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
摘 要: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文旅融合可以激發城市活力,增強我們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洛陽作為一個十三朝古都,與其他城市相比有著更為深厚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這些都將成為吸引游客駐足的閃光點,發展洛陽文化旅游產業,有利于促進洛陽副中心城市的建設。傳承和發展黃河文化、河洛文化、大運河文化、古都文化、牡丹文化等優秀傳統文化,將助力洛陽打造知名文化旅游品牌。本文以文旅融合推動洛陽市副中心城市建設為主題,對洛陽市文化資源、文化遺產、文化傳統進行深入挖掘,用獨特的角度詮釋文化旅游,彰顯洛陽文化旅游的價值。
關鍵詞:文旅融合;旅游產業;洛陽副中心城市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一)文旅融合的概念
文旅融合是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文化和旅游相輔相成,將文化融入旅游,以旅游弘揚文化,二者互促共進、共同轉化、相得益彰。文旅融合體現我國旅游業的主旨和內涵,旅游活動來源于各種不同文化的相互碰撞,文化作為旅游的靈魂,無時無刻不包含在旅游活動中,文化體驗和文化內涵是旅游融入幸福現實的關鍵。未來旅游業的競爭則體現在文化的競爭中,文化的差異化戰略是贏得競爭的必由之路。
(二)文旅融合的時代背景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不僅對物質生活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對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品質的要求。對于游客而言,單純的觀光型游覽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大眾旅游的需求,人們更加向往多種多樣的旅游方式,在旅游過程中對環境保護、生態安全、精神文明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目前文化旅游已經成為各地區發展旅游資源、發揚旅游資源、促進旅游資源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傳承和保護[1]。另外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中也體現了我國對旅游業發展、文化傳承發展、公共服務建設等方面的關注度增強,全域旅游、鄉村旅游、綠色旅游、研學旅游、智慧旅游等特色游項目無不體現旅游業在文旅融合方面的智慧。
(三)文旅融合的發展思路
當下是文旅融合的關鍵時期。“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就是要找準文旅融合發展的切入點。“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就是要以文化為魂,以旅游為載體。“統籌協調,互補共贏”就是要讓文化和旅游共同提升及可持續發展,開發優質新穎,跟得上時代的文旅新產品。
旅游產業需要與時俱進,在結構以及思想方面進行創新。例如,旅游景區轉變為文旅景區,“旅游+”轉變為“文旅+”,“旅游產業、文化產業”轉變為“文旅產業”,“旅游項目、文化項目”轉變為“文旅項目”,包括文化旅游縣、文化旅游村等,都體現了文旅新時代的到來[2]。文旅產業以創意、創新為動力,新體驗需求、新出游方式、新地方特色凸顯;文旅融合的重點還是需要從文旅規劃設計方案入手,融合市場時代需求,文旅規劃創新就是需要具備市場前瞻思維,將國民旅游需求放在第一,從需求本身尋求文旅規劃突破口是文旅融合發展的新思路。
(一)洛陽旅游資源豐富
洛陽擁有5 000多年的文明史,4 000多年城市史,1 500多年的建都史。洛陽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四面環山,分別是伏牛山、秦嶺、太行山、嵩山,使洛陽形成一個盆地,洛陽城內還有4條河流,分別是洛河、伊河、瀍河、澗河;正是因為周圍的4座山和城內的4條河使洛陽從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的開始到后晉的完成,先后有13個政權在此建都,為洛陽留下了豐富的旅游資源,有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廟、天子駕六、白云山、老君山、龍潭大峽谷、天堂明堂等。
