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英
摘 要:囊括傳統文化精髓的民間藝術作為中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文化內涵近年來受到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將其合理化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中不僅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有利于提升文創產品設計創新性,滿足群眾多元文化需求。文章主要系統化剖析了民間藝術和文創設計的基本內涵,就兩者融合的意義、問題以及處理對策展開深入探討,避免民間藝術消失,完成文創產品“文化價值”到“經濟價值”的轉化。
關鍵詞:民間藝術;文創產品設計;融入意義;融入現狀;處理對策
在文化傳承和發展中,民間藝術作為精神文化財富的載體,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及時代的更迭,部分民間藝術消亡不見,同時剩余的民間藝術也有部分處于瀕臨失傳的邊緣,這不僅影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發揚,也不利于國家的穩定發展,因此將其合理化融入文創產品的設計中,是目前保護民間藝術不被破壞的一種有效渠道。文創產品作為傳播文化內涵的有效載體,是文化多樣化、飛躍式發展下的一種時代產物。近年來,由于人們不斷追求精神文化的多樣化,產品創新力不足現象極其嚴重,為促進文創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將民間藝術合理化地融入產品設計中,不僅有利于文創產品從“文化價值”到“經濟價值”的轉化,也為民間藝術的傳承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1 民間藝術和文創產品設計的基本內涵
1.1 民間藝術
民間藝術是指未曾接受過系統化藝術培訓的普通百姓創作的藝術品,它不同于學院派藝術作品,其原發性、真善美的審美特性、藝術地域性以及實用性是民間手工藝的顯著特征。作為精神文化財富的載體和大眾化藝術形式(比如民間音樂、美術、舞蹈),民間藝術具有深厚的民眾基礎,藝術品創作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勞動者的審美需求。因此,民間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卻最終回歸生活”。
1.2 文創設計
所謂“文創設計”就是文化藝術創作,是一種以文化為基礎,通過融入創作者創造思維,借助現代技術對文化進行再創造的藝術形式,在促使文化價值轉為經濟價值的同時,也能推動區域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現階段社會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對文化進行萃取,使其轉化為一種內化于文化本質、形塑于創意價值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文創創意設計的重中之重,通俗而言就是通過對文化的再加工,在保障其留下原有文化價值的同時,能符合當前的市場發展需求。
2 民間藝術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意義剖析
作為中華文化的代表之一,民間藝術的傳承和發揚近年來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將民間藝術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不僅有效避免了民間藝術的消亡,在豐富人們文化內涵、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以及提升群眾文化素養中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經濟飛躍式發展的市場常態下,文創產品設計的核心在于創意和文化,而“民間藝術”作為精神文化財富的載體,擁有著豐富的文化素材,且不同時期的藝術形式有著鮮明的時代特點,依托工匠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民間藝術進行再加工,使民間藝術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回歸視野。
將民間藝術合理化地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不僅具有良好的藝術價值與審美功能,在推動國家文化可持續發展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民間藝術融合了基層群眾的生活美學,是民間工匠智慧的結晶,不同于學院派藝術,其藝術內涵更加豐富、群眾基礎也更加扎實,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確保民間藝術融合工作的規范化開展,在一定程度上為民間藝術傳承和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也有利于文創設計工作的進一步發展,兩者的有機結合是現階段文創產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重要戰略基礎,對于藝術積累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3 民間藝術融入文創產品設計中的現狀剖析
