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金菊
摘要:目的:分析對于行針灸治療的周圍性面癱患者有效護理方法及其應用效果。方法: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運用綜合護理。結果:疾病康復總有效率,觀察組vs對照組:96.55% vs 82.14%,P<0.05;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為100.00%,對照組為89.29%,P<0.05。結論:周圍性面癱患者在其針灸治療期間運用綜合護理可促進其病情康復并可改善護患關系。
關鍵詞:針灸;周圍性面癱;護理;效果
周圍性面癱是以患者面部表情肌癱瘓為主要特點的臨床疾病,出現口角歪斜以及講話漏風等癥狀,患者的發病突然,在病情持續進展的過程中還可伴隨聽覺過敏以及味覺喪失等情況,該疾病對患者的工作與生活均構成了較大的影響。近年來針灸療法在臨床疾病治療中應用廣泛,通過給予周圍性面癱患者進行針灸有利于促進血液循環、消除面神經水腫,對于改善臨床癥狀有重要幫助[1]。為了進一步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和促進病情康復還需進行行之有效的護理服務,以下將分析對于接受針灸療法的周圍性面癱患者有效的護理方法并觀察其臨床效果。
1資料以及方法
1.1臨床資料
抽取2020年1月~2021年5月本院57例周圍性面癱患者,均接受針灸療法,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29例,男14例/女15例:年齡29~73歲,均值為(41.5±1.6)歲;發病時間2~32d,均值(13.6±1.5)d。對照組:28例,男13例/女15例:年齡28~75歲,均值為(41.4±1.7)歲;發病時間3~31d,均值(13.8±1.3)d。2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護理,如進行病情監測,告知針灸治療期間的注意事項以及配合要點等;觀察組聯合運用綜合護理,方法為:(1)心理護理:該疾病的發生對于患者的面部美觀和生活質量均構成嚴重影響,所以在護理中需要構建和諧互信的護患關系。與患者保持細致耐心的溝通,充分聽取其意見以及要求,全面評估其心理狀態,就周圍性面癱和針灸療法的知識進行講解,同時介紹通過針灸療法取得成功的臨床病例,進一步消除其擔憂恐懼等不良心理,改善其心理狀態;(2)飲食指導:結合患者的疾病特征給予個體化的飲食指導促進病情康復,例如風熱癥患者指導日常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食用甜膩生冷、辛辣和油煎食物。合并發熱患者,密切監測體溫變化并鼓勵增加飲水。風寒癥患者指導日常飲食主要以溫熱柔軟、易消化和清淡少渣的食物為主,避免食用生冷涼性食物;(3)針灸前護理:指導患者保持舒適體位進行深呼吸,從而促進身心放松。了解患者針灸前是否存在身體疲勞以及饑餓等不良情況,通過語言溝通轉移其注意力,進一步緩解恐懼焦慮等負性情緒,就針灸療法的基本過程、配合要點進行講解,指導其放松肌肉保持全神貫注;(4)針灸時護理:密切監測患者針灸期間的反應情況,例如出血疼痛等,并做好解釋說明和及時的針對性處理。接受電磁波治療的患者需要應用毛巾等對眼睛進行遮蓋,針灸結束后需要應用消毒棉簽對針孔進行適當按壓,避免出血以及局部血腫發生;(5)針灸后護理:密切觀察是否有不良反應,例如局部的瘙癢、紅腫以及疼痛等,還需觀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癱瘓的表現并做好記錄。給予面部肌肉功能鍛煉方面的指導,例如可對鏡進行露齒、皺眉以及吹口哨等動作。指導其日常避免使用冷水進行洗臉,可適當進行面部熱敷,從而改善面部血液循環,對患側面部進行按摩,預防麻痹及肌肉萎縮。
1.3評價標準
(1)對比2組的康復效果,顯效:鼻唇溝以及額紋等完全恢復至對稱,患者面部表情肌以及抬額皺眉等動作恢復至正常;有效:額紋以及鼻唇溝等大致恢復至對稱,存在輕度閉目不緊,者口眼歪斜情況;無效:面癱癥狀無變化或進一步加重。(2)對患者實施問卷調查,評估其護理滿意度,即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行SPSS22.0分析,計量資料數據標準差為( ±s),組間數據行t檢驗,計數資料為[n(%)],組間數據行χ2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康復效果組間對比
疾病康復總有效率,觀察組vs對照組:96.55% vs 82.14%,P<0.05。
2.2護理滿意度組間對比
護理滿意度觀察組為100.00%,對照組為89.29%,P<0.05。
3討論
周圍性面癱患者的發病突然,表現為單側面部的癱瘓、呆滯以及麻木等情況,無法完成皺眉以及鼓腮等一系列常規面部動作,同時額紋以及鼻唇溝明顯變淺。該疾病的發生使得患者的精神心理負擔大大增加,雖然通過進行針灸治療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積癱瘓情況,然而患者的負性情緒顯著缺乏康復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康復效果和康復進程,所以需要做好有效的護理服務,疏導其負性心理狀態并幫助其重建康復信心,進而實現醫護患的緊密配合加快病情康復[2]-[3]。與常規護理相比,綜合護理的應用中能夠更加全面完善的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進而滿足患者針灸治療期間生理心理等諸多層面的護理需求,有助于解除患者的負性心理狀態,同時給予日常飲食指導和面部功能訓練指導等,有利于預防相關并發癥并促進病情康復[4]。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的疾病康復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與此同時護理滿意度也高于同期對照組。表明綜合護理的運用,可提升周圍性面癱患者的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周圍性面癱患者在其針灸治療期間運用綜合護理,可促進其病情康復并可改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王雪敏. 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影響[J]. 糖尿病天地,2020,17(7):27.
[2]趙重英,關淑婷. 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觀察[J]. 東方藥膳,2020,15(8):222.
[3]陳濤. 針灸療法聯合康復護理在周圍性面癱急性期應用[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20,20(44):285,287.
[4]楊建香. 針灸護理對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觀察分析[J]. 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20,22(6):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