,及時了解新型生產技術,充分地將新工藝、新知識、新技術與課程相結合。教師參加的企業評估應該直接與教師評估掛鉤。職業學校應激勵教師主動參與培訓。
參考文獻:
[1]唐林偉,董桂玲,周明星.“雙師型”教師專業標準的解構與重構[J].職業技術教育,2005(26).
[2]肖鳳翔,張弛.“雙師型”教師的內涵解讀[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15).
[3]楊公安,劉云,米靖.“雙師型”教師“七位一體、多元立交”培養體系研究[J].職教論壇,2020(4).
[4]劉佳雯,聶勁松.規范與導引:“雙師型”師資建設邏輯與倫理審思[J].職教論壇,2020(2).
[5]鄭秀英,周志剛.“雙師型”教師:職教教師專業化的發展目標[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27).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