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修辭學發凡
作者:陳望道
出版單位:復旦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年
ISBN:9787309056150
定價:28元
新的時代、新的思想通常都需要新的語言形式來表達,如白話文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突破口,網絡語言、新媒體文風成為信息時代的風向標。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還是少年的陳望道先生就深切體會到語言文字的使用,也就是正確地掌握表達思想的工具,對于啟蒙運動和思想解放是極端重要的,并立志研究“以中國語文為中心的社會科學”。陳望道先生苦心著作的《修辭學發凡》,目前已成為學界公認的中國現代修辭學的奠基之作。筆者在開展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敦煌寫本《四分律》用字研究(編號:19FYYB026)”時,對該著作進行了研讀。陳望道先生首次在語言學的研究框架里系統、科學地闡釋了修辭學的方式、方法、原理和原則,這不僅為當時的文藝運動助了一臂之力,還對當代的語言學、修辭學和語文教學具有一定的指導、借鑒意義。
全書共分為十二篇,從宏觀上述說了修辭學的全貌,從微觀上則詳盡地分析了各種漢語修辭方式。在引言中,作者開創性地提出了“修辭以適應題旨情境為第一義”的理論綱領,創立了題旨情境說,發出現代語境學理論的先聲,并首次提出“修辭的兩大分野理論”,使得辭格理論更加系統化,扭轉了長久以來“修辭就是修飾文辭”的偏見。第二篇重點厘清了修辭和語言、語言和文字的關系,明確提出“修辭所可利用的,是語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其后,從“態勢語”“聲音語”“文字語”等方面具體闡釋了這一觀點,并由此預測出漢語文變遷發展的趨勢:語文合一、詞語構成多音節化、文法組織更加精密、靈便。第三篇至第九篇是該書的重點,也是最具開創性的理論部分——系統地闡釋了“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兩大分野,包括消極修辭和積極修辭的概念與特征、表達法式與修辭綱領等。總體而言,消極修辭是抽象的、概念的,其綱領為:意義明確、倫次通順、詞句平勻、安排穩密;積極修辭是具體的、體驗的,其修辭綱領體現為辭格與辭趣。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作者在此論述了形式與內容的辯證關系,力求“擺正思想內容和語言表達形式的關系問題”,強調“用內容決定形式的觀點來向形式主義進攻”,主張“研究修辭應以內容決定形式作為研究的綱領”,體現出其一以貫之的“不要把馬克思主義放在科學之外”的治學態度,擲地有聲,發人深省。第十篇至第十二篇主要論述修辭現象的變化、適應與統一,詳述語文體式的分類與繁復情況,同時從歷史的視角考察修辭學的萌芽、變遷與發展,指出了修辭學研究應有的態度。
對于修辭學的深切把握固然是枯燥、深奧的,但誠如陳望道先生所述,研究或學習修辭學,“大抵可以療治兩種病象:屑屑摹仿病,美辭堆砌病”,即不再因不知修辭的條理而盲目模仿古人,也不再忽略語言文字和題旨情境的關系而盲目堆砌辭藻。可見,《修辭學發凡》一書對閱讀賞析和寫作訓練也大有裨益。
(淮陰工學院人文學院 金雙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