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品文

摘 要:中央紅色交通線由上海中共中央機關經香港、廣東汕頭、永定、長汀,到江西瑞金,是中共中央機關與各革命根據地聯絡的南方交通線。這條交通線所發揮的貢獻是巨大無比的。春生公祠就處于這條生命線的重要節點,文章分析春生公祠的歷史沿革及建筑特點,通過保護性修繕,發揮其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關鍵詞:紅色交通線;汀連縣;蘇舊址;春生公祠;保護修繕
中央紅色交通線是中共中央機關與各革命根據地聯絡的南方交通線。這條交通線由上海中共中央機關經香港、廣東汕頭、永定、長汀,到江西瑞金,由中共中央交通局直接領導。它是當時從國民黨統治區進入中央蘇區的主要秘密交通線。這條交通線水路并存,城鄉混合,曲折艱險,長達3000千米,站與站之間只能單線聯系,交通員也是單線接頭,讓當時我黨面臨險惡環境和勢力薄弱的情況下,能夠得以生存,與敵展開周旋并戰勝敵人。
長汀是中央蘇區的核心區,是紅軍的家。但在這個家里,也有叛逆者,有反動勢力,所以許多事情得秘密進行。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這是一條信息線、運輸線、更是一條生命線。春生公祠(圖1、圖2)就處在這條生命線的重要節點。
1 歷史沿革
其始建于清代。1930年5月18日,長汀縣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在這里召開,成立長汀縣蘇維埃政府,1930年10月改為汀連縣蘇維埃政府,政府機關設于此,同時兼任中央蘇區紅色交通線重要節點。
2 建筑描述
其是客家民居中典型的全圍式傳統民居,坐東南朝西北,建筑總長約41.26米,總寬約41.83米,總占地面積約1427.4平方米,建筑面積1165.8平方米。二進三開間,左右帶橫屋,前為圍屋的合院建筑。整體建筑為抬梁與穿斗式木構架相結合,單檐懸山頂。主落建筑與兩側橫屋,單檐懸山頂,主落建筑包括上廳、天井、下廳及次間廂房。上廳明間、次間及下廳次間均為穿斗式木構架,上廳供奉神佛、祖宗,下廳明間與過廊為抬梁式木構架,梁、雀替均飾有精美的雕刻。下廳門樓為內門樓,通向內雨坪、池塘,內門樓橫楣上鐫刻著“令史馀芳”4字。橫屋為穿斗式木構架,東北向橫屋共4間廂房,中間一過道,與外橫屋相連接,西南向橫屋共5間廂房,橫屋內側廂房多為寢室、餐廳、廚房、禾倉等。前圍屋位于主落及橫屋前側,為穿斗式木構架,單檐懸山頂,由外門樓、偏廳、過道、19間廂房及內外雨坪、半月形池塘組成。圍屋廂房多作禾倉或堆放家具、農具和雜物等用途。
外橫屋位于右側橫屋的右側,原有1間偏廳及5間廂房,建筑為穿斗式木構架,懸山頂。現廂房已坍毀,偏廳部位后期進行了改建。為便于人們出入,避免建筑內部太多的穿行和干擾,春生公祠除了外門樓大門外,主落兩側橫屋背立面開設有2個后門;前圍屋也設有過道及側門;外橫屋設有前門和后門,并與主落右側橫屋設有過道及側門連通。如此既解決了宅子交通,又使庭院空間有了分隔,既照顧到禮儀要求,又滿足了平時居家過日子的要求。遇有盜匪或火警還便于及時疏散。
3 價值評定
長汀涂坊鎮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共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曾被中央蘇維埃政府授予“第二模范區”的光榮稱號。汀連縣蘇維埃政府曾設在涂坊的賴坊村,中華村的黃家營、庵背頭、曹田三個革命基點村。坐落在紅坊村的“圍屋群”與永定土樓類似,近年來不少國際友人來涂坊鎮考察,已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重視。涂坊鎮人杰地靈,人才輩出,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涂通今少將、原武漢軍區第二政委張日清少將、原福建省軍區副司令涂則生少將的家鄉。以主落上廳為中心呈中軸線對稱布局,為客家傳統的府第式建筑風格。建筑布局合理,結構嚴謹,一些木構件雕刻精細,風格奇特,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4 建筑勘測概況