3.1 文創設計現狀剖析
“創造力”是文創設計領域的核心內容,是文創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在當前飛躍式發展的新市場經濟常態下,基于創意設計來推動經濟發展的文創設計在諸多領域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政府對文創設計發展的重視度不斷提高,各項政策的扶持也為文化產業高度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3.2 民間藝術的關注度剖析
隨著工業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受到強烈沖擊,囊括民間傳統文化精髓的民間藝術有的消亡不見,有的也處于消亡邊緣,在打亂原有民間藝術體系平衡發展狀態的同時,對國家穩定性發展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產業時代下,區域經濟貿易往來愈發頻繁,這為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創造了良好條件,受外來文化的影響,群眾對民間文化的重視度不斷降低,各種民間藝術也開始被人們慢慢遺忘,極大程度上影響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揚,也導致了民間藝術逐漸走向崩潰,再加上民間藝術現代化商業體系的缺失,民間藝術逐漸被社會淘汰。
3.3 融入問題剖析
民間藝術融入文創設計,是現階段文創產業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重要戰略基礎,對于藝術積累也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隨著融入工作的開展,各種融入問題層出不窮,不但影響了融入效益,對區域可持續發展也有一定的阻礙。目前,民間藝術融入文創設計中,常見的問題有三點,即文創設計過于陳舊刻板、在創作時未能做出適時改變、導致作品創新力不足。國家對民間藝術的保護力度不足、法律法規不完善,導致民間藝術流失,同時民間藝術品損壞現象也極其嚴重。融入時過于依賴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藝術品文化價值大打折扣,同時也不利于文化的高效傳承和發揚。
4 民間藝術融入文創產品設計問題的處理對策
4.1 融入民間藝術元素符號
在民間藝術融入文創產品設計的過程中,作為民間藝術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元素符號的合理化應用對于實現民間藝術和文創設計的高效化融合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社會文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融入工作質量和效率近年來也受到了各界的高度關注,為確保區域融入目標的實現,文創產業工作人員在民間藝術融入時需做好如下工作。
4.1.1 將民間藝術元素符號融入文創設計中
民間藝術元素符號的提煉和加工是基礎性工作,需要規范化開展,這對于推動文創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作為文化古國,我國民間藝術不僅種類繁多,且文化體系也復雜多樣,民間藝術文化連接的點可作為一個文化元素,在進行民間藝術和文創設計融合時,提煉的內容主要就是“點”,換言之就是工作人員將文化元素進行有效提煉,使其轉化為元素符號,之后通過賦予文創產品不同的“符號”,在不斷提升產品本身附加價值的同時,為文化信息的高效化傳遞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我國民間藝術形式具有多樣性,對于不同類別的藝術形式元素符號的提煉和加工方式也存在一定差異。對于“畫作類”藝術形式,在進行元素符號提煉時,其提煉的主要內容是畫作中的花紋、紋樣和色彩;對于“工藝類”藝術形式,在進行元素符號提煉時,其提煉的主要內容是畫作中的藝術造型、技藝和制作手法。保證提煉工作的有效性、科學性和合理性,是確保民間藝術高效化融入文創設計的重要基礎,為此工作人員在進行提煉時,必須是在全面掌握民間藝術形式和提煉要素的前提下,為文創產品輪廓打造提供參考數據,以此來確保后期產品設計的科學合理性。
4.1.2 將民間藝術元素符號直接引用到文創設計中
隨著國風元素的盛行,國風元素在文創設計領域中被廣泛應用,不僅為文化傳承和發揚創造了良好條件,也是民間藝術與文創設計完美融合的直接體現,對推動國家文化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新市場經濟常態下,國際交流也愈發普遍化,在這種趨勢下免不了有文化的交流和碰撞,那么如何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成了文創產業轉型和升級面臨的巨大挑戰,為有效促進民間藝術和文創設計的有效融合,將民間藝術中的國風元素融入產品設計中不僅能增添作品獨特的美感,也有利于文化的高效傳承。
在民間傳統藝術中,刺繡是民間藝術的一種服裝制作和裝飾手法,借助“龍”和“祥云”等文化符號,將其合理化運用到文創產業設計中,不僅可以為文化傳播打下堅實基礎,還能深化文化和產品之間的內在聯系,給予產品獨特美感、特色,確保民間藝術和文創設計的完美融合。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過程中,一方面設計者需在綜合以往經驗教訓的前提下,對文化元素符號中蘊含的文化價值進行深入挖掘,之后通過將其與衣物或是其他事物進行有機結合,在充分展現民間藝術文化內涵的同時,賦予文創產品新穎性。
