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篇論文主要分析了小學階段現代詩教學中缺少文體意識的教學現狀,進而提出了明確文體,依據教材內容編排特點發現現代詩教學策略要點,基于學習目標,提出巧用“讀、說、寫、拓”四步學習路徑的思考。
【關鍵詞】現代詩教學;文體意識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5-070-03
【本文著錄格式】金琳琳.明確文體 ?指明路徑 ?解密詩語——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現代詩”單元為例談現代詩教學[J].課外語文,2021,20(25):70-72.
統編教材中關于詩歌(含古詩、現代詩、兒童詩、兒歌)的編排發生了許多變化,單從數量而言,所占比例已達16.5%,除大眾目光聚焦的古詩詞增量之外,現代詩的編排也有明顯的增量。相較2003年審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現代詩陸續出現在各年級的教材中,特別是在四年級下冊教材中,單獨安排了一個現代詩的單元,雖和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在一起,但作為一個文體的獨立單元呈現,足以說明應對該文體的教學引起重視。
小學階段在詩歌教學研究方面,目前側重落足于古詩詞教學,對現代詩的教學研究相對較少。一方面,現代詩形式結構自由,意象表達比較朦朧,文體自身的特點導致教師對現代詩的教學缺乏教學底氣,教學呈現模糊或散亂現狀;另一方面,現代詩教學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在教學質量評估內容中,對現代詩的考查內容較少,甚至是內容缺失。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同樣是詩歌教學,教師對古詩教學的板塊(模式)更為清晰,通過抓住朗讀、詞義解釋、詩句翻譯、整首詩主題表達等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方法也比較了解,學習的路徑也比較清晰。而面對現代詩的教學時,很多教師缺乏文體意識,教學中困惑不少,如何定位教學目標,如何把握詩歌教學的度……這些在之前現代詩教學中均未形成模式或體系;學生學習現代詩時,也是一種模糊朦朧狀態,怎樣走進現代詩、打開現代詩中的情感,這條學習路徑對學生而言缺少了能引領的“燈塔”。
在文體意識準確定位的前提下,怎樣將教材就現代詩的編排意圖和學生的現代詩學習對接融合,怎樣改變我們之前現代詩教學的朦朧狀態,怎樣將現代詩的教學和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結合,以上問題的解決對現代詩教學的研究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明確文體,重新審視教材中現代詩內容的編排及目標定位
語文學科的學科核心素養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文化傳承與理解”“審美鑒賞與創造”。關注現代詩的教學其實就是關注了詩的語言的建構,并用詩的語言去思考與表達,發展了學生的語言思維。同時詩歌作為我們文化精髓的一部分,關注現代詩的教學便是在進行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其次,現代詩歌之美,有令人賞心悅目的語言之美和形式之美,關注現代詩的教學正是在積極促使“審美鑒賞與創造”的學科核心素養。
我們對統編教材1—6年級12冊教材進行梳理,通過對內容分布和學習要求的整理,可以發現小學階段對現代詩學習的目標定位在感情朗讀、想象畫面、交流感受、嘗試創作幾個方面,不同學段對于這幾個方面的要求呈階梯螺旋式排列(見表1)。既然目標定位如此,那么現代詩教學就應以“朗讀”“想象”“感受”“創作”幾個關鍵詞作為指引進行策略的研究。
從學生發展的角度思考,小學階段關注現代詩的教學是在激發兒童的想象,培養語言和思維。正如《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所指出的第一學段通過誦讀詩歌使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第二學段“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第三學段“通過語調、韻律、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課程標準中有梯度地對詩歌教學提出了“朗讀”、“想象”和“感悟”的要求,因此對現代詩教學的探究顯得尤為需要。同時,小學階段內容編排上有關現代詩的內容雖不及記敘類文體,但現代詩作為一種學習的內容,為學生今后的語言表達和思維呈現提供了另一種途徑。
