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軍 金川集團公司采購供應中心 王清華 金川集團公司財務部
有色行業海外項目涉及礦山開采、選礦、冶煉等工藝,基本都在缺水、少電、無路的落后國家山區。面對所在國極度匱乏的生產資料市場和價高質次的現狀,大量的物資需要從項目所在國之外的市場進行采購。隨著國家和行業的發展,雖然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做法和規范的操作模式,但是世界經濟形勢瞬息萬變,各國發展狀況及貿易政策千差萬別,對于我們有色行業如何使海外項目物資采購供應與管理納入良性循環的軌道,還是有必要進行深入溝通探討的。
海外項目因地域、環境、文化以及社會制度等因素,存在:各國標準差異化、采購環節多、物流跨度大(國內外陸運、海運、跨國)、檢驗節點多(出廠檢驗、出口商檢、進口商檢、工地檢驗)、不可控因素多等導致的物流信息溝通不暢、資金沉淀時間長、應急保障難等突出問題。
1.海外項目所在地可用資源缺乏,技術支持、技能人員、輔助材料等等都需大量從國內提供,供應難度大。
2.海外項目物資采購,既要保障和服務境外項目需求,又要保證物資采購境內外一體化管理,辦理手續溝通配合難度較大。涉及:計劃、批準、合同、進口許可、銀行信用、商檢、免稅、清關、運輸及倉儲等事宜,有些國家和合資方還要求有駐華使館認證、船級證明等其他手續。
3.物資檢驗通關異常情況多。礦物比較集中的欠發達國家物資進口關稅高企,部分廉潔指數比較低的國家甚至故意刁難或者拖延通關放行時間,直接或間接索要額外費用,地方政府和國家部門還經常存在意見分歧,導致物資清關時間和成本不可控。
4.個別國家辦理完物資進口海關手續,資金支付電子單證回饋緩慢。有些國家需要業主方出具進口物資的LC信用證,而這些國家往往又因外匯短缺導致項目急需采購的物資,遲遲拿不到業主方的遠期信用證。
5.物資采購供應全過程影響制約因素多。產品價格、型號、規格和質量、訂貨數量、交貨方式、付款條件及服務要求、幣值匯率、運輸方式及其費用、稅率和保險、包裝、檢驗檢疫、報關、船期、天氣等等都是要考慮的因素。
6.通常海外項目都是“三邊工程”,設計變更、施工延誤、人員缺乏、交貨延遲、質量不滿足、資金、信譽、經營方式等等因素,以及時差原因,使物資計劃匯總統計處理、集中采購存在困難。
1.區分物資采供類別
(1)項目建設期物資采購供應
利用國內集團公司物資采購平臺,完成國產物資的采購,進行出口供應;國外當地直接采購的物資利用電子系統(Delta ERP等)和紙質書面兩種方式完成。
(2)項目生產物資采購供應
控股項目由集團公司直接集中采購國內物資出口供應;非控股項目海外在單獨物資采購平臺上自己采購,集團公司以供應商身份參。
成立海外辦事處和境內專門機構,海外項目將物資需求計劃提交辦事處,辦事處再將采購計劃下達物資采購供應部門完成物資采購,供應商按要求發貨。流程見圖1。

圖1 集團公司海外物資采購業務流程
2.確定幾種貿易方式
作者所在集團公司根據物資情況主要采取了FOB(裝運港船上交貨)、CFR(FOB+運費)和CIF(FOB+運費+保險費),利用專業公司處理出口業務,主要是為了:專業的人辦專業的事,效率高;讓海外項目或企業享受出口退稅,從而降低海外投資或成本;規避關聯交易,出口退稅到集團公司,實現利潤提前回流。
3.熟悉了解行業政策與法規
要了解(國內、國外)的有關涉外政策法規和通俗做法;了解營銷和國際貿易競爭習慣;許可證制度;國內稅收政策;進出口政策;匯率;環保政策;勞動用工政策;競爭方面政策等等。有營業執照的未必是合法的,要有生產許可證、行業證。
4.選擇合適的供應商
(1)海外物資采購供應商選擇需要額外考慮
要把供應商作為控制企業外部資源的核心來管,必須選好海外項目物資供應商。
要從市場競爭、營銷模式、供應鏈特性、原材料來源等角度選擇供應商。技術含量越高的物資越要供應商自產,技術含量低的物資允許供應商外包,要確定供應風險。
(2)國際業務選擇供應商應直接看能力,而不是看態度,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3)海外項目供應商不一定要選最“好”的,而應該選最“適合”的,要從職業性、成熟性、雙方合作意愿性來建立合作關系。
5.重新審視與供應商的關系
(1)國外項目要的是按期進行,要關注供應商的敏感度,不能只用合同簡單管理,風險要可控。
(2)國際業務需要的是合作關系,不能把自己當上帝。
(3)海外項目采購要多選用銷售工業品的合作關系性營銷。
6.建立海外項目物資采購目錄
對大額采購物資測算采購、包裝、發運、清關、提貨整個業務閉環的綜合成本,從資源優勢、地緣優勢、價格優勢、保障時間優勢等具備全球采購的物資,制定海外項目當地采購、國內采購和第三國采購物資目錄,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7.關注合同簽訂的關鍵點
(1)合同簽訂:合同要自由原則;誠實信用原則;合法原則(出口國和進口國都合法);要約與要約邀請;要約必須通過QQ、MSN、E-mail、傳真、微信、釘釘等網絡信息進行確認,電話無法進行確認。
(2)謹防無效合同:訂立時有重大誤解的合同;在訂立合同時有失公平;訂立合同時存在欺詐、脅迫;乘人之危訂立合同。
(3)國際合同與國內合同的區別:注明適用哪國法律解釋;報價方式及內容的差異;貨幣匯率;付款方式;關注海關貨代、報關、清關、退稅、無稅票、國際物流運輸等環節;語言的理解差異,文化差異、商務習慣差異等。合同內容要明確CQD(港口習慣裝卸率)條款和FILO(管裝不管卸)條款。
(4)訂單、合同執行:盡可能讓供應商提前制造;堅決避免不得不做的附加條件;發現訂單出現問題,盡早用備選供應商;一旦出現問題,盡早啟動應急方案。
(5)物資驗收:出口海外物資由集團公司采購供應部門港口驗收、海外項目現場驗收。
1.建立高素質的國內供應商隊伍。海外項目對供應商在技術能力、外語能力及對國外標準的掌握、質量控制等方面比國內要求高。
2.認真做好物資供應計劃。采購計劃要盡可能全面、詳細,需求時點要把握到位,能集中批次發運。
3.不能單看價格,要全供應鏈價格控制。海外項目物資采購要有全供應鏈的大視角,對物資價格、倉儲運輸成本、出口手續成本、質量成本、庫存成本等各方面做全面評估。
4.控制供應商的同時維護好供應商關系。優秀供應商永遠是稀缺資源,合格供應商不僅要開發、培養,也要持續了解、控制、維護。
5.建立海外供應商網絡。用量大而價格相對較低廉的材料或產品直接在當地尋源采購。
6.必須做好倉儲管理,發揮盤點功效。對海外項目現場物資要經常盤點管理,避免重復采購。
7.建立三個采購層級管理體系。構建國內集團公司總部集中采購、所在國區域集中采購以及施工項目的零星臨時采購等三層級的采購管理體系,劃分職責和審批權限。
8.加大國際化人才培養。加強對現有物資采購供應人員的海外項目參與力度的同時進行全面培訓,多形式引進各層次專業人才,增強海外物資供應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