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教學指南》)對復合型翻譯人才的培養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在我國翻譯專業本科教學過程中,存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師資隊伍結構建設不合理,教學條件不夠充分、教學過程與方法有待優化等問題。對此,本文結合當前翻譯人才培養現狀,提出針對性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國家標準;復合型翻譯人才;現狀問題;對策探討
【作者簡介】徐業松(1991-),男,貴州黎平人,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學科教學、翻譯理論與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信息技術時代課堂教學變革與融合路徑研究”(項目編號:CX20200512)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廣東省教育廳青年創新人才類項目(人文社科)“科學—人文教育的初步探討”(項目編號:2018GWQNCX160)的研究成果。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翻譯教學模式與當今社會對翻譯人才要求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為了適應國家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需要和進一步提升我國翻譯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于2018年1月30日和2020年4月分別頒布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外國語言文學類)》(以下簡稱《國標》)與《教學指南》,明確了高校各專業建設與發展的基本原則和總體方向,并為各專業創新發展提供了行動路線和解決方案。然而,在傳統翻譯教學體系下培養的學生,普遍缺乏市場競爭力,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因此,根據《教學指南》對復合型翻譯人才的培養要求,并結合社會發展趨勢,剖析翻譯專業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探討應如何科學有效地培養復合型翻譯人才,成為當前翻譯教學研究中亟待解決的課題。
一、《教學指南》對復合型翻譯人才的培養要求
“復合型翻譯人才就是指掌握翻譯以及另一個或多個專業(或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翻譯人才。這類翻譯人才具有知識集成、能力復合、素養全面的特點,符合當今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綜合化、多元化趨勢”。關于培養復合型翻譯人才,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明確指出,“翻譯專業旨在培養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職業道德、較深厚的人文素養、扎實的英漢雙語基本功、較強的跨文化能力、厚實的翻譯專業知識、豐富的百科知識和必要的相關專業知識,較熟練地掌握翻譯方法和技巧,能適應國家與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能勝任各行各業口筆譯等語言服務及國際交流工作的復合型人才”。在培養規格方面,《教學指南》對翻譯專業學生的素質、知識和能力三個維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進一步細化了翻譯專業學生應承擔的職責和學習方向。
二、翻譯專業本科教學的現狀
1. 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翻譯專業從取得獨立學科地位,到逐漸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發展的十多年時間里,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也存在著低層次的惡性競爭。在申辦翻譯專業教學點時,很多學校沒有充分考慮到人才培養定位是否明確,只是盲目跟風,爭奪專業辦學點和教學經費。盡管開設翻譯專業的學校和報考翻譯專業的學生人數眾多,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令人擔憂。出現以上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校沒有肩負起新時代所賦予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未能通過充分整合地方資源、依托學校特色進行錯位競爭。
2.師資隊伍結構建設不合理?!督虒W指南》指出,教師隊伍建設應考慮三個方面:師資結構、教師素質和教師發展。就目前來看,翻譯專業教師趨于年輕化、高學歷和高職稱方向發展,但大部分教師的學科專業背景為外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應用語言學及英語學科教育等領域,他們缺乏系統地學習翻譯理論、翻譯技術方面的知識和長期從事口筆譯翻譯實踐的經驗,加之對翻譯行業和翻譯教學缺乏足夠的認識,因此難以在學習和實踐中給學生提供科學有效的指導,造成翻譯教學與市場和社會需求脫節。雖然各大高校采取了一些具有建設性措施來扭轉這種局面,如定期開展教師培訓或舉辦學術研討會亦或教師技能大賽,以此培養既懂外語又懂專業的“雙師型”教師,但成效甚微。
3.教學條件不夠充分。翻譯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教學條件的改善,然而有些學校領導層仍然對外語專業的認識不夠清晰,持有個人偏見。甚至有個別學校領導層片面追求學校學科專業數量,認為英語專業和英語學科門檻低,是“一支粉筆專業”,所以最容易成為數量突破口。翻譯是一門跨學科、寬視野、廣知識的應用型專業,不僅需要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購買豐富的圖書資料和網絡資源,而且需要投入較大的經費,才能確保人才培養質量。從翻譯專業對教學條件的要求來看,學校應配備能滿足教學需要的語言實驗室、口譯實驗室和翻譯技術實驗室等設施,具有相對穩定的實踐基地以及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但實際上很多學校要么沒有配備這些設施,要么就是物不能盡其用,除上課之外,平時處于閑置狀態,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
4.教學過程和方法有待優化。隨著當前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伴隨而來的必定是一場“課堂革命”?!吨袊逃F代化2035》指出,現代教育要更加注重因才施教,更加注重融合發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以及豐富并創新課程形式。可以說課堂教學的質量關乎人材培養的成敗。“學校教育最核心的工作是人才培養,人才培養最重要的渠道是課堂,在人才培養中發揮最重要作用的就是教師。”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不少教師對職業缺乏敬畏,在應對教學檢查上也是敷衍了事,蒙混過關,其課堂要么是毫無生氣的“填鴨”,要么是放任自流的“灑脫”或天馬行空的“自如”,整個教學過程沒有明確的思路和目標,以致學生沒有足夠的興趣和自覺性去進行深挖和探究或翻譯實踐。造成以上問題,歸根結底還是由于教師沒有處理好教學與研究之間的關系。