此外,從閱讀教學的領域思考,本文從文體意識的角度思考教學:一方面尊重和還原詩歌的本質,文體意識的明確有助于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另一方面,摒棄了之前現代詩教學中過多的理性分析教學,而是緊扣“朗讀”、“想象”和“感悟”回歸詩歌學習。
二、明確學習要求,巧用“讀、說、寫、拓”四步指明學習路徑
(一)入境讀,讓學生邁入現代詩的大門
于漪老師說:“要反復讀,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也正是如此,現代詩的學習更是離不開誦讀,誦讀是感受詩歌語言和把握詩歌情感的通道。
1.想象畫面誦讀
現代詩語言精美,感情真摯,像散文一樣有深遠的意境,又似童謠一樣朗朗上口。當這些文字第一次跳入學生的眼中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借助想象和生活勾連,根據詩歌內容,結合平時所見所聞,在誦讀中感受詩中的畫面。
2.聯想內容誦讀
利用現代詩歌中的部分押韻,充分感受詩歌的節奏感,在反復誦讀中讀出韻律,感悟詩歌的語言美。同時,現代詩歌中留有不少的語言空白處,當遇上“……”時,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聯想誦讀,讀出詩歌隱藏和延伸之情。
3.模想意境誦讀
誦讀詩歌能幫助學生領會詩的內容、體驗詩的情感、模想詩的意境。通過朗讀的節奏和韻律上、朗讀的梯度上、朗讀方式上指導學生先讀會“紙上之詩”,讀懂“作者心中之詩”,才能讀出“自己心中之詩”。讓他們美美地讀,讀準字音節奏,讀出意境、感情,在美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意的美。
(二)感悟說,讓學生融入現代詩的世界
我們一直都說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而在學習現代詩時很關鍵的一個能力點是要用語言表達的形式來展示自己的閱讀感悟。現代詩歌語言自身精美、句式自由,所以對小學生而言,怎樣將自己詩歌閱讀時的內在感受外化成語言表達出來是一個難點。雖然孔子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但當學生有“啟”有“悟”卻難“發”時,則需要我們在教學中搭設感受與語言之間的橋梁。
1.借助想象說詩中畫面
詩畫不分家,詩歌中往往蘊藏畫面。在入境入情地朗讀后,讀者的腦海中往往會出現一個個畫面,因此交流分享讀現代詩的感受時,我們不妨讓學生說說詩中畫面,擷取印象深刻的一個畫面作特寫描述,一方面感受現代詩想象豐富、獨特的特點,另一方面跟隨文字走入詩歌的意境。如教學現代詩《在天晴了的時候》時,詩中不同的小節描繪的都是不同的畫面,引導學生抓住詩中獨特的想象“膽怯的小白菊”“五彩的智慧書頁”等,借助閱讀時的想象將詩意的語言變成一幅幅生動可感的畫面,看似若隱若現的情感便躍出紙面了。
2.緊扣詩眼說詩中情感
現代詩除語言精美之外,情感真摯也是一大特點。詩歌中飽含著的真摯情感也是我們教學中需要組織學生進行交流的重點。怎樣說才能將詩的真摯情感說真實?每一首詩都有詩眼,詩眼是詩歌中最能開拓意旨和表現力最強的關鍵詞句,所以抓住詩歌中那些關鍵詞去體會詩中情感,利用關鍵詞來表達詩中感悟到的情感,跟隨文字走入詩人的內心世界。如教學《短詩三首》中《繁星(七一)》,通過緊扣“永不漫滅的回憶”,發現詩中看似普通的“月明”“藤蘿”成了擁有特別記憶、特殊情感的事物,表達了詩人對母親的深深留戀之情。
3.勾連生活說心中共鳴
讀詩讀世,走近詩人走進詩歌,最終還需要走入讀者自己的內心。現代詩的情感往往圍繞“真、善、美”的主題,歌頌贊美愛和自然等,因此反復閱讀時更易引起讀者內心的共鳴。所以,當學生閱讀感悟深刻時,可以引導學生勾連生活情境、生活經歷等說說閱讀共鳴,將文字內涵轉化成學生內心世界的一部分。
