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27日,上海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宣布成立。5月31日,軍管會重工業處委派朱兆衍等軍代表接管了中央機器有限公司上海機器廠第二分廠(后來改名為上海自行車廠)。
此前,上海自行車廠生產的自行車是“扳手”牌。經過技術革新后,為了區別于之前的“扳手”牌,廠里曾設計了新的商標,名為“熊球”,后來采用了“永久”這個諧音,寓意著產品質量要達到永久。
1949年底,“永久”牌自行車誕生了。1955年,第一工業機械部提出由上海、沈陽、天津三家自行車廠聯合設計標準定型自行車(簡稱“標定車”)。同年底,上海永久率先試制成功了110輛28英寸PA-11型平車,它的誕生是我國自行車產品由英制規格向公制規格全面過渡的起點。當時,一些職工提出能否同時設計一個與“永久”自行車相媲美的新商標,使之可以突出“永久”產品的特色和勃勃生氣。這一提議得到了廠部領導的重視。
之后,廠里讓邵再生擔任自行車美工工作。邵再生先后設計了多個永久商標圖案,但不甚理想。一個偶然的機會,邵再生從一本雜志上獲得靈感,產生以自行車形狀為構圖基礎的設計思路,并向上海美術設計院的專家張雪父請教。張雪父也覺得是個好點子。二人很快順著這個思路,反復推敲了許多構圖,最后由張雪父制作了一個以自行車象形體為圖案的永久商標,一直沿用至今。
1958年,這個將永久兩個漢字演繹為自行車造型的“永久”牌商標出現在了永久系列自行車上。
(半香摘自《永久故事》,東方出版社2021年1月版,《永久故事》編委會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