4.1 臺基、地面
主落上、下廳明間三合土地面缺失,水泥地面代替,次間廂房地壟缺失,露出土質地面,排水溝排水較通暢,無堵塞情況。橫屋廂房地壟缺失,露出土質地面,一進偏廳及過道三合土地面殘損嚴重,表面凹凸不平,二進偏廳過道卵石地面局部水泥砂漿抹面。
內、外雨坪均為卵石地鋪,雜草侵蝕嚴重。排水溝雜草滋生,致使排水不暢。門樓前后廊為卵石地鋪,局部雜草侵蝕;室內為三合土地面,局部凹凸不平。廂房外廊為卵石地鋪,局部殘損,室內為三合土地面,局部凹凸不平;偏廳、過道及其余廂房均為三合土地面,表面凹凸不平,殘損嚴重。池塘淤泥大量堆積,水質烏黑;卵石駁岸崩坍現象嚴重,駁岸殘損長度約36米。
偏廳部位原為三合土地面,后期水泥抹面;廂房地面雜草侵蝕嚴重;天井為卵石地鋪,雜草侵蝕嚴重;外圍排水殘損較嚴重,散水為卵石地鋪,雜草侵蝕。
4.2 墻體
主落外墻南立面和西立面為青磚墻,青磚局部酥堿,斷裂、缺失。東立面為夯土墻,墻體局部開裂1~3厘米,部分后期開洞,西立面為后期夯土墻;內門樓墻面抹灰局部發霉。偏廳外墻均為青磚墻,青磚局部酥堿,斷裂、缺失。內隔墻為木板墻、竹夾泥墻或夯土墻,殘損嚴重。其中偏廳竹夾泥墻損毀嚴重,抹灰脫落,露出骨架;廂房后期增設木板隔墻;廂房正立面木板墻缺失;廂房的夯土隔墻墻體局部開裂1~3厘米,部分出現空洞;廂房的夯土隔墻坍毀,后期立磚柱或砌小段磚墻。外墻均為青磚墻,青磚局部酥堿,斷裂、缺失;西南面偏廳部位后期局部改為紅磚墻,局部坍塌。偏廳部位原內隔墻已毀,現內隔墻為后期改建,廂房內墻已坍毀。磚墻厚為260毫米,青磚尺寸為260毫米×140毫米×40毫米。
4.3 大木構架
主落下廳明間抬梁式木構架,下廳次間及上廳明間、次間,兩落橫屋均為穿斗式木構架,部分木柱、桁等構件均有不同程度的劈裂。木柱、桁條局部糟朽;隔層板厚30毫米,缺失嚴重,殘損面積約156.6平方米,東北向橫屋楞木缺失8根,封檐板現存較好,椽板局部斷裂、糟朽,導致屋面局部破損、滲漏。門樓、偏廳為抬梁式木構架,其余均為穿斗式木構架。部分木柱、桁等構件均有不同程度的劈裂;木柱、桁條嚴重糟朽,隔層板厚度30毫米,缺失嚴重;封檐板糟朽、斷裂,部分缺失;椽板局部斷裂、糟朽,導致屋面局部破損、滲漏。偏廳部位后期改建,為穿斗式木構架。桁條存在糟朽、劈裂現象;封檐板、椽板局部糟朽、斷裂、缺失,廂房大木構架已坍毀。封檐板規格為110毫米×20毫米;椽板規格為110毫米×30毫米。
4.4 屋面瓦件
主落為懸山式屋面,現瓦件松動,疊壓不均,瓦壟參差零亂,部分瓦件碎裂,主落兩側后落橫屋蹺腳缺失2處。圍屋為懸山式屋面,現瓦件松動,疊壓不均,瓦壟參差零亂,部分瓦件碎裂,致使屋面滲水,屋面坍毀,后期局部改用波形瓦,坍毀面積約52.7平方米;屋脊殘損長度約11.3米;其余廂房屋脊局部凹凸不平,殘損長度約3.7米。偏廳部位為后期改建,改建屋面瓦件面積約47.5平方米;廂房坍毀,屋面瓦件缺失,面積約132.3平方米。廂房屋面坍毀,屋脊殘損長度約16.4米;偏廳部位屋脊后期更改,長度約6.7米。板瓦規格為140毫米×140毫米×8毫米。
4.5 裝修
主落門窗殘損缺失較多,糟朽嚴重,主落上廳次間木隔扇傳統雕花窗扇6扇殘損較嚴重,上廳過道側門門扇缺失2扇,橫屋門4扇糟朽嚴重,東北向橫屋通往外橫屋門扇被封堵,其他門窗均有不同程度的殘損。門樓、過道門扇局部破損、松動,門閂局部缺失;窗扇局部破損、松動。西北面大門門扇缺失,并后期于西北面3-1軸至3-2軸間開設門洞;東南面門為后期更改;因廂房坍毀,廂房門窗扇均缺失。
4.6 油飾、彩繪
無油飾,門樓及兩邊雨墻前檐存有彩繪。
5 工程概述
5.1 工程范圍
保護修繕工程范圍包括以主落為中軸線由西向東依次為前圍屋、池塘、敞坪、大門樓、下廳、上廳、左右兩側橫屋以及外橫屋。建筑總長約41.26米,總寬約41.83米,總占地面積約1427.4平方米,建筑面積1165.8平方米。
5.2 工程性質
