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曲
摘要:隨著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重視中職校園的精神環境問題,對相關問題的心理學研究成果也在不斷發展壯大。通過入職以來對中職學生群體的觀察,筆者發現有病理性說謊現象的學生人際關系不良的概率要遠遠高于其他學生,本文分析了青少年病理性說謊的特征、形成原因及防治措施,旨在從根源抑制這種行為對中職學生社會性交往的負面影響,也幫助有病理性說謊的學生克服這一心理問題。
關鍵詞:病理性說謊 攻擊性說謊 防御性說謊 人際關系 中職學生
一、病理性說謊對與中職學生社會性交往的負面影響
筆者在從事中職班主任工作六年間,發現某一類學生特別容易成為其他人排擠、孤立的對象。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喜歡說一些夸大的謊言。這些謊言或是可以美化自己形象,或是可以博得他人同情,多數時間他們未必可以通過說謊換取實際的好處,也經常被同學戳穿,但就是停不下來。中職學生多處于青春期,對夸張謊言已經具備了分辨真假的能力,而包容能力還很弱,這就導致了喜歡說謊的學生容易受到嘲笑和排擠,這種嘲笑和排擠往往會導致真正的群體暴力行為,不管是語言冷暴力,還是更嚴重的暴力,都是作為學生管理者不愿意看到的。
二、病理性說謊的特征
說謊是一種常見心理現象,據研究表明,一個成年人平均每天要說1-2個謊言,但病理性說謊在心理學上的定義與普通說謊有很大不同。普通說謊者往往講的是攻擊性謊言和防御性謊言,并且能夠清楚意識到自己在說謊,一般來說,攻擊性謊言者說謊的目的是為了錢、地位、滿足虛榮心、傷害他人等實際好處和目的,而防御性謊言則為了逃避講真話的后果,為了保護自己,或者害怕真話會傷害他人,這都屬于暫時性的行為。而病理性說謊者會為自己編造很多離奇的故事,在故事中為自己打造光輝美好的形象(出身富貴、人生經歷豐富)博取他人羨慕,或某種受害者形象(被父母虐待、身患絕癥)引起他人同情,這是一種長期習慣,甚至會伴隨終生。病理性說謊者不為外部動因而編造故事,他們并不為實際的金錢、地位等好處而說謊,說謊本身外加聽眾的存在,就是快樂的來源??梢哉f病理性謊言兼顧了攻擊性謊言和防御性謊言兩種類型,他們的謊言膚淺、不計后果,很容易被人識破,甚至會偷竊別人的身份,在網絡上甚至生活中冒用他人的身份來生活。
在青少年群體中,偶爾的吹牛說大話并不算病理性說謊現象。病理性說謊者往往在脫口而出的瞬間認識不到自己在說謊,當謊言被同學戳穿后,會急于編造更大的謊言來圓謊,同學看到這一現象,會加重對病理性說謊者的偏見,青少年的社會性發展、同學之間正常的人際關系遭到了破壞,引起議論、語言冷暴力甚至校園霸凌行為,這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校園安全隱患。
有同行擔心病理性說謊的青少年是否有腦部病變的可能性,比如精神類疾病導致夸大和妄想。需要指出的是,夸大妄想是一種精神疾病,而病理性說謊是一種心理障礙,二者不能混為一談,要經過縝密觀察之后,細致區分,認真對待。
三、中職校園病理性說謊案例
一個攻擊性說謊導致說謊者遭遇人際關系危機例子:女生A轉學到一個新班級,為了較快取得班級人氣,她謊稱自己鋼琴八級,會跳芭蕾舞,而這個謊言迅速被班上幾個女生看破,她們把女生A邀請至其中一人家里,逼她表演彈琴,發現并不會彈之后,就向全班宣傳她是“撒謊精”,女生A迅速被孤立,也再也沒有吹噓自己。這種為滿足虛榮心又容易停止的謊言,并不屬于病理性說謊。
一個病理性說謊的例子:男生B聽到同學在討論有關德國的話題,便會告訴對方自己是德國某情報機構派入中國的雙面間諜,通過秘密方式與德方取得聯系;看到同學的雜志,便說自己是雜志社特聘作者,假裝當場與編輯部通電話;喜歡告訴同學自己曾經差點因為某罕見病而死掉;聽到同學們在議論某款游戲,說自己參與了游戲設計……心智再不成熟的青少年也能看出男生B在吹牛,男生B從此被全班孤立和嘲笑。一旦有同學戳穿他的謊言,他也并不惱怒,只是輕輕地帶過這個話題,下一次依然如故。
女生C是一個網絡達人,每天花大量的時間經營社交網絡,然而不管是朋友圈里的精彩生活,還是犀利的時評和見解,都是她從別人的賬號里盜圖或復制來的,甚至用假照來做頭像,說是自己美顏后的樣子。女生C的行為被身邊同學看在眼里,經常議論她虛榮,甚至集體對她當面羞辱。而她只是被羞辱后暫停幾天,便繼續更新著自己朋友圈,為并不存在的觀眾制造光鮮假象。
