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
(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洛陽471003)
胰腺炎是臨床常見的急腹癥,其發病原因與膽道系統疾病及胰腺感染有關,一旦發作,病情發展變化迅速,且多伴有嚴重并發癥,對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較大威脅[1~2]。急性胰腺炎治療過程中,對膽道系統梗阻盡早解除是治療關鍵,緩解膽道系統的梗阻和壓力,以便將胰液和膽汁分別引流出體外,達到治療效果,減輕患者痛苦[3]。而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治療方法則是將胰腺感染部位及水腫部位進行有效切除,以達到治療目的。臨床實踐表明,切除十二指腸胰頭部位對治療CP具有重要作用,且對于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預后內分泌功能產生較大影響[4~5]。本研究選取60例CP患者為研究對象,分組實施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與改良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評估不同術式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前瞻性選取2017年8月~2018年7月于我院治療的60例CP患者,已簽署知情同意書。(1)納入標準:符合《慢性胰腺炎診治指南(2014)》[6]相關診斷標準,且經CT、實驗室、病理學檢查等確診;年齡>18歲;均行外科手術治療;凝血功能檢查均正常。(2)排除標準:急性腹部疼痛患者;合并膽結石、膽管狹窄、消化道梗阻患者;麻醉藥物過敏患者;腸系膜血管受壓迫患者;術前疑似惡性腫瘤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s)
?
1.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術前全面評估身體狀況,排除手術禁忌證,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對照組采用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治療,切口位于右側腹直肌,進入腹腔后詳細探查胰腺情況,確定患者病變位置,先將病變部位穿刺病理檢查,確定為炎性病變后,切開肝結腸韌帶,并切開升結腸側腹膜組織,將升結腸游離,隨后將結腸及系膜游離顯露十二指腸降部,切開側方腹膜,顯露胰頭及血管,結扎血管,切除胰腺,在距屈尺韌帶18 cm處需進行離斷空腸處理,于結腸后行胰腸吻合及Roux-en-Y型吻合,術中探查膽道系統通暢情況及有無結石情況。觀察組采用改良保留十二指腸胰頭切除術手術方法。在對照組手術方法上,將胰頭保留后行胰頭上緣解剖分離,在膽總管左側分離,保護胰內段膽管,斷扎主胰管匯入膽管前1.0 cm處,保留十二指腸筋膜脂肪組織,完整切除胰腺病變部位,創面仔細止血,檢查有無膽管及十二指腸損傷后行胰腺空腸吻合。
1.3 觀察指標(1)手術指標:記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2)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于術前、術后3個月、6個月,取無水葡萄糖75 g溶入溫水300 ml,叮囑患者5 min后口服,2 h后取其肘靜脈血3 ml,檢測其餐后2 h血糖(2 h PG)水平,檢測時采用日立7600型生化分析儀檢測。(3)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患者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如切口感染、疼痛、腸瘺等)。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P<0.05)。見表2。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手術相關指標比較(±s)
?
2.2 兩組術前、術后OGTT指標比較 與術前相比,兩組術后3個月、6個月2 h PG水平均較低,且觀察組術后6個月2 h PG水平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術前、術后OGTT指標比較(mmol/ml,±s)

表3 兩組術前、術后OGTT指標比較(mmol/ml,±s)
?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
胰腺炎是常見的嚴重消化系統疾病,臨床上大多是由于飲食及膽道系統感染引起,膽汁及胰液無法及時排出,體內淤積后形成炎癥而引發慢性感染[7~8]。
胰腺炎治療方法一般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在發現疾病時,若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胰腺炎會發生嚴重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生命及健康[9]。保守治療即常規使用抗生素,維持身體電解質平衡,動態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但治療效果一般較差,且疾病容易再次復發,或病情加重,甚至危害患者生命健康[10]。傳統手術選擇開腹手術,對腹腔進行探查,一般能夠及時發現胰腺水腫及炎癥等情況,手術方法是對胰腺水腫或炎性部位進行手術切除,這也是治療關鍵所在。開腹手術雖然可以及時切除胰腺控制炎癥,緩解患者感染癥狀,但手術對患者機體損傷也比較大,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也較高。傷口損傷較大,且相應組織器官有被損傷可能。目前較為先進的手術方法是對十二指腸胰頭切除時進行改良保留,將胰頭部位有效保留,切除炎性水腫部位,可減少對患者健康不利的因素,能夠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降低對機體的應激損傷,利于術后康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較短,術中出血量較少,術后6個月2 h PG水平較對照組低。這說明相比較傳統開腹切除手術,改良保留十二指腸胰頭手術能夠及時有效治療CP,有利于患者術后各項指標的恢復,抑制病情進展。結果還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說明改良保留十二指腸胰頭技術安全性及有效性,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利于患者機體功能的恢復。
綜上所述,采用改良保留十二指腸胰頭手術對CP進行治療可以獲得顯著的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可降低術后空腹血糖的升高,減少對內分泌功能的影響,是一種較為理想的手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