4.1.3 將民間藝術元素符號與動作形態相融合
民間藝術元素符號并不只是局限于民間藝術文化連接的點,在進行元素符號具體化應用過程中,為彰顯民族特點,文創產品設計者還可結合我國文字符號,將文字進行巧妙設計,使其能與動作形態相融合,在創造出獨特文化象征符號的同時,確保民間藝術和文創設計的高效化結合。將文字符號與動作形態相融合,不僅可彰顯我國運動員的風采,此外,還在弘揚民間藝術、傳遞奧運精神以及彰顯民族特色中都發揮了重要性作用,對于推動國家文創產業穩健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2 融入民間藝術元素色彩
在民間藝術中,藝術元素色彩作為重要組成部分,無形中影響人們的情緒,還擁有著自身的含義特征。在民間藝術與文創設計融合過程中,合理化運用民間藝術色彩,不僅能給予人們直觀感受,還能通過合理化搭配色彩賦予產品新穎性。元素色彩在民間藝術中的應用已經過了數千年,在封建社會,顏色更代表了嚴格的階級制度,在文化傳承和發展中這種理念也逐漸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在文創產品設計過程中,設計者可通過合理化運用元素色彩,將民間藝術元素和色彩相融合,在不斷增強色彩內涵性的同時,借助色彩來體現文化內涵。
5 民間藝術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實踐設計
5.1 掛歷、臺歷設計中泥塑與金屬手工藝元素應用剖析
為確保泥塑與金屬手工藝元素應用效益的最大化發揮,在掛歷、臺歷的設計中,設計者可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做好市場調研,明確臺歷、掛歷銷售亮點、樣式和內容,也可以借助網絡途徑,了解當下掛歷、臺歷的流行趨勢。市場調研工作結束后,設計者可系統化分析泥塑與金屬手工藝元素,構思設計草圖,以傳統手工藝品的名字作為主體,字體選用粗的隸書,從手工藝品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實物組合成文字圖形,同時運用龍紋、云紋、佛手等傳統元素豐富畫面,突出手工藝的材質特征。
5.2 時尚女包設計中苗族銀飾的應用剖析
作為國家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苗族銀飾被視為避邪之物,圖案紋樣在表現手法上大致歸為具象性紋樣、半抽象半具象紋樣及純幾何形紋樣三大類。在時尚女包設計中,為賦予女包獨特的民族特征與文化內涵,設計者在進行設計時需嚴格按照如下流程“收集豐富多彩的裝飾紋樣—整理提煉出經典性圖案紋飾—考慮女包的材質(皮、PU、人造合)—使用純黑色作底,用白色細線條在黑底上描繪紋飾—增加流行元素”。
6 結語
綜上而言,民間藝術創作有其獨特性,它不同于學院派藝術形式,若在社會文化建設過程中對民間藝術品進行大規模生產,不僅不利于其藝術價值的充分發揮,也導致藝術品失去了原有的靈魂,還嚴重阻礙了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對區域社會穩定性發展會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為規避上述問題的發生,以民間藝術蘊含的文化內涵為基礎,結合個人創造力,創作出融合多種元素的文創產品,是目前民間藝術得以有效保護的重要渠道。
參考文獻
[1]楊詠,張曉晗.淺析民間藝術融入文創設計的方式[J].藝術與設計:理論,2018,2(5):106-108.
[2]趙倩.河南浚縣泥咕咕藝術特征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D].鄭州:中原工學院,2018.
[3]章勇,徐平.基于民間藝術資源的產品設計教學改革與實踐[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7(3):95-98.
[4]金蘭,廖春苗.后工業時代背景下民間藝術發展之路—關于無錫地區民間藝術文創產業研究[J].美術大觀,2016(4):92-93.
[5]]唐振鈞,林曦.寧波鄞州非遺元素當代文創設計策略研究—文化自信語境下的“‘非常鄞州”[J].建筑與文化,2020(5):100-103.
[6]宋文,龐忠仁.運河文化帶建設背景下以臺兒莊古城為例探尋旅游文創產品設計路徑[J].藝術與設計:理論,2020,2(5):88-90.
[7]李曉芳.產品設計傳播在大運河江蘇段城市文創產品設計中的現狀與策略[J].大眾文藝,2020(10):103-104.
[8]趙勤,回璇.基于民間特色工藝開發的贛儺藝術傳承和利用路徑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0(8):75-76.
[9]郝雋,宋珍珍.色織土布紋樣信息視覺化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應用—以南通蘆扉花土布紋樣為例[J].紡織報告,2020(2):81-83.
[10]劉美琪,蔣滟彤.地域性文化符號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創新應用—以敦煌紋樣的創新設計文創為例[J].現代鹽化工,2020,47(2):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