需注意的是,組織學生“說”之前,教師不妨“現身說法”將自己閱讀詩歌時的感受示范說給學生聽,讓學生發現,原來詩歌學習的感受可以從這一視角去表達。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因個人學養和文化素養要遠超于小學生,所以在示范說詩歌閱讀感受時更建議說整體感受,采用概括的語言表達,幫助學生找到詩歌表達中的神韻。此外,也可以考慮同伴示范說感受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考慮小學生整體感受能力較弱,同伴示范說感受時會側重于就個別詩句或一個小節詩句作為談感受的對象,這樣的聚焦學習和交流感受方式更能讓學生發現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到詩歌語言的特色,享受詩歌閱讀的快樂體驗。
(三)創意寫,讓學生徜徉現代詩的天空
法國的教育學家斯普朗格認為,教育之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個人格心靈的喚醒,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把人的創造力激發出來,誘導出來。現代詩教學也應在獲得深刻體驗與感悟后內化為創造性思維,發展成自身的創造能力。不過,小學階段學生對于現代詩的創作可以模仿,也可以是自己創作,但不管是哪種形式都需要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
1. 類似句式詩句仿寫
現代詩中往往會運用大量的修辭,比喻、擬人這類的手法對學生而言不難,但讓學生用詩的語言加上修辭的表達則往往需要一個參照的模板,而不少現代詩中正好存在這樣固定的句式,學生的仿寫就變得簡單而有趣。
比如學習現代詩《綠》時發現詩歌的部分語言很有趣——“刮的風是綠的,下的雨是綠的,流的水是綠的,陽光也是綠的。”那么,還有可能什么也是綠的呢?讓學生模仿著類似的句式進行仿寫,在仿寫中發現綠的廣闊。
2. 同意境內小節續寫
續寫詩句,讓學生進入“詩人”的角色,在詩作意境的引導下去想象與感受特別的,屬于自己的情思,類似于獲取一場“心靈的探險”,這樣的創作也可以獲得審美的愉悅,將其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在教學《在天晴了的時候》一詩時,在天晴這個特定的意境下,讓學生也化身為詩人,體會著詩人的心情續寫一兩個小節,在續寫中感悟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和詩人所隱藏的情感密碼。
3.同主題內意象編寫
除了詩句的仿寫之外,根據不同學段的要求,我們還可以讓學生在了解現代詩意象這個特點后進行同主題內不同意象選擇的編寫,比如《白樺》一課練習中就提出了讓學生嘗試用詩的語言和形式描寫一種植物,這就不僅僅是直白的描寫了,而往往在詩歌中蘊含著對這種植物品質的贊美,這又體現了現代詩情感真摯的特點。
(四)趣味拓,讓學生浸潤現代詩的殿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往往能激發學習的激情。現代詩教學不是培養現代詩人,而是希望能還詩以“詩”的本來面貌和高雅品位,讓學生學得更有趣味,感受文化的熏陶。所以,現代詩課堂教學時,適當的拓展活動也應是教學的必要環節,但并不一定要呈現在課堂之中。
1.根據不同主題收集現代詩
當學生在教材學習中已接觸了不少現代詩,初步了解了現代詩的一些特點之后,不妨讓學生進行適量的現代詩拓展,通過不同主題的現代詩收集,在閱讀中印證現代詩的特點,發現現代詩更多的特點,感受現代詩精美的語言。拓展收集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收集同詩人現代詩歌、收集同主題現代詩歌、收集同意象現代詩歌等。量變才能引起質變,當學生沉浸于大量現代詩的閱讀時,他們的語言和思維也會發生變化。
2.用誦讀方式傳遞現代詩
結合我們小學階段現代詩學習的主要目標之一(朗讀),我們可以組織學生以誦讀的方式傳遞現代詩,可以誦讀經典的現代詩,可以誦讀教材中選編的現代詩,可以誦讀學生自己創作的稚嫩的詩作等等。在誦讀中感受和熱愛現代詩,親近語言,傳承文化。
現代詩作為一種單獨的文體存在,有其獨特的語言特點,當它作為小學語文學習的一種素材時,作為教學者只有先清楚并精要掌握其文體特點和學習要求,才能為學生的學習真正指明走近它、了解它的路徑。正確認識現代詩的文體特質,尊重和還原現代詩的基本特點,在讀、說、寫、拓四小步的實施過程中回歸現代詩本真的面目,真正為學生提供親近詩歌、親近母語的橋梁。
作者簡介:金琳琳,女,1983年生,杭州蕭山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表達類教學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