(二)洛陽市文旅融合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
近年來,洛陽旅游業迅速發展,先后登上央視舞臺,但較為落后的旅游基礎設施阻礙了旅游業的高速發展,要想走向國際舞臺必須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如每年的洛陽牡丹花會,部分景區會出現基礎設施不健全、交通擁堵、游客集散中心混亂、酒店行業操作不規范等現象,嚴重影響景區在游客心中的印象。
(三)洛陽市文旅融合度還不夠高
洛陽擁有豐富的旅游資源,代表性的景區龍門石窟被認定為中國四大石窟之首,堪稱是國際化水平最高的石窟,早在2018年就榮獲了“最具影響力智慧文旅景區”大獎,是洛陽景區中的楷模。但其他資源在文旅融合方面仍不夠突出,洛陽部分景區沿襲傳統經營模式,缺乏文化元素融入,其文旅融合度較低。在專業化人才方面,由于洛陽高校數量較少,城市等級較低,難以吸引高素質旅游專業人才落戶,致使洛陽旅游業缺乏優質旅游服務,制約洛陽旅游業朝高質量旅游管理方向發展[3]。洛陽的酒店行業、旅行社、娛樂行業中的龍頭企業又少之又少,影響力較低。此外,洛陽旅游產業鏈較短,制約了相關行業的發展,且大部分景區仍然停留在山水風光美景的傳統觀光游上,專項旅游產品和新型旅游產品創新不足,文旅融合度不高,帶動性不強。
(四)洛陽文旅發展戰略仍不夠清晰
目前,洛陽文旅融合景區還不多,景區的深度合作方面有待加強,景區發展融合度不夠高,表現為傳統文化的挖掘不夠深入、傳統文化的魅力得不到充分發揮、特色旅游景區的定位不清晰,忽略了傳統文化在旅游業發展的核心地位等。旅游景區部門之間還存在著一些管理上不精細、不嚴格,流程不清晰、不科學的現象。
(一)規劃先行,整合資源大推進
文旅融合發展既是文化傳承保護的重要舉措,也是快速發展洛陽旅游業的重要舉措。要將洛陽的民間藝術、民間傳統、民俗文化、民俗風情進行整合,開發特色旅游線路,讓洛陽的特色民俗文化風情被更多游客所喜愛。同時,洛陽市應加強傳統工藝品的傳承與發展,注重文化知識內涵的發掘,開創出具有洛陽特色的文創產品,滿足游客對多元化文化產品的需求,構建出高標準、高質量、高發展的文旅融合新趨勢。
同時,推動文旅與科技、農業、工業、生態、會展、體育等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更全面的文旅新業態,推動文旅融合在全域旅游生態下向多領域發展。要將鄉村旅游與生態療養型旅游、康養度假旅游相結合,充分融入國家政策,打造以文化引領鄉村旅游的新業態,促進智慧旅游融入新的景區發展模式,發展新式體驗型文旅項目。
(二)提高洛陽市當地文化影響力
要順應文旅發展新趨勢,發展洛陽文旅融合新思路,創新文旅新形勢,豐富文旅產品,提高洛陽文化影響力。以豐富的文化形式展現洛陽旅游業新發展,改造提升洛陽古都景區的特色文旅品牌,開展古都特色游系列;建立洛陽文創品牌,挖掘古都洛陽文化,實現古都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的文創旅游產品,提升文化影響力;打造研學旅行品牌,推出“研學洛陽、讀懂中國”品牌,將洛陽的歷史、文化、牡丹、飲食融入研學旅游中,豐富其文化內涵,能夠大大提升洛陽市的文化影響力。
同時,舉辦多種多樣的文化旅游活動,豐富洛陽文化底蘊,使河洛文化走出去,加強河洛文化交流中心論壇建設,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論壇,把洛陽的牡丹文化、二里頭文化、飲食文化等進行廣泛傳播,也能不斷提升洛陽文化影響力。
(三)建設“洛陽家園”平臺,提高洛陽知名度
圍繞洛陽資源文化傳承,將洛陽市的文旅資源進行整合,通過新媒體運營模式,互通線上線下資源,優化文旅資源,合力形成文旅營銷新局面。同時要打通跨境營銷新渠道,策劃能夠吸引國外游客的旅游方案,將華夏文明之源、河洛文化城市進行推廣,推行有較強影響力和吸引力的宣傳活動,吸引更多外國游客走進洛陽,加強洛陽與國際旅游組織、世界文化名城、入境口岸城市的交流合作,感受國際化洛陽旅游名城的魅力[4]。
(一)完善文旅產業相關政策
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在執行相關文旅融合政策的前提下,通過深入細致的調研,完善文旅產業相關政策,使之更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利用政策扶持文旅產業發展,發揮政策的積極作用,推動洛陽市副中心城市更好更快地建設。
(二)加快文旅項目建設