本次工程的性質為保護性修繕工程,即屋面局部揭瓦、修補殘損構件、糾正被改錯的部分(局部落架)、鋪設地面、修整墻體、恢復外橫屋及前圍屋坍塌的廂房,最大限度地延續其歷史真實性和完整性。
5.3 主要工程內容
①地面:主落及兩側橫屋要剔除主落上廳明間水泥地面,重做三合土地面,重做上廳次間廂房地壟,剔除主落下廳明間水泥地面,重做三合土地面,剔除主落下廳次間廂房水泥地面,重做地壟,剔除主落過廊水泥地面,重做三合土地面,清除天井條石地面苔蘚。重做東北向橫屋廂房地壟,修補一進偏廳及過道三合土地面,剔除二進偏廳過道卵石地面局部水泥砂漿抹面,清除天井卵石地面苔蘚。重做西南向橫屋廂房地壟,修補一進偏廳及過道三合土地面,剔除二進偏廳過道卵石地面局部水泥砂漿抹面。
前圍屋地面、池塘:剔除內、外雨坪地面雜草。剔除門樓前后廊卵石地面雜草;修補室內凹凸不平的三合土地面。修補廂房廊殘損的卵石地鋪,修補室內凹凸不平的三合土地面;修補偏廳、過道及其余廂房均表面凹凸不平的三合土地面。對池塘進行清淤,改善水質;修復殘損的卵石駁岸。
外橫屋剔除偏廳部位地面后期水泥抹面;清除廂房地面的雜草;清除天井卵石地面的雜草;按原樣式及規格重做外橫屋排水,清除散水卵石地面的雜草。
②墻體墻面:主落外墻東南面立面和西南面立面為青磚墻,根據設計圖紙和拆除記錄、照片等資料,訂燒青磚,更換酥堿,斷裂的青磚,補配缺失。東立面為夯土墻,開裂寬度及深度均不影響夯土墻,維持現狀,封堵后開洞口,拆除西北向橫屋后期夯土墻;內門樓墻面局部重新抹灰。后墻和側墻墻面保存有多處革命標語,本次施工時應做好保護措施,以免造成二次傷害。拆除偏廳部位后期改建的內隔墻,按原有樣式修復偏廳及廂房內墻。
③大木結構:按原有樣式、形制、規格修復偏廳及廂房大木構架。
白蟻侵蝕構件的處理:對受白蟻蛀蝕深度超過50毫米,寬度超過150毫米,且蛀蝕截面積超過構件截面積1/4,可能影響梁架結構整體受力的梁、檁、枋構件,原則上用同類木材更換。
對白蟻蛀蝕深度在10~30毫米,寬度小于150毫米,且蛀蝕截面積小于構件截面積1/4的,可剔凈蛀蝕部分,用同類木料粘補加固,環氧樹脂粘接,酌情加鐵箍若干道。對受白蟻侵蝕輕微的檁、枋、瓜筒(瓜柱),侵蝕程度不一致影響結構承載力的等構件,剔凈白蟻侵蝕部分,用同類木料鑲補加固,環氧樹脂粘接。表皮受侵蝕者,剔除侵蝕部分即可。
糟朽木構件的處理:對非白蟻侵蝕而糟朽,且深度小于10毫米的構件,可剔除糟朽部分,滲涂防腐劑;對糟朽深度不超過30毫米,長度不超過1000毫米,寬度不超過15毫米,且糟朽截面積未超過構件截面寬度1/4,不致影響結構承載力的構件,剔凈糟朽,做防腐處理后,用同類木條嵌補修復。對糟朽程度非常嚴重,失去結構承載能力的極少數構件,可使用同材質、且強度不小于原構件的木料更換。
梁、檁、枋、瓜柱裂縫的處理:對于因自然干裂產生裂縫的梁、檁、枋、柱等木構件,確認殘損不影響結構安全后,可做楦縫處理。裂縫深度在30毫米以內,寬度不超過50毫米,清理縫隙后,嵌入適當的木條,用具醋酸乙烯乳膠LT-01粘接。裂縫深度在30~50毫米,寬度不超過150毫米,嵌入適當的木枋,使用脲醛樹脂(5011)粘接,并酌情加鐵箍1~2道。
椽板糟朽情況比較普遍,屋面挑頂,盡量小心拆卸,妥善保管,繼續使用。糟朽嚴重、厚度小于30毫米或拆卸損壞的椽板,用新杉木補換。鋪設板椽后,安裝檐頭封檐板等構件。檐板尺寸為100毫米×20毫米。
④屋頂瓦面:局部重新揭瓦,揭頂前嚴格進行現狀記錄、拍照、補測尺寸、統計瓦件數量,并分類碼放。瓦檐揭取之后經挑選盡量利用。更換糟朽椽板,補配灰瓦。重新揭瓦,屋面鋪裝應平整順直,瓦線一致,瓦面、瓦底搭七留三。
補配缺失、殘損的瓦件;對于特殊、異形和修補后尚可使用者,可以粘接修補。按原規制恢復主落兩側后落橫屋蹺腳2處。
⑤裝修:缺失部位按照原制添配,修補門扇、窗扇及門檻。按原規制更換主落上廳次間木隔扇傳統雕花窗扇4扇,修補2扇,按原規制補配上廳過道側門門扇2扇,按原規制更換橫屋糟朽嚴重門扇4扇。
⑥油飾、彩繪:無油飾,主落下廳前檐雨堵存有彩繪,彩繪保護另行委托專業部門專項修復設計,但在本次施工時應做好保護措施,以免造成彩繪的二次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