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錦云
摘要:在市政工程建設中,采用鉆孔灌注樁技術可以有效強化基礎工程施工質量,保證施工便捷性、整體性、質量性。因此,我們必須要掌握鉆孔灌注樁技術要求,掌握每個施工環節的注意事項,對現場出現的問題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從細節出發來保證整體工程質量,發揮鉆孔灌注樁的工藝效益。
關鍵詞:市政工程;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優勢
1 鉆孔灌注樁應用優勢與技術要求
1.1 應用優勢。(1)采用機械鉆孔方法,相比預制樁可以建設孔徑更大、樁身更長的大型樁基礎。(2)鉆孔灌注樁技術可以適用于低洼、地下水位高等地質環境中,特別是不受地下水位限制這一優勢,讓該項技術逐漸成為主流。(3)樁基礎埋入深度較大,并且與土壤之間的摩擦阻力較大,所以可以抵抗冰凍產生的基礎變形問題,抗凍性非常好。(4)鉆孔機所采用的鉆頭具備旋削能力,可以對各類土壤鉆孔處理,即使是大口徑鉆孔或卵石地層,均可以鉆孔。
1.2 技術要求。(1)嚴格控制坍落度。導管混凝土依靠自重作用填滿孔徑,如果坍落度不足,即使提升了砂漿濃度也會造成較大的和易性差,導致灌注不到底或產生凹凸麻面效果,影響整體的成樁質量。通常要將砂漿坍落度控制在20-21cm左右為最佳。(2)滿足設計強度。砂漿單重要高于2400kg/m3,選擇重骨料。漏洞、地面間高度控制范圍在5-8m之間,這樣依靠砂漿自重即可填滿整個導管。(3)混凝土澆筑當中,導管要埋入0.5m以下的砂漿中,同時導管口在混凝土厚度中不得小于1m。嚴格控制導管插入深度,如果高度不足0.5m時,可能會導致混凝土局部凸出,降低了混凝土整體的均衡性;如果高度超過了1m,新灌注的混凝土會在已澆筑混凝土中流動,提高上層高度,不會造成混凝土整體破壞。所以,要嚴格控制導管在混凝土中的流動影響,避免造成堵塞問題。
2 市政工程中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
2.1 準備工作。結合市政工程施工現場現狀,采用反循環回轉鉆機、旋轉鉆機成孔,采用反循環回轉鉆機置換法清孔作業,水下混凝土采用導管法。需要事先掌握這些施工工藝特點和要求,做好施工方案會審工作。施工單位要選擇專業水平高、技術能力強的施工人員、技術人員,定期開展人員培訓、考核,特別是新技術、新設備,必須要提前掌握。施工材料進場時要嚴把質量關,需要對材料合格證、生產地、規格、型號等進行檢驗分析,各個參建單位負責人員質量驗收完畢合格后方可入場。在設備方面,要確保設備性能能夠達到施工標準,根據基礎工程量確定設備數量和規格,做好設備管理工作,完善施工配套設備以及水電系統,保證可以正常開展施工工作。
2.2 成孔施工。(1)放樣。采用坐標定點方式進行樁位放樣測量。確定樁體的中心軸線,并作為坐標值基線,采用坐標法、極坐標法確定中心點,偏差值必須要滿足建筑基礎工程驗收標準。使用全站儀測量樁孔,由專業人員(持有資格證書)開展測量工作,按照甲方提供的基準點進行測量樁位,使用鋼筋標示,長度控制在0.5m左右。在完成了放樣工作后,要對放樣精度進行檢測,如采用鋼尺檢測樁體之間的間距,有兩個人同時進行,確保樁基位置的精度。采用“十字”控制樁點位置,樁位和十字線重合。(2)設備準備。準備好鉆機,在正式鉆孔之前,對鉆機運行性能進行檢查,包括鉆機平整度、基座安裝平穩性,避免在鉆孔施工中產生位移。還需要提前做好桅桿調整,處于鉛錘狀態為最佳,鉆孔中心要對準十字線。(3)護筒埋設。護筒規格為12mm,采用鋼板材質設施,內孔徑要大于樁孔徑15cm。受到地層環境影響,需要對護筒尺寸進行調整,通常在鉆孔中需要鉆機下設2.5-12.0m長護筒,特殊部分回轉鉆機成孔下設1.5m護筒。采用鉆孔機下鉆到標準深度,壓入護筒。底部埋設深度不低于2m,筒頂部位與地面之間保持5m間距,護筒中心、樁中心偏差距離不得超過5cm。(4)固壁。不同鉆進方案的固壁方案也有所差異,應用旋轉鉆機成孔時,要先將一定量砂漿注入到孔中,之后加入一定量的膨潤土,這樣就形成了泥漿護壁。在回轉鉆成孔當中,可以采用自造粘土漿液制作護壁。