要加快完善旅游相關服務業、酒店業、娛樂業、交通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引進一批高質量旅游產業鏈,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時,洛陽地鐵的修建使城市交通網更加完善,縮短了景區間的時間和距離,景區增加停車場、公廁等設施,使出行更加便利,出游更加舒心。文旅項目不能盲目規劃建設,要多挖掘、多思考、多創新。在文旅產業的發展上,要突出特色,打造精品文旅項目[5]。文旅產業在加快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收入等方面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加強招商引資力度
文旅產業發展涉及眾多行業,需要整合管理。要強化文化旅游產業的經濟導向,健全文化旅游組織,建立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長效機制。要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群眾共同努力、群眾共享,建立健全文化娛樂旅游投資、融資體制,引導企業投資、社會融資。
(四)提高文旅服務水平
高質量旅游管理人才能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和保障,為旅游業發展的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隨著國際化旅游城市大發展,全方位優秀的管理人才尤為稀缺;因此,洛陽文旅服務想要朝規范化、優質化發展,就要留住人才,加強旅游業相關產業鏈的員工培訓,提高員工文化素養、豐富員工文旅相關知識,提高員工工作技能,開闊視野,定期開展各種培訓課程,并對員工進行系統的培訓考核,正視職業資格證的重要作用,同時加強對旅游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督與考核。
(五)豐富旅游營銷手段
目前,洛陽的景區以宣傳龍門石窟、白馬寺和牡丹花為主,其他景區想要形成獨特的旅游吸引力還需要運用多樣化的營銷手段來提高其知名度。對于自然景觀而言,需要借助線上線下新媒體運營來提升知名度,如老君山景區利用抖音宣傳。同時,賦予景區以文化內涵,能夠激發80、90后游客的旅游動機,每個景區都要因地制宜地挖掘自身特色,運用營銷手段,打造知名旅游景區。對于文化底蘊深厚的人文旅游資源,要充分挖掘其文化資源,講好文化故事,傳播文化內涵,將文化和旅游充分融合,吸引游客,突出文化特色,提高綜合競爭力。
洛陽是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華夏文明孕育于此,河洛文化發祥于此。挖掘文化旅游潛力,拓展文化產業外延,進一步放大文旅優勢,帶動產業轉型升級,能為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持久驅動力[6]。擁有厚重歷史文化底蘊的洛陽,正奮力描繪著“古今輝映、詩與遠方”的絢麗畫卷。
筑巢引鳳,激發文化產業活力。洛陽歷史文化資源豐富,不僅留在游客眼中、相機中,還要讓游客能帶走、能用到。洛陽應大力發展文創產品,鼓勵更多文創團隊植根洛陽,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物美價廉且有較高使用價值的文創產品,重點培育文創品牌。
洛陽在加快副中心城市建設的進程中,提升文化軟實力與發展經濟不可分割,二者需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洛陽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資源,必將綻放光華,推動洛陽副中心城市建設。
[1] 殷杰,鄭向敏.長江經濟帶旅游產業生態系統安全評估與安全格局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7(4):60-65.
[2] 張維克.關于青島市發展文化旅游業的思考[C]//青島市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青島:青島學術年會,2008.
[3] 王向杰.河南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08:34-45.
[4] 史詩.六部門:2025年建成100家左右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J].中國科技財富,2019(9):5.
[5] 張力.城市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開啟新局面[N].中國文化報,2019-04-20(7).
[6] 范周.做好旅游文章 講好中國故事[N].經濟日報,2018-04-27(12).