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管理委員會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
在青島建設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以下簡稱上合示范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宣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親自審議的重大任務和重大戰略決策,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的戰略思考,對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形成高水平對外開放新格局的戰略推動,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戰略布局。2019年9月,國務院批復《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總體方案》。上合示范區啟動建設以來,始終倡導“以和促合、以義相合、以誠潤合、尚合求合”的理念,積極拓展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商旅文化交流等領域合作,各項工作全面展開、縱深推進。
上合示范區自覺融入國家總體外交大局,積極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著力加強各領域、雙多邊對外交流合作,加快打造新時代對外開放新高地。
一是對外友好交往渠道越來越寬。通過“云聚上合·共謀發展”“友城合作·共創未來”線上對話、線下會談等形式,遍訪上合組織國家駐華使領館,拜會上合組織相關國家駐華大使,對接上合組織秘書處、中國—東盟中心秘書處、中葡論壇秘書處,完成“3個200”目標,即拜會200多位使節、200多家企業、線上線下舉辦200多場次推介活動,不斷拓展上合示范區的“朋友圈”和影響力。上合組織秘書長諾羅夫、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莫因·哈克、塔吉克斯坦駐華大使薩義德佐達、白俄羅斯駐華大使尤里·先科、阿塞拜疆駐華大使杰納利等先后來函,對示范區的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二是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常態運轉。成功舉辦主題為“共享上合機遇,共謀開放發展”的2021上海合作組織國際投資貿易博覽會暨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青島論壇,成為國際雙多邊地方經貿合作交流的重要載體。來自34個國家的近2000家企業參展,達成意向采購額近20億元,是青島史上參會國家最多、參會駐華使節最多的專業性博覽會。上合博覽會將每兩年舉辦一次,努力打造成面向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化品牌展會。
三是城市經貿合作關系日趨緊密。立足于打造與上合組織國家相關城市交流合作集聚的示范區、與上合組織國家相關地方間雙向投資貿易制度創新的試驗區、企業創新創業的聚集區、“一帶一路”地方經貿合作的先行區,積極加強友城、園區合作。2021年以來,上合示范區已與上合組織國家的22個城市、地區舉行線上經貿對話活動,與17個國家的4個城市、21個園區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俄羅斯中心”“巴基斯坦中心”等上合元素突出的項目落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倡導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推動在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方面作出更多制度性安排”,倡議“把上海合作組織打造成互利共贏的典范”。上合示范區圍繞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依托通達全球的多式聯運物流體系、便捷多元的物流金融服務體系,從貿易、金融、產業等多個方面出臺政策,推動各類要素在上合示范區互動耦合、實現增值,加速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
一是完善政策配套體系。出臺加快培育國際貿易競爭新優勢的實施辦法,推出支持貿易主體集聚、跨境電商發展、服務貿易發展等系列舉措,促進國內國際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全力培育全球貿易競爭新優勢。對面向上合組織國家開展外貿進出口及跨境電子商務業務的企業,制定針對性獎補政策。
二是優化貿易服務體系。發布“中國對上合組織成員國貿易指數”,從貿易規模、發展速度、貿易質量和貿易主體4個維度建立具有上合特色的指標體系,探索對上合組織國家貿易發展狀況的量化評價,為企業開拓上合組織國家市場提供信息支撐。創新實施“上合·銀關通”關稅保函業務新模式,企業憑借“擔保文書”可享受“先放后繳、匯總納稅”的通關便利服務,有效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有力推動了貿易便利化。
三是培育新型貿易主體。著力優化貿易生態,先后引進新疆鴻運達、遠洋大亞等10余家企業入駐,吸引中外運等60多家“多式聯運承運人”開辦業務,簽約中商民生、新港洲、大微360等商品貿易平臺,上線運營京東上合特色商品館,各類貿易主體加速集聚。商務部批復支持上合示范區油氣全產業鏈開放發展,規劃建設中國北方國際油氣交易中心。2021年上半年,上合示范區新引進貿易主體433家,預計完成進出口貿易額115億元,同比增長48.5%,其中對上合組織國家12億元,同比增長84.6%,努力打造國際貿易創新發展高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更好發揮青島在‘一帶一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建設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加強我國同上合組織國家互聯互通”。上合示范區聚焦貨物流通需求,重組交通資源,重塑運輸布局,構建特色鮮明、四通八達的國際物流大通道,打造上合組織國家面向亞太市場的“出海口”,實現與上合組織國家和日韓互聯互通,吸引和匯聚全球要素資源。