2.3 鋼筋籠施工。(1)鋼筋籠制作。所采用的鋼筋材料類必須要有合格證明、力學特性達標,提前進行驗證,按照工程設計圖紙制造鋼筋籠。鋼筋托架要在同一個平臺上,用固定環方法制作加強箍,這樣可以同時保證直徑、外形達到標準。主筋、箍筋要采用綁扎連接,主筋和加勁箍通過電焊連接。成型鋼筋籠應處于平臥狀態,在平整的場地中堆放,不得堆的過高,兩層即可。分段制作時,每段制作長度不得大于13m,采用雙面搭接方法焊接。每段鋼筋籠之間采用錯開電焊方法。將吊筋懸掛在上空位置,通過焊接方法固定鋼筋籠主筋和底部。在加勁箍、地面接觸位置采用方木墊上,可以減少沾土量、防止受潮。制作完畢將鋼筋籠運輸到施工現場,避免運輸過程中磕碰問題。(2)鋼筋籠安裝。運輸到施工現場后要對鋼筋籠質量進行檢查,對準上下兩節籠,相同平面主筋不得超過全部主筋一半。如果鋼筋籠無法順利入孔,不得強行改變鋼筋籠外觀,需要檢查外觀找出問題并修改,之后再下孔嘗試。鋼筋籠主筋保護層厚度不得低于50mm。采用保護層墊塊,豎向距離間隔2-3m設置一道保護層。垂直吊放鋼筋籠,慢提慢放,避免鋼筋籠碰撞,確保整體性、完整性,快達到樁底時,要更加注意,避免出現扭曲問題。
2.4 澆筑導管下設。采用雙螺紋接頭導管,上部與漏斗連接。根據孔深設計導管長度,距離孔底部位40cm。導管到現場之后要檢查是否漏水、漏氣、變形,保證接頭連接足夠牢固,同期還要展開水密性檢驗,水壓控制在0.7-1.0MPa。
3 市政工程中鉆孔灌注樁施工問題與對策
3.1 鋼筋籠上浮。在澆筑環節中,有可能出現鋼筋籠上浮等現象,這主要是因為澆筑中混凝土會順著孔壁上升,鋼筋籠周圍會產生上升浮力,再加上混凝土由下到上的壓力,從而導致鋼筋籠上浮。針對此類問題,可以從以下幾點出發:(1)嚴格控制導管埋設深度。如果導管埋設過深,則孔壁四周混凝土上升距離越長,提高了鋼筋籠上浮幾率。所以要不斷檢測埋管深度,控制拔管速度。(2)嚴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不得過小。如果坍落度小,會降低流動性,混凝土流動會靠近孔壁上升,提升了對鋼筋籠的摩擦力,導致鋼筋籠上升。通常坍落度要控制在20-21cm左右。
3.2 護筒外壁冒漿。埋設護筒過程中,沒有做好固定工作或者固定粘土松動,造成護筒偏移,導致外壁冒漿。一旦發現護筒外壁冒漿情況,要立刻聽鉆,挖除護壁四周不密實填土,使用含水量大的粘土填筑。
3.3 導管堵塞。如果在漏斗中出現了混凝土離析問題、內部混凝土質量不達標等,會增加導管出現堵塞的幾率。針對導管堵塞問題,要先將導管拔出,之后猛插導管即可打通,但導管下口深度要高于原來位置。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市政工程建設中,采用鉆孔灌注樁技術可以有效強化基礎工程施工質量,保證施工便捷性、整體性、質量性。因此,我們必須要掌握鉆孔灌注樁技術要求,掌握每個施工環節的注意事項,針對現場出現的問題采取針對性解決措施,從細節出發來保證整體工程質量,發揮鉆孔灌注樁工藝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和喜.市政工程中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研究[J].住宅與房地產,2017(3):99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