四、中職學生病理性說謊的深層原因分析
謊言的究極原因是逃避和否認,在中職校園中,具有病理性說謊的青少年往往心理發育水平較低,自我力量弱。他們往往在現實中有無法面對的東西,如有陰影的童年、破碎的家庭、不完美的樣貌身材、有缺陷的性格等等,因此沉迷幻想成為了這類青少年逃避現實的舒適區,仿佛沉浸在幻想中,抑郁情緒可以得到極大的緩解,長此以往,現實究竟如何便沒有那么重要了。
只對自己說謊并不能構成病理性說謊,只有把自己的謊言說給大家,讓所有人成為自己的觀眾,才構成病理性說謊的條件。筆者通過觀察認為,如果他們有能力把并不存在的假象說成真相,那么也就意味著真實存在的東西也可以是假象,那些童年的陰影、破碎的家庭、成績落后的自己,在這精心的包裝過程中,就被自動劃歸為一種“假象”,自己的內心就可以免受困擾。
由于部分中職學生的本身特點,學習能力不強、性格較為自卑或家庭不完整的學生要比普高學生比例更高,在他們看來,幻想可以麻痹現實、緩解抑郁,把自己真實的一面牢牢地保護起來。而與此同時,這些說謊的孩子們卻離真實世界越來越遠,被貼上“吹牛、虛偽”等標簽被其他同學疏遠、孤立甚至霸凌,嚴重影響了說謊者的人際關系。人際關系不佳又會加重這些學生的抑郁情緒,產生一種惡性循環。
五、如何避免由病理性說謊對中職學生社會性交往的負面影響
作為班主任,應當與家長溝通配合,教給青少年正確的表達方式,讓他們用公認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幻想,避免別人把他們的想象當作現實去理解。對于這種病理性說謊行為,要重在引導,盡量避免諷刺、挖苦,因為大量的研究和事實都證明,積極的幻想是創造性精神的表現,只要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就能啟發他人的思維活動,對社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歷史上的許多重大發現和進步,最初都得益于積極的幻想。
病理性說謊行為與普通說謊行為有許多相似之處。如果病理性說謊行為的程度較輕,可以使用處理普通說謊行為的方式處理。比方說提醒學生如果一直沉溺于編造謊言,影響了自身信用度和人際關系,就會造成“狼來了”的效果,在真正想要尋求幫助的時候便沒有人會相信和幫忙了。如果程度比較嚴重時,譬如出現明顯的行為障礙和抑郁情緒,就應當及時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制定合理的計劃,采取恰當的方法,矯正病理性說謊行為。
此外,班主任應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榮譽觀、道德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克服不良行為,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同時,也要教育大部分同學學會包容,無論如何,群體冷暴力甚至校園霸凌都是一種惡行,被欺凌的同學哪怕有缺點,也絕對不是實施霸凌的理由。在懲治此類行為時,要做到絕不手軟,遵從校規校紀給予相應的處分。只有教師、家長、其他同學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校園環境。
參考文獻:
[1]Psychiatry and Psychology, June 2006;17(2);299-302
[2]Charles C. Dike. “Pathological Lying: Symptoms or Disease?”Psychiatric Time, 2008
[3]Lana Muzinic; Dragica Kozaric-Kovacic;Igor Marinic. “Psychiatric aspects of normal and pathological ly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 June 2016
[4]張樂雅,楊波.病理性說謊及其犯罪行為的關系[M]第二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心理學與國民心理健康摘要集, 2017.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