一是變物流“散裝”為多式聯運的“整裝”。針對以往物流企業和資源分散經營、“單打獨斗”等問題,一方面,充分發揮膠州海關優勢,整合山東濟鐵膠州物流園、中鐵聯集青島中心站等多方資源,組建上合示范區青島多式聯運中心,加快打造面向日韓、對接上合組織國家市場的“海陸空鐵”一體式服務物流基地。另一方面,放大青島口岸多式聯運功能優勢,在全國首創海關貨物在途監管系統,打造車站港口之間的貨物專用通道,實現海鐵無縫對接,初步構建起“西聯中亞歐洲、南通南亞東盟、北達俄蒙大陸、東接日韓亞太”的國際多式聯運貿易大通道。
二是變物流“中途編組”為班列“整列直達”。針對以往從青島發往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物需要中間換裝、重新編組、辦理繁雜清關手續等情況,創新歐亞班列常態化運行模式,開行齊魯號歐亞班列“上合快線”,著力解決以往常規班列中轉慢、成本高等問題。目前,從青島發出的貨物實現整列出境,可直達上合組織國家主要物流節點城市,與常規班列相比,時間節省10%—15%,總體運輸費用平均節省7%—10%。現已常態化開行國際、國內班列22條,通達上合組織及“一帶一路”沿線18個國家的46個城市,點對點班列直達阿拉木圖、比什凱克、巴庫、倫敦、漢堡、米蘭、伊茲米特,平均每周發運8—10列。2021年上半年,推出全國首班冷鮮蔬菜專列、山東首班對外承包出口專列、首班跨境電商專列、簽發山東首筆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一單制”提單等多個“首班”“首單”,集裝箱作業量41.6萬標箱,同比增長33%,外貿進出口班列占貨運班列比重從2019年的不足10%,提升到目前的50%。
三是變“一線聯通”為“樞紐鏈接”。依托上合示范區歐亞班列集結中心,創新推出“歐亞班列+TIR(國際公路運輸)”新模式。中亞方向,開設中哈、中烏等全程TIR定班專線,打通中亞地區的主要陸路口岸;日韓方向,設立“齊魯號”韓國、日本營銷中心,將陸海快線延伸到日韓主要港口。通過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推動日韓班輪與中歐班列、TIR的有機銜接,全力打造集出口貨物集結、TIR報關、TIR驗證、車輛審核、海關查驗等功能于一體的國際聯運綜合港,為日韓與上合組織國家間的跨境運輸與貿易提供了便利。
2021年1月31日,山東膠州海關關員對“上合快線”膠州-巴庫首班班列進行監管檢查。(IC photo 圖片)
2020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擴大相互投資規模,加強數字經濟、電子商務、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領域合作”。上合示范區緊盯與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有經貿往來的企業、商協會,在搭建產業集聚承載、資源要素耦合、國際商事服務、制度創新策源等更高水平開放載體上下功夫,提升產業承載力和集聚度,與上合組織國家地方間經貿往來日益密切。
一是打造產業集聚承載平臺。堅持“向地下要空間,向空中要效益”,對標國內國際先進地區,開展10平方公里核心區域城市設計和地下空間規劃,規劃總建筑面積175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上合國際會議中心、上合商務中心等10個總投資264億元的項目,上合特色風貌初步展現。積極應對疫情影響,立足“打基礎、利長遠”,引進了一批與上合組織國家有廣闊合作前景的項目。2020年以來,共引進46個項目,總投資額達1605億元,其中有17個是上合元素項目。如Handle全球根節點(青島)項目將面向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國際標識解析服務,標識后的對象擁有全球統一、唯一的信息“身份證”,將有力推動工業互聯網走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助力青島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吉利衛星互聯網項目建成后將運營全國首個低軌衛星系統,將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智慧物流、智慧海洋運輸服務。
二是打造資源要素耦合平臺。建成啟用3萬平方米的上合國家客廳,現已吸引上合組織國家18家商協會的220名中外員工入駐。目前巴基斯坦中國中心、澳門葡語系國家商品館、阿塞拜疆國家品牌館、青島免稅國際跨境商品體驗中心已正式運營,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國家品牌館即將啟用,后續還將建設塔吉克斯坦等國品牌館,實現國家品牌館常態化運行。成立上合經貿學院,已舉辦公共政策評估及公共服務研修班、多式聯運國際物流運輸研修班、“一帶一路”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修班等援外培訓,來自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沿線26個國家的192名學員參加。先后舉辦首屆中俄青年創新創業與創意大賽、首屆上合全球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集聚上合組織國家相關資源要素的能力不斷提升。
三是打造國際商事服務平臺。上合示范區依托山東省、青島市的重視和支持,全力打造“‘上心服務·‘合您心意”服務品牌。線下引進4個國際法律服務機構和4家知名律所,線上搭建“法智谷”上合組織國家法律咨詢服務平臺。司法部授予上合示范區全國首批上合組織法律服務委員會交流合作基地。與24家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掛牌成立金融服務中心,總規模200多億元的54只基金相繼落地。
四是打造制度創新策源平臺。聘請上合組織以及“一帶一路”相關研究機構專家學者、企業家,成立上合示范區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進一步提高創新策源能力。立足上合經貿需求和應用場景,委托國內高端智庫展開制度創新研究,制定《2021年制度創新工作行動方案》,發布了首批10項制度創新案例,計劃年內出臺30項制度,啟動20項課題研究。創設“信用上合”——全國首個與上合組織國家間跨境征信平臺,相應加強外匯資本項目收入結匯支付便利化、企業外債注銷登記下放至銀行辦理等做法的宣傳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