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蕤
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教育領域也得到了進一步擴展,幼兒教育在教育體系當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這是由于人們逐漸意識到作為啟蒙階段的幼兒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幼兒的終身發展,幼兒膳食課是幼兒階段的核心課程之一,能夠為帶動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本文主要探討關于幼兒膳食課及培養幼兒良好飲食習慣的思考。
關鍵詞:幼兒膳食;飲食習慣
近年來,隨著我國幼兒教育的水平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通過拓展膳食課為幼兒提供更加健康的飲食,這就為幫助培養幼兒對于飲食的認知和選擇提供著支持,能夠在幼兒階段幫助幼兒獲得充足的營養。因此,教師應當注重通過幼兒膳食課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充分發揮幼兒膳食課的價值。
一、引導幼兒自主進餐,培養幼兒飲食規律
膳食課看似是一門比較簡單的課程,并不要求幼兒的文化基礎,但是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膳食課能夠為幼兒的成長發展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教師應當引導幼兒自主進餐,在一定的時間內進行就餐,從而培養幼兒養成正確的飲食規律。
幼兒時期是培養飲食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進行幼兒膳食課時,教師要與幼兒實際的就餐情況相結合。例如,教師應當首先幫助幼兒了解按時定位就餐的重要性,在每次就餐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做一定的餐前準備,例如準備好紙巾、餐墊、飯前洗手,這些準備都能夠幫助幼兒有意識地參與到就餐之中,幫助幼兒了解這個時候是就餐的時候,從而潛移默化地幫助幼兒了解在固定的時間就餐,帶動幼兒習慣的養成。另外,教師也要對幼兒飲水的情況進行及時記錄和追蹤,并且在每天固定的時候提醒幼兒飲水,幫助幼兒了解飲水的重要性,這樣就能夠保證幼兒的飲水量??梢?,引導幼兒自主進餐和飲水是膳食課的重要內容,教師應當通過固定的準備培養幼兒的飲食規律,帶動幼兒自主性意識在膳食過程中的提高。
二、創造良好就餐環境,樹立正確飲食觀念
幼兒的就餐情況也會受到環境的很大影響,一個良好的就餐環境能夠保證幼兒的飲食安全,也能夠更快地培養起幼兒的飲食習慣,教師應當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膳食環境,通過環境氛圍的影響,幫助幼兒培養正確的飲食觀念。
在展開膳食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趣味性地呈現健康飲食的視頻培養幼兒正確飲食的觀念,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之下,多媒體教學視頻已經成為了教師展開教學的重要手段,互動性較強的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夠調動起幼兒視覺和聽覺的應用,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能夠持久地保持在課堂之中,這樣一個膳食課教學過程更能夠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起動手制作一些正確就餐的標識或者宣傳語:“小朋友們,按時吃飯是我們都需要做到的,可是有一些小朋友在吃飯的時候還是不夠認真,讓我們一起做一些就餐的標識貼在就餐處,幫助大家正確就餐吧。”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一起制作了許多宣傳標語,這樣就能夠在帶動幼兒在動手的過程感受按時就餐的氛圍,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就餐意識。
三、強調就餐衛生習慣,促進幼兒健康膳食
除了規定的時間之內進行就餐,幼兒也需要掌握一定的膳食營養以及正確的就餐衛生習慣,這些對于帶動幼兒身心的成長發展來說都提供著重要的支持作用。因此,教師應當在上課中強調學生的就餐衛生習慣和營養搭配,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膳食。
膳食營養搭配能夠幫助幼兒在幼兒園學習的過程當中獲得均衡的營養,幼兒對于飲食的營養搭配還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認知,教師就應當通過膳食課幫助幼兒了解相關的知識。營養均衡的膳食搭配通過兒歌的方式呈現給幼兒,兒歌能夠以簡單易懂、朗朗上口的方式幫助幼兒學會許多營養搭配的知識,在唱兒歌的過程當中,幼兒之間也無形地形成了一種正確的飲食氛圍,正確的營養搭配需要幼兒學會適當地吃每一種食物,如果幼兒對某一種偏愛的時候出現多吃或者對不喜歡的時候出現少吃的情況,那么教師一定要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幼兒改掉挑食的壞習慣。就餐的衛生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幼兒就餐之前教師都要引導幼兒洗手,進餐之后要引導幼兒洗手、擦嘴、漱口,在日常生活習慣中幫助幼兒增進體魄,正確的飲食習慣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吸收和消化,帶動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養成。
四、結語
幼兒膳食課是幼兒園課程當中的一門重要課程,這門課程對于培養幼兒獨立飲食、健康飲食的習慣來說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在引導幼兒樹立正確飲食觀念的過程當中也能夠鍛煉幼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化行為。因此,教師應當通過膳食課引導幼兒自主就餐和飲水,在結合多媒體教學視頻的基礎上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飲食觀念,并且通過一個健康飲食環境氛圍的創設帶動幼兒對于營養搭配和衛生習慣的認知,從而充分發揮膳食課的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素芬.幼兒園營養膳食繪本對構建班本化課程的運用探究[J].讀與寫,2020,17(9):273.
[2]李亦楊.幼兒園食育課程的教育價值與指導策略分析[J].神州,2020(17):177.
[3]戎錦紅.營養教育課程對幼兒飲食認知和飲食行為的影響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20(10):94-95,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