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榮

摘要:目的 研究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將82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為4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之上進行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比較效果。結果 觀察組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aO2)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01)。結論 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通過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值得推薦。
關鍵詞:無創呼吸機;慢阻肺;呼吸衰竭;血氣指標;血養飽和度
慢阻肺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呼吸系統病癥,發病以后患者存在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這種病癥屬于一種破壞性的呼吸系統炎癥反應。大部分患者發病后都會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容易導致患者出現低氧血癥、肺性腦病和多器官功能障礙等,如果治療不及時則容易導致患者死亡。臨床認為[1]無創呼吸機在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療中能發揮良好的治療作用,所以本文基于此研究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詳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9年4月到2021年2月的82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為41例。(1)觀察組中男女分別為20例和21例,年齡于56~82歲間,均(72.05±8.05)歲;(2)對照組中男女分別為21例和20例,年齡于58~80歲間,均(71.08±8.08)歲。臨床資料均滿足《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患者(或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經統計學軟件包檢驗兩組資料的差異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條件。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
通過常規的治療和手段進行治療,積極的對患者通過抗感染、平喘、激素、吸氧、祛痰等治療方法治療。
1.2.2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之上應用無創呼吸機治療,通過經口鼻面罩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BiPAP)呼吸機對患者進行正壓通氣治療。在治療之前,應該將無創呼吸機治療的目的、方法和治療效果等告知患者,盡可能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顧慮,之后根據患者的具體狀況,通過全面照或者鼻面罩的方式進行干預。工作模式為S/T或S模式,將起始的吸氣壓力(IPAP)設置為8.0cmH2O,呼氣壓力(EPAP)設置為4.0cmH2O。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和適應能力,可逐漸的對治療壓力進行調整,吸氣壓力調整為12~20 cmH2O,呼氣壓力調整為4.0~6.0 cmH2O。吸氧濃度為25%~35%,機械通氣的時間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持續機械通氣2~6h,2~4次/日。
1.3觀察指標
統計所有患者的血氣指標,包括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aO2)等。
1.4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軟件包IBM公司的SPSS,版本號為25.0,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算t(Studnt's test)值。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表示還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動脈血氧分壓(PaO2)、血氧飽和度(SaO2)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01)。詳見表1。
3.討論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與多種發病原因存在關聯,其病情的嚴重程度可想而知,容易導致患者出現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等表現,進而導致患者形成呼吸衰竭,該疾病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臨床認為[2]慢阻肺患者合并呼吸氣道壓力增大,這容易導致患者的動脈血氧分壓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升高。
針對該病癥的治療的時候常規的治療主要是對患者進行抗感染、平喘、激素、吸氧、祛痰等干預,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臨床癥狀,但是整體的治療效果并不理想。臨床通常對患者同時使用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這能對治療發揮較好的作用。在治療的時候BiPAP可有效降低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動脈血氧化的分壓,糾正低氧血癥,減輕呼吸困難的癥狀,可以防止呼吸肌疲勞等事故出現。BiPAP可以避免口鼻粘膜和聲帶出現損傷,這樣就能夠避免或減少鎮靜劑的應用,從而實現減少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的發生率,對保留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可以在治療中減輕患者所面臨的痛苦,增加整體的肺部通氣功能和換氣功能,這有助于促進肺部氣體的均勻化,減少肺腔無效腔,還能糾正患者的缺氧狀態,因此完善了整體治療的效果[3]。
綜上所述,在常規治療基礎之上通過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童要志.BiPAP無創呼吸機治療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分析[J].世界復合醫學,2020,6(09):40-42.
[2]陳海臘,王耿介,余濱,葉小倩.慢阻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療中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價值分析[J].黑龍江醫藥,2020,33(03):628-630.
[3]董剛.無創呼吸機輔助治療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及有效率分析[J].名醫,2020(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