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菊貞

摘要:目的:探討生化檢驗前過程控制能對臨床檢驗質量產生何種影響。方法:選擇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到我院進行生化檢驗的患者110例,當做研究的對象,通過入院掛號的單雙數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5例。對照組行常規的生化檢驗,而觀察組在檢驗之前對各種可能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控制。對比兩組患者檢驗結果的偏差和失誤狀況。結果:經過不同方式的檢驗之后,觀察組的偏差率和失誤率是12.73%,明顯比對照組的32.73%要低不少,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通過對生化檢驗前過程控制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檢驗的準確率,保障檢驗的安全性,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治療,建議臨床推薦。
關鍵詞:生化檢驗;過程控制;偏差;失誤;質量
臨床生化檢驗對于醫師來說有著極高的意義,能夠幫助醫師對患者的病情做出有效診斷[1]。近年來也因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生活習慣變化,各種疾病的發病率也呈現出上升趨勢,作為檢驗疾病重要的手段,生化檢驗也越來越被重視。近幾年我國的生化檢驗術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過程中依然會存在一些因素干擾到檢驗,從而影響檢驗的準確性。以往的臨床檢驗結果有時并不是特別理想,就是這個原因。有研究資料顯示[2],在行生化檢驗之前對過程中可能的影響因素進行控制,能夠得到更高的檢驗準確率,安全高效。因此本研究選擇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到我院進行生化檢驗的患者110例,當做研究的對象,探討生化檢驗前過程控制能對臨床檢驗質量產生何種影響?,F將主要研究過程稱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到我院進行生化檢驗的患者110例,當做研究的對象,通過入院掛號的單雙數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55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8例、27例;年齡區間19~78歲,中位年齡(43.45±4.75)歲。觀察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33例、22例;年齡區間21~73歲,中位年齡(44.76±3.65)歲。所有患者的基本數據經過統計學軟件的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可以進行對比。醫院的倫理委員會已經審核通過了本次研究的申請, 所有患者和家屬都充分了解了本次研究的內容,并自愿簽字加入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生化檢驗方法實施檢驗,在檢查前不對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進行干涉。觀察組則在檢驗之前依據患者情況分析影響因素。方法如下:
①患者本身存在的原因:不同年齡段的患者會對檢驗結果產生不同的影響,就比如說發育期的兒童,身體內的轉氨酶會相對偏高。性別也存在一定的影響,相比男性,女性在肌酐和肌酸激酶方面活躍度明顯要更低。此外,各異的生活習慣,也能影響檢驗結果,就比如說有抽煙習慣的患者,血清里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可能會偏低。習慣運動的患者血液里的乳酸含量會上升。情緒的波動也會對身體產生影響,數值會產生偏差。季節和時間段的不同同樣也能略微改變人的生理指標。
②藥物影響:當藥物進入人體,往全身擴散,有些藥物會對人體內血清和部分成分形成干擾,另外有些藥物自帶的顏色也會對檢驗結果的比色形成一定誤差。
③飲食影響:飲食對臨床生化檢驗造成影響是比較多見的,這是因為吃進去的食物會明顯改變葡萄糖、肌酸激酶、尿酸、甘油三酯、尿酸以及堿性磷酸酶等等的指標。
④儀器影響:儀器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在采用同款試劑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儀器進行檢查,其結果也是存在一定差異的,通常來說原因在于儀器系統的誤判。
⑤樣本因素:血液成分會隨著時間的流動不斷變化,這將導致對檢驗結果產生影響。因此樣本采集時間的長短是檢驗產生偏差的重要因素。
1.3觀察指標
觀察所有患者的檢驗結果,記錄兩組患者的結果偏差,分析產生偏差的原因。纏身偏差的原因有合患者自身原因、樣本原因、儀器原因、藥物原因和飲食原因。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導入統計學軟件IBM SPSS25.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行t檢驗。以()檢驗計數資料,記作[n(%)]。通過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經過不同方式的檢驗之后,觀察組的偏差率和失誤率是12.73%,明顯比對照組的32.73%要低不少,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3.討論
生化檢驗能夠反映患者身體當前的情況,同時還能顯示出可能存在的疾病的征兆,這便是生化檢驗的可貴之處,能讓患者盡早預防或者對癥治療[3]。檢驗的結果會因為一些因素受到影響,形成這些影響的原因是多元性的,通常有患者自身原因、樣本原因、儀器原因、藥物原因和飲食原因等等。根據這些方面,我們應當做出的對策是根據年齡、性別以及是否抽煙的差異設定不同的參考標準,并且要讓患者提前到達檢驗點,避免運動因素的影響;檢驗前保障正常飲食,詢問其正在服用的藥物,告知哪些會影響檢驗。需要空腹檢驗是,則要提前8小時禁食;采集樣本要挑選好最合適的時間,控制止血帶速度,以避免血液淤滯對血液的成分產生影響,此外采樣后要盡快送檢;對檢驗儀器做定期的保養及維護,對已出現差異的儀器進行測試和矯正。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經過不同方式的檢驗之后,觀察組的偏差率和失誤率是12.73%,明顯比對照組的32.73%要低不少,充分表明了生化檢驗前過程控制的優異性,首先細致分析了可能影響結果的原因,然后對這些因素加以規避,相比不進行過程控制的生化檢驗,能有效提高準確率。
綜上所述,通過對生化檢驗前過程控制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檢驗的準確率,保障檢驗的安全性,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提供治療,建議臨床推薦。
參考文獻:
[1]孫麗麗.探討檢查前過程控制對臨床生化檢驗質量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09):36+41.
[2]張勇軍,孫建民,徐婉萍.檢驗前過程控制對臨床生化檢驗質量的影響與建議[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6,24(17):108-109.
[3]婁賽賽,梁亞珠.生化檢驗前過程控制對臨床檢驗質量的影響與建議[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5,23(23):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