三、復合型翻譯人才培養的對策探討
1. 合理定位翻譯人才培養目標。在經濟全球化大背景下,翻譯行業逐漸趨向專業化和精細化發展,翻譯對象也從原來的文學翻譯為主轉向帶有跨學科性質的非文學翻譯。因此,學校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確定學校的人才培養定位。教師要結合地區優勢產業和學校特色,構建“外語+專業”的翻譯教學課程體系,突顯翻譯專業中交叉性與跨學科的“新文科”特點。首先,教師應指導學生制訂一份包括近期目標與長期愿景的可行性計劃,鼓勵學生擺脫對教師的依賴。其次,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涉足感興趣的學科翻譯方向和行業背景,使學生的知識呈多元化發展趨勢。最后,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學生需參照培養要求,正視自身不足,及時查漏補缺,逐漸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抗壓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努力成為具有豐富的百科知識、深厚的人文素養和扎實的雙語基礎以及厚實的翻譯專業知識的復合型翻譯人才。
2. 堅持“外引內培”,建立招聘和培養“雙師型”教師的長效機制?!巴庖笔侵笇W校為了提升現有師資力量的整體水平,而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人才的一種方式和手段?!皟扰唷笔侵笇W校充分利用校內外的各種優勢資源,有目的、分層次、分類別、分階段地對專任教師進行培訓,以促進教師專業團隊的建設與發展,提高教師個人業務能力和育人水平,引導教師在專業發展方面的快速成長。“外引”是增加高素質師資人數、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匯集資源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有效抓手,“內培”是教師團隊建設、提升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的根本保障。二者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共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和教學能力的整體提升。
翻譯專業的專業性、廣博性和雜糅性特點決定了翻譯專業教師應具備基本的專業素養和行業要求。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學校應從學校長遠發展的目標和教師個人職業發展的角度制訂科學的教師招聘方案和教師個人專業素養培訓規劃。招聘教師時,學校應重點考察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師風師德、學緣背景、職業能力和教學水平,將思想政治素質和業務能力雙重考察落到實處,確保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高校教師隊伍”。為了更好地掌握市場行業動態,滿足市場與社會對翻譯人才的需求,學??梢耘c相關院校、政府外事部門和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重新整合師資隊伍,激發翻譯教師的團隊協作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對于教師,學校要通過互補的方式有計劃、有目標、分層次、分類別地開展人員培養,實現教學資源整合。
3. 整合教學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格局。學校領導層要提高對外語專業的認識,提供可以滿足外語專業師生教學所需的經費保障。同時,與外語翻譯相關的院系要自力更生,通過進行一系列改革,積極探索出一條資源集約和學科交叉融合的發展新路徑,實現教學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翻譯專業有其特殊性,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綜合性學科,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還需要進行大量的翻譯實踐訓練并獲得科學有效的指導,才能取得質的飛躍。 在對教學場所和實驗室的使用上,應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制訂合理的規章制度,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便利,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4. 優化教學過程及其方法,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課堂是教師實現自我價值的主戰場,是教學研究的根本所在,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渠道。學校需發起一場“課堂革命”,著力解決上述翻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課堂改革與教學質量監督雙管齊下。一方面,教師應以課例研究為突破口,緊緊圍繞課程內容、類型、能力和素質要求,展開集體討論和設計教學方案,并根據課堂觀察、課后訪談和反思,反復研討和打磨,探索出科學的翻譯課堂教學模式。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大教學督導力度,確保各項要求落到實處,以切實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其次,教師要統籌好課堂與課后之間的關系。教師應明確教師的職責與學生的任務,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任務并要求他們撰寫讀書報告。在翻譯實踐上,教師應借助CAT工具,開展翻譯項目教學,并組織和指導學生模擬真實口譯場景,進行翻譯實踐訓練。同時,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任務和翻譯實踐任務進行定期檢查,開展小組互評和教師點評,確保學生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提高其綜合能力,為適應市場和社會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武光軍.復合型翻譯人才:我國翻譯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改革方向[J].外語界,2011(3):2-8.
[2]教育部高等學校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南(上)[S].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0.
[3]張旭春.《國標》與《指南》框架下英語專業改革芻議[J].外國語文,2020(5):8-13.
[4]仲偉合,趙軍峰.翻譯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要點解讀[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2):289-296.
[5]王薔.課例研究——植根于課堂的外語教師專業發展途徑[J].中國外語,2020(6):5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